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开发南极磷虾油的新制备方法。方法:以南极磷虾粉为原料,采用亚临界丁烷分离制备南极磷虾油,并优化其制备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新工艺制备的南极磷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南极磷虾油的最佳亚临界制备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 ℃,提取压力1.0 MPa,提取时间120 min,该条件下脂质提取率为(81.2±0.4)%,该南极磷虾油挥发性物质中几乎不含不饱和环烃类和萜类,主要含有2-癸烯醛、11-烯醛、癸酸等27种挥发性成分。结论:南极磷虾油中挥发性成分可作为南极磷虾油真伪鉴定的一个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南极磷虾油是一种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为提升南极磷虾油的氧化稳定性,首先简要介绍了影响南极磷虾油氧化稳定性的脂质组成要素,概括了不同加工方式对南极磷虾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详述以传统脂质氧化指标、微量成分含量变化、挥发性成分、脂质组学评估南极磷虾油氧化稳定性的现状。南极磷虾油的脂质劣变机制复杂,氧化状况评估困难,未来应筛选出合理化评估南极磷虾油氧化稳定性的方法,并系统研究其脂质组成与氧化稳定性之间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南极磷虾是一种产自南极海域的小型甲壳类动物,南极磷虾油是从南极磷虾中提取,含有磷脂、Omega-3脂肪酸、虾青素等多种活性成分。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南极磷虾油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南极磷虾油可以显著提高血液中Omega-3脂肪酸水平、改善大脑健康、抑制肥胖以及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南极磷虾油的醇提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系统考察了提取溶剂、液料比、提取时间对南极磷虾油得率、磷脂和总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利用HPLC、GC/MS等方法对最佳醇提工艺条件制备的南极磷虾油进行主要功效成分分析,并经热处理实验,探究不同抗氧化剂对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最佳醇提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95%的乙醇、液料比为10 mL/g、提取时间为137.3 min。该工艺条件制备的南极磷虾油得率为13.6%±1.2%,磷脂和总虾青素含量分别为33.62%±2.48%、210.46±5.95 mg/kg,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总脂肪酸的41.58%,且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A。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的耐热稳定性,其作用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迷迭香提取物(0.02%,w/v)+生育酚(0.02%,w/v)、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0.02%,w/v)、迷迭香提取物(0.02%,w/v)和生育酚(0.02%,w/v)。本研究结果可为南极磷虾油的工业化生产及其贮藏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极磷虾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南极海域的多年生浮游甲壳动物,生物贮藏量大。南极磷虾油富含磷脂型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一种可替代鱼油的新型功能性油脂。本文对南极磷虾油常用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临界流体法和生物酶法)和生理活性(抗炎作用、保护心脑血管、神经保护和改善骨质疏松)进行论述,并对南极磷虾油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南极磷虾的食用油制取工艺,关键在于冷藏、干燥和制油,制取南极磷虾油微乳液,如何脱除不良因子如FFA、氟、胆固醇,如何提升极磷虾油的氧化稳定性,在制备过程中特别注意南极磷虾中的消化酶、含氟将导致南极磷虾的降解。  相似文献   

7.
刘丽  刘承初  赵勇  王锡昌  李加乐 《食品科学》2010,31(17):443-447
南极磷虾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南极海域的多年生浮游甲壳动物,具有生物贮藏量大、分布广、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蛋白新资源,有待进行开发利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南极磷虾的研究成果,对南极磷虾大宗成分(蛋白质、脂类等)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成分(低温酶类、类菌孢菌素氨基酸、虾青素、甲壳素等)的保健功效进行综述,并对其食用安全性以及开发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张千 《中国油脂》2021,46(9):11-14
借鉴水化脱胶原理,对南极磷虾油磷脂富集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溶液类型、质量分数、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搅拌速度对南极磷虾油磷脂富集效果及富集后各功能成分的影响,得到南极磷虾油磷脂富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南极磷虾油中加入4倍南极磷虾油磷脂量的2%柠檬酸溶液、反应温度60 ℃、搅拌速度60 r/min、反应时间30 min。在最佳条件下磷脂富集效果明显,分离得到的磷脂溶液经冻干后磷脂含量可达70.78%,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51.93 mg/g和113.70 mg/g;而分离得到的甘油三酯中虾青素含量最高可达780.49 mg/kg。  相似文献   

9.
