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兴紫砂陶之所以盛誉中外,一是源于得天独厚的紫砂泥:二是其独特的成型方法--泥片镶接拍打成型法,即全手工成型方法.它秉承了宜兴传统的陶器制作技法,自成一格,在中外陶瓷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江苏宜兴紫砂陶艺术自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所以,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美观问题。众所周知,宜兴紫砂茶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方法,区别于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并联系到装饰上的文化层次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宜兴紫砂工艺所已具备的审美因素。面对一件具体的作品如何来加以鉴赏呢?譬如茶壶这个砂艺最著名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夏瑞娟 《江苏陶瓷》2010,43(6):39-40
南京艺术学院潘春芳教授在《内模(盔头)成型与打身筒成型》一文中谈到:"纵观中外陶瓷史上的陶瓷成型工艺,传统方法不外乎手捏法、拉坯法,现代化生产则是机械旋坯法、注浆成型法、冲压法。而紫砂却是独树一帜的泥片镶接成型法。"这种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全手工制作技法。在镶接成型法中,打身筒是紫砂圆器成型方法,镶身筒是紫砂方器的成型方法。  相似文献   

4.
宜兴紫砂陶器,宜兴钧陶,宜兴精陶,宜兴青瓷,宜兴彩陶并称为宜兴五朵金花。宜兴均陶原料采用当地蕴藏量丰富的甲泥、嫩泥和白泥等陶土配制品;在成型技法上采用泥条盘筑成型或者泥片镶接成型,以及与之相关连的干燥技法、施釉方式等都有了完整的制作体系和工艺流程,从而使坯体致密、避免渗漏、质量稳定、形制美观。,紫砂陶以紫砂泥为原料制成,以紫砂壶为大宗,也有日用陶器和紫砂艺术陈列品。紫砂茶壶分为全手工和半手工,全手工制作,采用传统的创作技能——拍身筒和镶身筒。  相似文献   

5.
<正>宜兴紫砂,历来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紫砂茶具自明代中期开始,由于文人墨客的赞美与参与,为文人雅士与达官贵人所喜欢,身价倍增。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在方形与圆形之中去变化,方形紫砂壶不但形体与圆形有别,在全手工制作工艺技法方面也与圆形不同,圆形壶的制作是打泥片、围身筒,拍打成圆形,俗称"拍打成型法";而方形壶则是打泥片后,要用刀具把泥片切成需要的形状后,再一片一片镶接成型,俗称"泥片镶接法",紫砂方形壶  相似文献   

6.
我国陶瓷艺术中的宜兴紫砂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世人所接受和喜爱。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一一成型技法、质地表现,代表是紫砂壶。紫砂壶,就是用紫砂泥做的壶,其艺术感染力在于:一方面它是一种文化形式;另一方面是它独特的成型技术在紫砂艺  相似文献   

7.
尹听娣 《佛山陶瓷》2013,23(3):60-60,63
宜兴紫砂始于宋代,历史悠久。在这近千年的发展中,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成形技法和特有的泥料特性成为我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8.
目前宜兴紫砂窑变基本用氧化气氛的电窑烧制,而坭兴陶窑变则采用电窑还原烧制的较多,它们采用各自的窑变技法,出现不同的色泽与纹路效果。宜兴紫砂泥用坭兴窑变技术来烧制,得出的一些实验成果表明,宜兴紫泥成品表面色泽和纹路有自己独特的效果与坭兴陶截然不同,出现赭石﹑深咖啡色和灰黑色等光亮渐变色有很好的欣赏价值。该窑变技术研究目的为了找出窑变规律,提高质量与成功率,为今后宜兴与坭兴紫砂艺术的创新发展给予一定程度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方法,区别于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  相似文献   

10.
张静 《江苏陶瓷》2011,44(2):31-32
宜兴紫砂起源于宋代,经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着创作者的设计和构思。借此,对紫砂艺术的美学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的蕴藏占尽地利,被称为"岩中泥"、"泥中泥",成型技法  相似文献   

