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河盆地兴马太古界潜山岩石矿物成分复杂,岩石类型多,准确识别岩性是储层评价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在岩石矿物学基础上,研究太古界地层测井响应机理,认为矿物成分是造成测井曲线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岩心刻度测井的基础上,建立太古界潜山岩性测井识别划分标准,将兴马太古界地层划分2大类、6种岩性为在测井评价及综合地质研究中得到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等理论为基础,从野外露头资料出发,利用露头、岩心和钻测井资料,遵循沉积岩石学的基本原则,结合有关沉积环境和岩相特征,采用地面和地下、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岩石相和测井相特征,建立单井沉积相演化和相剖面。  相似文献   

3.
由米兰柯维奇天文轨道参数所诱导的旋回沉积序列普遍存在于地质记录中,识别米氏旋回层对于沉积作用分析和层序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米兰柯维奇理论,结合研究区钻井资料,选取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小波变换,从测井曲线中识别米氏旋回,发现测井数据多尺度频谱结构与米氏周期模型在自上而下的A,B,C,D4个层段相吻合,认为是地球轨道要素变化在沉积地层中的响应。对这些层段数据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计算出了轨道力旋回的波长厚度,并据此估算了沉积速率和地层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梨树断陷十屋油田地层对比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划分与对比是油气田开发的基础工作,本文以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测井、钻井录井为手段,利用测井电性特征,结合录井资料,综合考虑构造、沉积旋回、沉积微相等多种因素,对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十屋油田地层对比划分研究,建立了全区的地层标准层序,为该油田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垦利10-1构造的地质特征及测井资料特点,提出利用合成100%含水地层电阻率曲线Rso与地层实测电阻率曲线Rd重叠,根据曲线形态及幅度差定性识别储层流体性质。通过3口井的实际资料处理和对比,与试油结论的符合率为80.8%。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时沉积构造活动较弱,水动力作用比较强。不同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水动力特点,各种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既控制着岩性、粒度、分选性、泥质含量的变化,同时也控制着岩石导电性、自然电位、自然放射性、声波传导特性等物理性质的变化,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层序序列以及岩性变化常常具有各种测井曲线形态,测井曲线正是岩石各种物理性质沿井孔深度变化的物理响应。  相似文献   