举报热线1233     
正12331是专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开通的举报热线。全国各地读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可直接拨打此电话进行举报,也可致电本刊(021-54030525)、来信或发邮件,本刊编辑部将向专家咨询后及时解答。磷虾油保健食品不可信近日,有媒体报道部分公司宣称"南极磷虾油保健品"功效强大、包治百病。消费者切勿上当受骗。磷虾油是南极大磷虾经水洗、破碎、提取、浓缩、过滤等步骤制得,是国家卫计委于2013年批准的新食品原料(2013年第16号公告)。磷虾油允许在普通食品中使  相似文献   

10.
南极磷虾油是一种从南极磷虾中提取出来的功能性油脂,富含磷脂、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以及虾青素等活性物质,对人体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癌、提升脑部机能以及促进运动健康等。目前南极磷虾油的提取工艺主要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酶解结合有机溶剂提取法及压榨法等。该文综述南极磷虾油的提取工艺及南极磷虾油的生理功能,为南极磷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极磷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相关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由于南极磷虾油中总砷含量较高,使其在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对南极磷虾及其产品中总砷、无机砷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基于检测数据和南极磷虾产品的膳食消费量,采用点评估方法对南极磷虾产品中砷膳食暴露量及食用安全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整虾和磷虾肉中总砷含量均低于0.50 mg/kg,南极磷虾粉、南极磷虾油及其胶囊产品中总砷含量相对较高,但是南极磷虾产品中无机砷含量一般低于0.050 mg/kg;点评估结果表明,摄食南极磷虾油等产品对无机砷膳食暴露量的贡献率极低,长期食用磷虾油不会增加总膳食无机砷的摄入量。因此,南极磷虾及其产品可以作为安全、优质的食品、饲料或保健品原料予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南极磷虾油因其独特的组分特征和良好的营养和功能特性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解不同制备方法对南极磷虾油品质特性的影响,论文采用有机溶剂直接提取法(SE)、超临界CO2萃取法(SFE)和压榨法(TPE)等方法提取南极磷虾油,利用油脂评价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和碘价等)分析、比较提取南极磷虾油的品质特征。结果表明:采用SFE、TPE和SE法提取南极磷虾油的得率分别为9.02×10~(-2)、(9.05×10~(-2),3.98×10~(-2))和(14.33×10~(-2),12.43×10~(-2)和9.14×10~(-2))g/g。有机溶剂直接提取法(乙醇)制备南极磷虾油的过氧化值,碘值和皂化值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制备的南极磷虾油。SFE法制备的南极磷虾油磷脂含量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制备的南极磷虾油。研究结果将为不同制备方法对南极磷虾油品质特性的控制及保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谢丹 《中国油脂》2021,46(4):133-138
南极磷虾油是提取自南极磷虾的重要产品,其作为一种新兴功能性海洋脂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首先概述了南极磷虾油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南极磷虾油酶解法提取工艺中涉及的蛋白酶种类、原料和酶解液脱脂方法进行综述,同时详述了酶解法处理过程中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酶解法提取南极磷虾油存在酶制剂价格较高、酶解后油相、水相存在乳化等问题,但该法不仅可以得到高品质的南极磷虾油,而且脱脂后的酶解副产品可进一步利用,最终实现南极磷虾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南极磷虾油中总虾青素含量、磷脂含量和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正己烷-乙醇溶剂体系对南极磷虾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优选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分子种组成进行检测分析;以ICR小鼠为模型动物,采用单次灌胃不同剂量南极磷虾油的方法,考察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在小鼠体内的消化过程和生物可接受率,并对比研究了南极磷虾油源和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生物可接受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60%正己烷-乙醇溶液是提取富虾青素南极磷虾油的最佳溶剂组成,经分析得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南极磷虾油中含虾青素双酯占73.5%、虾青素单酯占24.8%、游离态虾青素占1.62%;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双酯在小鼠体内被分解为虾青素单酯和游离态虾青素;灌胃24 h后,低、中、高剂量组虾青素的生物可接受率差异不显著,其生物可接受率约为74%;南极磷虾油源虾青素的生物可接受率约为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的1.25倍。本研究结果为南极磷虾油定向化生产和膳食营养特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极磷虾油的微胶囊化及其包埋率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建立一种快速、无损的微胶囊包埋率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南极磷虾油进行包埋,通过乳化液的稳定性、黏度和粒径判定指标,确定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的最佳乳化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低场核磁共振CPMG序列获得微胶囊产品的弛豫信号,采用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微胶囊产品包埋率的预测模型。