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建筑行业红利已过,中国建筑业已逐渐形成了“高专业技能”+“高学术素养”的高门槛行业壁垒,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使得建筑设计想要“出圈”变得越发的困难。因此,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媒介为作品赋值乃至打造网红建筑,形成“网红+建筑”的模式可以提升建筑的知名度,从而发展新的建筑生产机制和盈利模式。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媒介为作品赋值乃至打造网红建筑,网红建筑是一把双刃剑,若是一味简单迎合流量的需求,就会出现“照骗”或是昙花一现的现象。通过梳理网红经济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大众心理,解读其作用于建筑学的特点,网红建筑产生的源由,辨析网红建筑与网红建筑打卡地的区别,阐述网红建筑打卡地概念和特点。分析网红建筑打卡地在建筑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中的现有研究,在保持其物性深度的同时,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总结当下网红建筑打卡地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昊  王其琛 《中外建筑》2022,(11):84-89
在网络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网红建筑异军突起,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重要作用。以建筑学、城市设计视角,从网红建筑营造在片区活化中的积极作用——人流吸引、文化阅读、经济辐射等综合效益出发,以阿那亚为具体案例,分析提炼了阿那亚片区活化模式。以精神建筑的塑造为根、以服务人群的变更为药、以精神主轴的塑造为引、以人文服务的运营为血,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活化路径:场地资源优势分析→建筑使用人群确定→物质及精神需求考量→建筑空间设计→精神产品塑造→配套体系完善→城市片区活化;构建了其活化策略:使用人群的精准定位,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匹配,与需求相符的空间场所营造,配套设施体系的完善,有效的媒体传播推广,高效的运营管理服务。以期为城市空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建设和城市的不断更新使建筑界的发展越来越快,伴随着网络空间的飞速发展,网红建筑应运而生,在众多建筑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该文试图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以云南深海咖啡馆为例,通过对该设计的场地分析、功能定位、实地考察和对设计师的采访来探讨当代网红建筑空间的设计,并做出客观的评价,以展望未来的网红建筑空间设计,为设计、...  相似文献   

4.
盛昊一 《建筑与文化》2021,(12):161-162
文章基于场景理论,阐述了场景的三种含义以及场景理论范式的框架,并从现象和特征角度分析"网红建筑"在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等方面呈现出的文化价值观倾向,根据"网红建筑"类型归纳对应文化价值观的共性特征.通过运用场景理论自下而上的方法,对"网红建筑"共鸣现象的方向性矛盾进行了辩证思考,以探索未来建筑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5.
盛昊一 《建筑与文化》2021,(12):161-162
文章基于场景理论,阐述了场景的三种含义以及场景理论范式的框架,并从现象和特征角度分析"网红建筑"在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等方面呈现出的文化价值观倾向,根据"网红建筑"类型归纳对应文化价值观的共性特征.通过运用场景理论自下而上的方法,对"网红建筑"共鸣现象的方向性矛盾进行了辩证思考,以探索未来建筑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盛昊一 《建筑与文化》2021,(12):161-162
文章基于场景理论,阐述了场景的三种含义以及场景理论范式的框架,并从现象和特征角度分析"网红建筑"在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等方面呈现出的文化价值观倾向,根据"网红建筑"类型归纳对应文化价值观的共性特征.通过运用场景理论自下而上的方法,对"网红建筑"共鸣现象的方向性矛盾进行了辩证思考,以探索未来建筑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景观社会视角出发,对媒介时代下的网红建筑进行逻辑解构,从虚拟网络、视觉图像、网红效应三个维度递进式地推理了网红建筑诞生的时代必然性。通过运用景观社会的“真—伪”二重性理论,辩证地认知了当代建筑的礼仪规训,试图以文化价值的阐述达成网红建筑的祛魅,激发建筑的理论拓新与实践新机。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和国家政策新要求带来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下,城市消费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互动日渐密切,重塑着城市消费空间的外延和内涵,也孕育出新的消费空间形态——“网红打卡地”,成为当代城市消费发展的重要建构性力量,重塑着新时代的城市空间。