7.
桐川-太白梁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段,延长组地层遭受部分剥蚀。通过古流向、砂岩骨架矿物、累计概率曲线及电镜照片等,并结合测录井资料准确地识别长3段地层厚度和沉积特征。本区岩石类型以近物源堆积的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粒度主要以跳跃及悬浮组分沉积,表明水动力较强。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录井及测井资料,识别出桐川-太白梁地区为三角洲相及湖泊相,包括4种亚相和6种微相。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曲线、常规测井曲线、取心资料,结合东河砂岩段的多种沉积微相,建立了测井相模式库,并将这种模式应用到非取心井。据此在研究区单井沉积微相识别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的沉积相背景研究资料,绘制了沉积微相连井对比剖面图,以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总结了该地区沉积微相分布特征,为储层精细地质研究、剩余油精细刻画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测井频谱属性趋势分析技术(INPEFA)对准噶尔盆地中部(下文以准中代替)2、4区块侏罗系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通过单井INPEFA曲线分析,识别曲线拐点并划分出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与传统的地质分析方法相比,提高了测井资料的分辨率以及识别精度。利用INPEFA曲线趋势对应的沉积旋回性,结合GR瞬时余弦属性分析,对三级层序内部的结构进行了划分,研究成果与利用其它地质方法得到的成果进行相互验证,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松南气田火山岩气藏的许多开发规律还有待探索,已试采的井表明火山岩的气井产能特征复杂,搞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成功开发该气田的关键。利用地质、试气、试采、试井等资料,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火山岩气藏气井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宏观上,火山机构的分布范围、构造位置及储层物性对气井的产能有控制作用,火山岩相具有规模小、多变化的特点使得相邻气井产能变化大、可对比性差;微观上有效渗透率、地层系数、井型、地层水以及气井作业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对气井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D油田主力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D油田属强边底水驱动开发油田,经过近30年的开发,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油水关系复杂,油层、水层在一定范围内测井响反差别小,较难识别。在了解其地质和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对主力储层的“四性”关系做了细致深入研究,进而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建立了符合该油田实际的测井解释标准,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为合理制定下一步的开发方案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率地层学是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其核心是地层基准面变化旋回的识别和对比。该文通过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对胡状集地区沙河街组沉积地层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了仔细研究,并从砂泥岩变化、颗粒粒度变化及测井曲线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总结出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堆积样式和沉积特征,为今后胡状集地区高分辨率地层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拟声波曲线构建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地层岩石物理性质一测井响应一地震响应分析角度 ,介绍了利用现有各种测井曲线与声波曲线 ,合成拟声波曲线 ,弥补常规声波测井的不足 ,来进行地震储层反演 ,以便更准确地进行储层识别预测。从拟声波曲线与录井地层剖面对比 ,拟声波曲线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拟声波曲线地震宽带约束反演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拟声波曲线应用效果检查分析表明 ,EPS Reservoir拟声波曲线构建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地震储层反演的分辨率和精度。今后 ,拟声波曲线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测井、录井、岩心及岩石薄片等资料,应用沉积学理论,对西部斜坡区储层沉积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宏观上沉积微相的展布控制着砂体的展布,砂体的分布规律又影响了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分布差异;微观上储集性能主要受成岩作用影响显著,浅埋藏、低压实、成岩作用弱是形成高孔高渗储层的主导因素。该区含油性统计结果表明含油性分布与不整合面及沉积微相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充分利用莫里青油田丰富的分析化验资料,结合测井、钻井、试油及有关地质资料,利用现代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对该区目前主要目的层双二段储集层、物性、敏感性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出了该区双二段储集层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对油田的勘探开发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PNN测井是一种利用测量地层中剩余热中子数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从中提取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其采集方式区别于其它脉冲中子测井,也具备独特的数据处理技术。文章介绍了PNN测井原理、解释方法,并结合实例认为: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是表征地层中子特性的参数,与地层岩性、裸眼井的伽马曲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PNN测井资料解释须参考生产井史、邻井注水动态资料,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致密砂砾岩储层多由冲积扇、扇三角洲或重力流沉积形成,有利成藏区域往往位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由于多为近物源沉积,致密砂砾岩储层往往沉积粒度分选性较差,按沉积学岩石粒度识别有利储层有一定困难。在油田实际生产中,对致密砂砾岩储层的生产产能主控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多数情况下,只能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和基础的岩心分析资料,因此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有限的基础资料进行有利储层的识别至关重要。分析表明,从最基础的渗流能力岩心实验(如压汞分析)结果入手,评价不同样品的渗流能力,对不同样品进行分类,再利用分类结果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定,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识别优势储层的典型测井响应特征,再依此特征在单井测井曲线上,按深度对井段进行逐点归类,可有效识别出致密砂砾岩岩体在剖面上的有利储层段。  相似文献   

18.
断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断层的存在可以在油气的运移或圈闭形成的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因此,在地质分析过程中识别并分析断层对于油气勘探是十分必要的。常见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其中除走滑断层外其他类型均可能导致地层的重复或缺失。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分析及地层的划分、对比,能够对断层进行识别及性质判断。本文即将针对利用测井曲线进行的断层解释的相关内容作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课题主要以研究对象的地质状况及岩石物性资料、试油试水资料等与测井资料的关系,在对水淹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水淹层测井解释的适用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利用混合地层水电阻率法定量解释水淹层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东濮凹陷断块复杂、目的层埋藏深,而且砂泥岩薄互层特点突出,从沉积韵律总体上看砂岩单层厚度较小,多为1~3m的薄砂岩层,互层、薄互层比较普遍。由于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经常会受到围岩、井眼和泥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薄互层难识别,原状地层真值难求取。这里我们介绍了几种提高分辨率的处理方法,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可信性分析。处理结果与岩心和高分辨率测井曲线对比,一致性较好,提高测井资料分辨率处理方法在东濮凹陷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满足了薄储层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