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5)
纵观中国的教育史,会很容易发现惩罚的身影,并且它的影响力,极其深远。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平等民主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收,赏识教育普及,偶尔出现的恶性体罚学生事件,致使社会对惩罚特别反感,教育界对惩罚也持反对意见,在现代教育中,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惩罚这个词,甚至在教师培训或者校长讲话中一致要求教师不要惩罚学生,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缩手缩脚,对犯错学生不敢惩罚,放任自流。课堂纪律一团糟。正确认识惩罚,如何科学有效对学生实施惩罚,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实现惩罚的目的,通过本文,希望可以给予教师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
在当下学校教育中,教育惩罚的合理性存在面临尴尬的局面,教师们开始惧怕运用教育惩罚。进而造成教育惩罚在教育生活的场域中面临缺失的问题。本文以"教育惩罚的缺失"为线索,讨论教育惩罚为何在学校中缺失的问题,同时对教育惩罚缺失的归因进行了分析,继而讨论教育惩罚回归的必要性,最后对教育惩罚回归的路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4)
大家需要和平、安定的生活,学校也需要正常的秩序,想要得到这些必须使用"惩罚"的方式来约束成年人和学生的言行。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和教师从小就该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要做错事,如果做了就会受到惩罚。当然,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误。教师对学生实行的惩罚必须要有一个度,绝对不允许体罚或是变相体罚学生,不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适当的教育惩罚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5)
惩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中一种敏感而又有意义的教育手段,目前对其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涂尔干对惩罚观的独到见解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惩罚的本质和功能以及惩罚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出发,总结了涂尔干的惩罚观,并指出对现代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在我国教育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的情况下,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对教育惩罚制度进行合理运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传统的初中教育模式下,人们往往认为,教育惩罚制度越严格越好,但是,很多学生在严格的教育惩罚制度下不仅仅没能够成才,反倒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或是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据此,对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惩罚制度的合理运用手段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初中班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
惩罚教育作为一种常规的教育方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本文从惩罚教育的含义入手,探讨其存在的必要性及发挥的作用,也阐明了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
在幼儿园这个特殊场域中,教育惩罚是指在不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违规行为施以不愉悦的情绪体验,使之矫正并内化为自觉约束力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惩罚应该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根本目标。针对现实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教师不敢罚、过度罚、不会罚等困境,幼儿园教师可遵循达成惩罚共识、避免滥用惩罚、运用自然后果、回归逻辑后果等策略来提升教育惩罚的有效性,以实现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3)
现代社会,随着赏识教育的盛行,赞美、激励等正面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大行其道,家长和老师统统在孩子面前装"孙子",忍着不发火、忍着不打骂、忍着不惩罚。惩罚真的没有必要了吗?光靠赏识就能教育好学生了吗?作为班主任,笔者认为这样是教育不好学生,管理不好班级的,必要的惩罚是教育的必需品,就像生活中不光要吃点糖,还要吃一点盐一样。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0)
一谈起"惩罚"二字,教师大都谈"惩"色变,取而代之的是"赏识教育,无批评教育",似乎教师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孰不知教育应当是赏识、激励、惩罚并重,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3):148-149
"刑事一体化"语境下,国家刑事制度建设是一个合理分配程序与实体功能的系统工程。惩罚不仅是实体法的考量范畴,也从刑事程序诞生之初起便与程序密不可分。轻罪案件中,程序的惩罚功能体现非常明显。即便"程序即是惩罚"的提法过于绝对,程序的惩罚功能也应得到应有的关注。肯定刑事程序惩罚功能合理性的同时,也要防止程序对实体的僭越。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下三个逐层递进的问题:其一,刑事程序惩罚功能的实践面相;其二,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启示;其三,刑事程序惩罚功能的理性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