11.
陈敏 《山东陶瓷》2014,(2):48-48
正宜兴紫砂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陶瓷,古今中外,以紫砂壶为载体宜兴紫砂可谓冠绝于世。紫砂壶风格独特、形式多样,寄托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泥料材质、造型艺术、工艺技法上得以实质性的体现。但观每一把优秀的紫砂壶,无不是形与意的完美结合,折射出无限的艺术风范,带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艺术风范是指艺术品的整体气质和风貌,紫砂壶的艺术风范,似乎都有着异曲同工的道理,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间的推移,紫砂壶从一件日用品向收藏品、艺术品转变,现在已经成为独树一帜的"国之瑰宝"。宜兴紫砂艺术艺无止境,紫砂壶,题材丰富,立意新型,是紫砂艺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作为新一代的紫砂后代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制作工艺,烧制工艺,以及制作技法作出更多的探索,为宜兴紫砂争光添彩。  相似文献   

13.
关珊 《江苏陶瓷》2023,(1):59-60
盛行于清中期的紫砂堆泥绘装饰技法,将紫砂与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杨季初的作品颇具艺术气息,不仅丰富了宜兴紫砂的工艺品质,又深化了紫砂的文化内涵,深受宫廷王室的青睐。然而因时代的原因造成了堆泥绘装饰技法的断层,近些年来随着紫砂产业的不断发展,紫砂泥绘装饰也逐渐开始流行起来。本文通过杨季初的“秋山行旅”彩泥堆绘笔筒,探究杨氏泥绘对当代泥绘装饰的影响以及传统泥绘技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方法,区别于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  相似文献   

15.
张荣法(发)     
正从事陶瓷事业30余载,在陶瓷泥料、艺术釉料、造型与装饰设计、烧制等方面均有研究,并有独到见解。研究领域涉及紫砂、青瓷、均陶、彩陶、精陶等方面。并从历史的角度深入探讨宜兴陶艺"五朵金花"间的彼此联系,提出了"宜兴窑艺"概念,创作的作品讲究工艺的精致性与材质烧制效果的  相似文献   

16.
宜兴紫砂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陶瓷,紫砂壶风格独特、形式多样.寄托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泥料材质、造型艺术、工艺技法上得以实质性的体现。纵观每一把优秀的紫砂壶。无不是设计意念和文化思想的完美结合,并在其艺术的命脉中烙印上深深的时代痕迹。  相似文献   

17.
宜兴紫砂始于宋代,历史悠久。在这近千年的发展中,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成型技法和特有的泥料特性成为我国陶瓷艺术中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8.
杨晓兰 《江苏陶瓷》2010,43(4):35-37
宜兴紫砂艺术作为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它的装饰工艺在陶瓷装饰工艺的基础上创新拓展,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具有数十种工艺技法的紫砂装饰体系。撇开紫砂装饰工艺手法的异同,传统中国书画在紫砂装饰内容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紫砂陶坯这一新的艺术载体上,中国书画作为传统文化,通过紫砂陶坯得到了不同形式的延伸,与此同时紫砂装饰也因为它的融入而繁荣,提升了紫砂艺术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宜兴紫砂艺术历史悠久,始于宋、盛于明、兴于清、繁荣于当代,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依然傲立于传统陶瓷艺术的行列。尤其是紫砂壶,它集实用、艺术和人文于一体,深受大众的青睐。紫砂艺术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非常具体的形式类别和内涵。单从装饰而言,紫砂泥因其超强的可塑性,能够在其上进行各种装饰,并从姊妹艺术中吸取精髓,成为独特的紫砂装饰技法。陶刻、泥绘、金银丝镶嵌等,均是紫砂装饰的常见技法,  相似文献   

20.
方彩娣 《江苏陶瓷》2012,45(1):51-52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它以得天独厚的砂泥矿料,巧夺天工的制壶工艺,别具一格的造型艺术,集而成为具有极高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