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的兴起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进步,信息化已然形成,将其应用到公共艺术中,能够增添艺术的现代性和创新性。当前,地铁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在对地铁空间进行设计时,常常会融入各种艺术让地铁站独具特色。全球文化融合为设计提供了契机,采用技术将多领域的文化融合交互,让其成文展现城市文化的窗口,从而让乘客耳目一新,拥有与众不同的乘车经验,体验艺术的时代性和多元化,推动城市建设及其文化品格。本文简要介绍交互性艺术和其接入地铁空间所具有的一系列优势,阐述其产生的各种艺术效果和功能,论述其接入方式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的迅速发展,地上交通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中国城市地铁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随着这种高潮的迅速发展,地铁公共艺术空间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最老伦敦地铁Jubilee线地铁公共空间和新兴城市郑州十四号线地铁公共艺术空间进行比较,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公共艺术角度,得出优缺点,进一步说明郑州地铁在公共艺术上需要借鉴伦敦地铁的地方。完成国内地铁从功能地铁到人文地铁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公共艺术空间中的户外座椅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公共艺术空间中的座椅设计应当具备公开性、互动性特征,在设计过程中要从关注使用者中体现人性设计,与环境相融合,并注重细节设计,这样才能提升城市品质与市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的角度对地铁艺术品进行分类与分析,并结合无锡地铁创作实践,提出地铁公共艺术"四个确定"的策划方法与要求,指出公共艺术应该与环境对话、与大众对话、与时代对话。  相似文献   

5.
公共空间的引入,为建立人类情感的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卓有实效的媒材。当代人类丰硕的物质文明,为营造人类的情感空间提供了保证和必须。在鳞次栉比的广厦之间,在通达烦杂的道路之间,人与人的交流在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作用下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这种饱含情感的空间参入到大众的生活。公共的凝结了大众情感的空间是公共艺术人文关怀的延续,建设性的公共空间艺术实现了对人类情感的真正皈依。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度量空间集值映象的不动点问题,给出了如下结果:设Ti:X→Pf(X)(i=1,2,…)为集值映象序列,满足:存在0<α<1,对任意i,j∈Z+,x,y∈X,有δ(Tix,Tjy)≤αmax{d(x,y),d(x,Tix),d(y,Tjy),12[d(x,Tjy)+d(y,Tix)],d(x,Tjy)d(y,Tix)}则{Ti}在X中存在公共不动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由于地铁发展迅速,地铁公共空间中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地铁公共空间设计时会紧扣当地的文化元素,不断地将当地各类文化元素融入地铁空间中.将城市文化元素融入地铁公共空间可以更好继承和发扬该城市的历史文化.一方面城市文化可以提升地铁空间的艺术品味,另一方面又可以在无形之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乘客在乘坐地铁时充分感...  相似文献   

8.
“第四柱基”项目已经成功地让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空空如也的第四根柱基成为当代艺术的试验场,至今仍不断引起极为广泛的争议.本文通过分析2013年初在伦敦当代艺术学院举办的《第四柱基:当代纪念碑》回顾展,叙述了这个项目的历史、缘起以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并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了当代艺术介入公共空间时遭遇的种种问题.“第四柱基”项目成功地引起关注与争议,也为公共艺术的策划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建设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社区微更新成为我国城市更新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从艺术介入视角出发,在分析当前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质量不佳、公共文化空间失落、社区凝聚力弱化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艺术介入对营造社区日常生活美学氛围、建构共同记忆、促进公众参与的积极意义。剖析国内外典型案例,指出艺术介入下的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代表了一种更具柔性、弹性、可持续的更新方式,通过场所环境营造、地方特质呈现、共享空间打造与功能性、层次性和复合性的结合,可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识别性、挖掘场所精神、培育社区凝聚力,以期为微更新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旨在从中国山水画审美视角下来讨论城市公共空间叙事。研究总结并简述了中国山水画的天人合一、虚实相生、气韵生动、意境和动态游赏的审美内涵,认为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是中国人审美经验的极致;探索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叙事序列和方法,并用来解释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叙事序列和方法;研究得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序列有“起承转合”和“迂回曲折”两种方式,空间叙事主要有“主题并置”和“空间叠加”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乡村公共空间是维系乡村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间。城乡规划法中明确提出"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乡村建设的重视和对以人为本的提倡。本文针对乡村公共空间内活力降低的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对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和村民需求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我国各个地域的村民需求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基于村民需求的乡村公共空间优化和布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杨宪程 《西部皮革》2021,(2):147-148
以公共艺术和装置艺术为研究对象,探索它们之的关系以及相关问题,首先要初步介绍它们两者的概念,然后通过两者的基本特征和创作的方式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异同性从而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装置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而公共艺术不是艺术形式,而是以公共性为核心要素的文化思想运动.公共艺术可以通过艺术形式实现,但公共艺术不等于装置艺术也不包含...  相似文献   

13.
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中国乡村建设,从公共艺术视角出发,对乡村文化振兴进行探讨,以期优化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并提供新的设计角度进行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许华  刘佳华  程书强 《中国造纸》2018,37(10):43-47
本课题从造纸企业选址决策目标出发,首先分析造纸企业的选址现状以及造纸企业的选址决策因素,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造纸企业选址决策模型,通过计算确定影响企业选址准则层因素的综合权重,最后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对随机选取的3个备选地点洛阳、太仓、湖州进行评价,确定出太仓为造纸企业选址的最优决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三种介入方式进行分析,进而分别从科技创新、体验服务、互动协作以及公民美学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内应用公共艺术设计,构建良好的城市形象,传达城市文化和艺术价值之间的美,推动城市文化新一轮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伴随我国地下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装饰艺术也逐渐成为轨道交通建设的新宠,但也出现设计方法模式化、设计作品同质化等问题。文章从创作者和公众的双重视角,利用网络爬虫程序构建公众对于地铁装饰艺术的需求列表,结合Kano分析法确立需求类型,参考相关理论,确立地铁装饰艺术的三个层域,并将抽象的语义词汇转换为具象的设计行为。最终结论表明,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属性,有利于缩短设计师与公众的审美距离,提升设计的市场价值与审美价值,为地铁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方法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80后的艺术     
《中国服装(北京)》2014,(17):136-139
清影现代艺术空间这次的展览是陈栋帆的最新创作,其中有他的公共艺术项目“STORY 9儿童读物:第三章《一个现场,不在场》”的部分作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公共艺术在数字赋能下成为展示城市魅力,传承地域文化,拉动经济的重要途径。数字公共艺术在文旅升级,休闲娱乐等产业中大放异彩,具有积极的发展前景。主要介绍了地域文化和数字公共艺术的特征,通过国内外的数字公共艺术案例分析了地域文化的应用优势,并提出地域文化在数字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为数字时代下的公共艺术、城市发展和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提供创新路径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徐晶 《丝绸》2007,(4):11-13
介绍了现代公共艺术与纤维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实例从现代艺术的发展、开放空间中的纤维艺术、大地艺术的介入以及历史与符号互动等多角度,分析阐述了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中如何使用纤维材料。同时,为中国艺术家发展纤维艺术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我们对光产生了依赖,光对于人的生理、心理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室内空间中光影形态的合理运用,体现了技术与文化、科学与艺术、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的哲学。随着当前的室内空间照明环境越来越均质化的普及,空间中的氛围感逐步消失。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光进行深层次的设计思考。本文主要以室内光影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光的特性以及光对人与空间影响的描述,总结出光的三种表现形式和三种应用方法,帮助设计师灵活运用光影形态去描绘更适宜人活动的室内公共空间,重新营造空间中的氛围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