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小城镇的作用和意义 小城镇是联结城乡的桥梁,是农村产品向城市集聚、城市产品向农村扩散的重要场所,是现代文明与浓郁乡情结合最完美的部位。发展小城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乡村城市化和全面推进农村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和重大举措。 小城镇,无论是建制镇还是集镇,从功能要求上看,都和城市差不多,同样具有集聚和扩散的功能,同样需要供水排水、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商业服务、保险福利等公共设施。从主体构成上讲,小城镇和城市都是人口聚居的地方,只是城市的主体以工人为主要构成,而小城镇  相似文献   

2.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意义、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小城镇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必须把握好四个重点:  相似文献   

3.
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值得重视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的布局日趋合理,城镇的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的面貌在不断更新,城镇的功能及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一大批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小城镇正成为带动当地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为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城市化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出发,探讨了循环经济对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对我国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我国城镇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必要提出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生态意识主要是指对于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意识。小城镇的生态意识指的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的现代化生态观念与实践意识。生态意识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观和生态艺术观。所谓生态伦理观是指人们对于自  相似文献   

6.
沈斌 《云南建筑》2007,(4):21-24
小城镇由于历史、经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环境污染、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化的步伐、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如何在发展中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是需要我们不断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对城镇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薛红新 《山西建筑》2012,38(16):8-9
针对如何增加小城镇的集聚效应,推进城市化进程展开了探讨,从户籍制度、承包地、宅基地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引导农民进镇的具体措施,并提出应加强小城镇经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位于城市之郊,是联系城乡的纽带,人口密度小,环境质量好,相对于城市有一定的生态、资源优势。但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至1996年底,城市化水平已由1980年的19.4%迅速提高到29.4%。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造成了广泛的“城市病”,人口急剧增加,居住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历史文化丧失。而大量的小城镇由于缺乏规划。管理力度不够,随着城市化进程,规模不断扩张,其在建设上的盲目性,发展中的破坏性甚至比城市更为严重,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更大。因此,保护与发展成为了当今小城镇规划中必须面对的课题,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地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小城镇发展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总体发展迅速,潜在危害很大,已经影响到了小城镇的健康稳定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了生态安全的角度。目前多数相关研究只重视小城镇镇区的环境问题与乡镇工业污染问题,由于没有从镇区与周边农村的生态过程联系分析问题,因而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提出的环境策略多是环境管制的思路,缺乏战略性。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小城镇地区的概念与其生态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 ,加快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市化的重要步骤。加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的投入 ,全面提高城市功能 ,对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拉动经济增长、发展和壮大地方经济等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 ,在抓城市建设过程中 ,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工作中 ,重点实施“六抓四强化”措施。抓认识 ,强化城建观念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对城市建设进行再宣传、再发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通过发表电视讲话 ,开设城建专栏 ,举办专题节目 ,全方位、多视角地造大声势 ,造浓氛围。克服搞建设是建设部门…  相似文献   

11.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交通的中心,是农村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基地,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小城镇建设,对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一、定位 因地制宜求科学 科学定位是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前提。只有科学定位,小城镇才能有自  相似文献   

12.
在编制小城镇社会经济规划的调查研究和讨论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认识问题,有理论问题,也有技术问题,并且多数带有普遍性。及时理清一些基本问题并深入研究探讨,无论对澄清认识还是对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规划编制水平,都极为重要。下面是本人梳理出的一些主要问题和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是中外闻名的林业大省,基本地貌特征是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构成了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和国家重要的森林资源基地。林业作为黑龙江省的优势,肩负着改善生态环镜和为社会发展可供更多可再生资源的双重使命,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森林资源重量不足,增长缓慢,林业产业不发达,林业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林区的城镇建设也明显落后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随着全球环境恶化,各种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14.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历史遗留给现代中国的问题,我国解放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选择了“实行‘城乡分治’,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导致了目前农村和城市差距大、城镇人口和农业人口比重不协调等问题。我国  相似文献   

15.
一、城镇体系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以结构的形式首先在英国提出并在规划法规中被明确规定。当时由于西方国家城市蓬勃发展,带来了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关系的复杂化和矛盾化。于是,便有了区域整体发展的迫切要求。规划的产生就是为了协调区域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现在对城镇体系的一般理解为“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我国对城镇体系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城镇体系规划是与城镇…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城市规 等。贯穿其间的是土地合理利用问历史进程,城镇发展从乡村变化为城划工作为省域城市发展做出了历史题,如何控制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市,实质就是土地利用效率从外延式性的贡献,巨量的建设都通过城市规 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向内涵式进化的社会过程。城市土地划得以安排用地和建设。在长时期较 护耕地是目前城镇建设需要共同面对利用效率可分为两个层次: 反映整体大规模建设、城市较快发展,同时又 的问题。配置水平的结构效率和体现个体使用处于体制转轨、法制不健全、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一、城镇规划中的生态思想 现代城镇规划的思想基础之一就是生态思想。简单地说,生态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既可以指生物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指生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现代城镇规划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种生态观:一是自然生态观,一是人文生态观。自然生态观着重于物质要素的相互关系,人文生态观则着重于人际关系的研究。 古代城镇建设在选址、布局、供水、防火、绿化等方面已经充分考虑到生态平衡的因素。例如,古代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总是聚集在生态条件较好,依山傍水的肥沃原野,原始的奴隶社会居民点被菜地、…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经济发展框架中规划小城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一个城镇的形成和发展都不能孤立于其区域之外,需要有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小城镇也不例外。一方面,小城镇处于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化的阶段,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以聚集为基本特征,难以离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这个基础。另一方面,小城镇一般是其周围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随着小城镇的逐步发  相似文献   

19.
对农业型城镇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术界对"小城镇"的研究非常多,大都集中在从职能、经济、地理因素以及发展态势上对小城镇进行研究。从经济发展角度对小城镇进行研究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