一方面,网红打卡地空间清晰地透视了人们当下新的符号消费需求,完成了类型划分和场景拓展,并实现热度积累和热度变更,其发展和盛行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虚拟空间中的消费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网红打卡地的出现,城市地理布局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规律,空间热度持续集聚流动,城市实体空间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新型免拆模网墙体——建筑模网墙体。总结近十年来模网墙体领域取得的研究试验成果,综合国内外建筑模网墙体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与传统拆卸模板墙体进行对比.阐述建筑模网墙体技术的特点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生长性建筑”的概念,并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图解分析,归纳总结出“生长性建筑”的三种主要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建筑模网及建筑模网混凝土的定义,阐述了建筑模网混凝土的增强机理、优点、研究与应用现状,指出了建筑模网混凝土应用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徐粤  戈之炅  陈曦 《华中建筑》2023,(12):114-118
该文从苏南传统建筑研究入手,梳理了常熟地区各层面的既有研究,对关注较少的常熟地区传统建筑的布局模式与营造特征进行初步探索。从类型布局和平面格局两个方面分析常熟传统建筑的布局特点,对常熟传统建筑的常见类型进行归纳分类,对其平面的一般性规律进行总结。并以其大木作、小木作与砖石瓦作等典型营造特征展开解析,探索其与苏州营造技艺的异同,着重关注有别于苏州的地域性做法。  相似文献   

13.
逄辉 《山西建材》2011,(4):37-40
围绕绿色建筑这一新的建筑理念,阐述了影响绿色建筑的主要因素与评价方法,同时提出了对绿色建筑进行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围绕绿色建筑这一新的建筑理念,阐述了影响绿色建筑的主要因素与评价方法,同时提出了对绿色建筑进行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Planning》2020,(2):8-10
特殊时期在线教学成为高职教学的主要形式。为提升高职在线教学效果,可适当汲取"知识网红"模式中的积极因素并充分规避消极影响。"知识网红"在活动内容、活动手段、活动对象方面与高职在线教学教师具有一定可类比性。在线教学教师要紧跟专业前沿,选用多元化、趣味化教学手段,拓展媒体技术,熟悉青年学生交流偏好。同时高职教师是育人者,"知识网红"是牟利者,双方根本性差别贯穿于各自活动目的与工作逻辑。教师要夯实内容基础打造教学性交流,避免交互形式消耗课程本身,尊重个人特征塑造个人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吴小明 《云南建材》2011,(17):88-8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必然会希望建筑的物质属性更符合其基本需要,更富有人情味,更有文化气息。于是有了行为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格式塔理论等的发展。使建筑师们研究探索了这些新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建筑环境学,建筑心理学等新的学科理论和更科学更合理的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出更具有时代精神,更为人们欣赏和接纳的现代化建筑。本文从建筑文化的内涵的角度出发、世界各国建筑文化设计风格、多元化、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分析,及对现代建筑文化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建筑模网混凝土的增强机理与耐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砖混墙休承载安定性和结构整体性差、节能差。新型墙体建筑模网的整体性好,符合节能标准。文中就新型墙体材料建筑模网混凝土的增强机理作了理论和耐久性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仍处于火灾高风险期,消防形势严峻,同时,建筑设计项目的复杂性日益增大。结合自已工程设计实践,阐述了消防设计在合法的基础上,如何做到更加合理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已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黑清敏  韩腾飞 《城市建筑》2023,(20):129-132
随着乡村发展建设主体日益多元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红村”在我国乡村地区逐渐涌现。已有成果重点关注其空间生产过程,对网红村空间本身的演变过程及机制的探讨略显不足。研究以成都市蒲江县铁牛村为例,根据乡村规划建设主导主体的不同,划分其发展阶段,梳理过程中社会关系、主体行动与空间表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铁牛村空间演变的规律和机制。研究表明,铁牛村在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和区位提升、要素循环、空间赋魅及主体博弈的过程中实现了向“网红村”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