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6)
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如何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美育教育中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内容。本文就这一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幼儿园美育环境的创设,分析了传统文化对美育环境的意义,提出了积极的实践建议和策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2)
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人们越来越重视艺术修养和幼儿美育。绘本舞蹈通过阅读、认知、批判性思维或口头技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诸多益处。它可以达到微妙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我控制能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开阔视野,获得生活中的快乐。本文将详细阐述绘本舞蹈对于幼儿美育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推广绘本舞蹈这种新型艺术教育形式,以多感官融合式教育使幼儿自由释放潜能,主动感知美学能力及审美情感的教学效果,为幼儿提供高品质的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1)
美育即审美教育。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对其人格的健全乃至一生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有必要探索普及幼儿美育的途径,让美育与幼儿"美遇",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并创造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和创造之美。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4)
美育又指审美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观,提高他们在审美过程中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美育,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幼儿从欣赏中寻发现,从发现中获体验,进而达到创造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1)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渗透于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对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特别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2)
从小培养幼儿对中华文化的积极认同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一般认为,通过日常的文化实践,幼儿掌握文化的意义,建构文化的认同。然而,值得研究的是,怎样的文化实践有助于幼儿建构积极的文化认同。依据文化认同的理论,幼儿文化认同的逻辑是:文化经验影响幼儿的文化认知,文化自信奠定幼儿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基础,教育互动则是幼儿文化认同的基本路径。然而,教育实践中,忽视幼儿游戏经验的文化意义,以二元对立的方式理解与处理幼儿的文化经验,已然导致幼儿文化认同的困境。应对这些困境,需要建构幼儿教育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
构建和实施融入民俗文化幼儿园美育课程,能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初步探讨了幼儿园美育课程的内容,提出应当基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内容,将民俗文化分为日常生活习俗、语言民俗、交际民俗、自然地理民俗、民间文艺民俗等主题进行构建,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20)
幼儿时期是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幼儿时期的教育关乎幼儿一生的发展乃至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随着社会和教育的逐步发展,我国的教育越发完善。幼儿教育也应当一步步推进改革,摈弃以往教育的弊端,让幼儿在教育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幼儿教育中,艺术领域的美育教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发重要。美育能够带给幼儿心灵和能力上的提升。该文主要阐述美育教学在幼儿课堂中有效实施的研究意义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4):144-145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成为了国内最重视的教育内容,基础教育需要将课程作为基础,从资源建设、内容定位、培养目标等角度出发,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高职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结构,高职学前教育能够很好的提高幼儿的综合文化水平。高职教育需要做好对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工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理论素养,学生的教材研发、创编实践、文学鉴赏、作品阅读等能力都将得到很好的强化,学生的素质能力势必会对幼儿造成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以此为目标,分析学前教育对儿童文学的利用,希望能够更好的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5)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有机会说话的良好环境,抓住一切教育机遇,耐心教育,积极引导,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阐述了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实践中总结了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