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火法冶金技术处理含砷复杂金铜精矿主要有富氧底吹熔炼和富氧侧吹熔炼等技术.这两项技术氧势高,使得杂质更利于氧化脱除,但富氧底吹技术存在漏风量大、烟气中三氧化硫含量高、后续烟气无法直接喷水降温收砷等问题.本文从原料成分、工艺流程、主体设备及生产运行情况等方面对某企业采用富氧侧吹熔炼技术处理含砷复杂金铜精矿的生产实践进行... 相似文献
2.
3.
4.
把复杂铅锑矿与普通铅精矿按比例混合,入炉粒矿锑品位从0.6%逐步升至4%,采用富氧底吹工艺进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锑在底吹炉主要进入富铅渣,在鼓风炉主要进入粗铅,在烟化炉绝大部分挥发进入次氧化锌烟尘,弃渣含Sb≤0.35%。锑的直收率可达85%,回收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5.
论述珲春多金属公司复杂铜精矿冶炼项目的工艺技术、主要设备、生产指标及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华鼎铜业富氧底吹炉改造前后的生产实践,并对铜熔池熔炼相关的工艺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工艺改进和完善后,华鼎公司各项工艺指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富氧底吹造锍捕金工艺处理复杂含铜、高砷金精矿,以提高金、银的回收率,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研究影响造锍熔炼过程中金、银走向和在冰铜中富集程度的因素,并调整造锍熔炼工艺指标,降低炉渣中有价元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富氧底吹造锍捕金处理复杂铜精矿的生产实践和该技术的主要工艺特点及优势。着重比较了目前国内两个炼铜底吹炉设计异同之处,并对该工艺设计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富氧底吹炉处理铅锑精矿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相关应对措施;同时通过实践得出了锑在底吹炉熔炼的行为走向,80%以上进入造渣成分形成铅锑氧化渣。 相似文献
10.
11.
某铜冶炼厂采用富氧底吹炉熔池熔炼工艺进行铜锍的生产。在生产中,铜精矿中Pb、Zn、As、Bi等低熔点物质挥发进入直升烟道中,形成大块结焦,严重制约了富氧底吹炉的长期稳定运行。为了解决富氧底吹炉直升烟道段结焦问题,本文研究了富氧底吹炉直升烟道结焦机理,分析了影响结焦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富氧底吹炉结焦问题的措施。直升烟道结焦的形成与铜精矿成分、氧枪压力、铜锍品位、烟气温度和熔体深度有关。通过合理配料、控制底吹炉熔炼技术指标、严格控制直升烟道上部温度和加入结焦抑制剂,底吹炉直升烟道结焦变少,且焦块变小、变疏松,极大地降低了结焦清理时间,水冷壁的换热效率和底吹炉作业率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13.
传统铅阳极泥火法熔炼时,设备处理量有限,通过改进设备,采用氧气底吹新工艺,有效地提高了设备处理量,降低了加工成本,实践中各项技术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14.
系统地论述了氧气底吹熔炼氧枪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材质及蚀损机理.指出了延长氧枪使用寿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深入分析铜富氧底吹熔池熔炼过程,结合铜冶金过程相关理论,构建了底吹熔炼体系机理模型.该模型在反应区沿纵向分为7个功能层,分别为烟气层、矿料分解过渡层、渣层、造渣过渡层、造锍过渡层、弱氧化层和强氧化层;炉内沿横向分为反应区、分离过渡区和液相澄清区3个功能区;各层/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熔体流场作用下,体系中多相多组元如CuFeS2、FeS2、Cu2S、FeS、2FeO·SiO2、Cu2O、FeO、Fe3O4、SO2、H2O、N2、S2等因物化性质差异,通过层/区间的界面进行快速传质行为;底吹熔炼体系处于动态的非稳态相平衡状态,氧势-硫势在炉内纵向及横向方向上均有梯度变化,通过合理控制不同层/区的氧势-硫势大小,可强化反应过程,进一步提升底吹炉熔炼能力. 相似文献
16.
某铅厂处理了一批高铜铅精矿,通过2个月的工业生产,入炉原料含铜高对底吹炉、烟化炉生产有一定影响,整个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铜可以在粗铅及锍中富集,粗铅含铜可达10%以上,锍含铜可达40%以上,弃渣含铜可控制在0.65%以下,铜的回收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沈阳冶炼厂提供的铜精矿、金精矿和转炉渣为原料,混合入诺兰达炉进行富氧熔炼。试验表明.在富氧空气含氧35%~40%,Fe/SiO2=1.68时,熔炼效果较好,渣含铜1.22%;含金0.29g/t,含银17.5g/t.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工艺矿物学系统分析方法对富氧底吹熔炼渣中铜的赋存状态及导致渣含铜高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并采用BPMA对损失的铜物相进行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测量及统计。结果表明,熔炼渣中铜主要以沉降不充分所致的冰铜机械夹杂形式赋存于渣中,其次为生料反应不完全所致,冰铜夹杂主要是放渣过程中离渣口最近的喷枪的二次搅动引起,生料夹杂集中在放渣后期。从工艺矿物学角度提出,通过调整底吹熔炼炉喷枪角度及放渣过程中的进料设置可有效降低铜在渣中的损失。损失于渣中的铜物相嵌布粒度以大于0.10mm的粗粒及小于0.01mm的微粒为主,分布极不均匀。通过统计结果进行理论计算,当磨矿细度为-0.074mm占70%~85%,浮选后渣含铜的理论下限为0.45%~0.30%,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将永久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有色设备》2010,(5):52-52
2010年8月29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的“富氧底吹高效铜熔炼新工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吹氧造锍多金属捕集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在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召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