结果: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最佳乳化条件为:明胶与麦芽糊精壁材质量比1∶3,芯壁质量比2∶3,固形物含量20%,乳化剂吐温-80含量为3.5%。制备的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在扫描电镜下呈球形,表面较光滑、无褶皱,粒径2~10μm,包埋率为74.15%。基于低场核磁技术建立的PCR和PLSR预测模型校正集和交互验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3和0.8671,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将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是可行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PLSR分析,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南极磷虾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压溶剂萃取法提取南极磷虾油,建立基于蒸汽光散射检测器(ELSD)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南极磷虾油中的磷脂组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中主要含有卵磷脂和脑磷脂两种磷脂组分。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南极磷虾油、南极磷虾卵磷脂和脑磷脂以及两种磷脂组分与赖氨酸复配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对核桃油具有抗氧化能力,0.25%的南极磷虾油添加量就能较好地抑制核桃油过氧化值和酸价增加,而且随着浓度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纯化出来的南极磷虾卵磷脂和脑磷脂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尤其是脑磷脂及脑磷脂与赖氨酸的复配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南极磷虾油是一种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功能性油脂,富含磷脂、虾青素、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等活性物质,对人体有多种生理功能,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促进大脑发育、抗氧化、缓解痛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南极磷虾油提取工艺目前主要有有机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酶解结合有机溶剂提取法及压榨法等。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油的提取工艺,以期为企业生产南极磷虾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极磷虾油中卵磷脂(lecithin,PC)型二十碳五烯酸(ecosapentaenoic acid,EPA)相比于非PC型EPA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为鉴定南极磷虾油中PC型EPA的分布比例,通过薄层色谱法分离南极磷虾油中的PC,利用气相色谱方法对其中的EPA进行定量。测定6种不同来源南极磷虾油中PC型EPA的含量,利用南极磷虾油PC型EPA含量占总EPA含量的比例这一参数评价南极磷虾油的品质。研究结果表明,二十碳五烯酸甲酯(methyl ecosapentaenoic acid,EPA-ME)相比于内标十七烷酸甲酯(methyl heptadecanoate,C17:0-ME)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为1.52;所筛选出的优质南极磷虾油的PC型EPA含量占总EPA含量的比例在60%以上,最高可达70%。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南极磷虾为原料,对水酶法提取南极磷虾油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南极磷虾油复合酶最优配比为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5%、木瓜蛋白酶添加量0.3%、风味蛋白酶添加量0.2%。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水酶法提取南极磷虾油的最佳工艺,即复合酶添加量为0.42%,液料比值为6.8 m L/g,酶解时间为3.1 h,酶解温度为50.8℃,此时南极磷虾油油得率达到3.89%。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鱼油和南极磷虾油中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5种不同类型的鱼油和6种南极磷虾油中TMAO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用乙醚作为鱼油和南极磷虾油的溶剂,以生理盐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萃取鱼油和南极磷虾油中的TMAO,超滤离心后通过H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TMAO;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不同类型的鱼油和不同加工工艺的南极磷虾油中TMAO的含量。结果 TMAO在5~2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鱼油及南极磷虾油中TMAO回收率在83.5%~111.8%之间。市售鱼油中未检测到TMAO的存在。不同加工工艺制备的南极磷虾油中TMAO含量存在差异。结论所建立的HPLC-MS/MS测定TMAO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鱼油及南极磷虾油中TMAO含量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