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2)
随着新市民子女受教育权的教育政策保障从义务教育延伸到高中教育,学生生源和家长结构的变化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家校合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面向新市民子女的家校合作的困境体现在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个方面,为破解这一困境,应当完善家校合作机制,鼓励教师深入家校合作,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
借助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法探究家校合作对初中生认知能力测试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家长是否参加家长会、家长与教师联系的频率和学校举行家校活动的频率这三个家校合作变量能够显著正向地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测试成绩,并且相较于七年级学生,对九年级学生影响更大。基于此提出建议:家长、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都应该积极为家校合作的开展做出努力,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体,在学生的终生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从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管理的现状来看,家校互动合作在推进工作中仍存在若干困难与问题。本文在对周边学校、家长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家校互动合作中的老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多边关系主体间存在的问题来探究改善家校互动合作的方法和途径,建立起长效的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1)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涉及学校,还涉及家庭,学校与家庭之间展开良好合作,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开展家校合作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教育趋势。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遇到的问题也会比较多,家长与学校教师的沟通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在家校合作中,弱势家庭学生处于一种劣势。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群体,就相关问题展开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6)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之中,几乎家家都没有互联网设备。在新时期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以及组织作用,同时也应当有效进入互联网优势,探索家校合作发展新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当与家长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通过营造良好的家校氛围,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9)
作为一名班主任,能否与家长建立融洽的朋友关系,保持不定期的沟通交流,很能考验一个班主任的能力。拥有这种社交能力的班主任才能够在校和家之间架起一座教育学生的桥梁。通过肯定、合作、邀请、交流、告知等方式,借助一定技巧,达到班主任和家长和谐交流的效果,最终促进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0)
家校之间的合作能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更全面的交流,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介绍信息化条件下家校联合的几种主要形式,阐述信息时代如何实现家校联合共促中职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0)
家校共育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并能够促进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虽然近些年,学校与家长已经非常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并且也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家校共育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2)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逐渐结合,家校合作已然成为教育学界发展的主流。在我国,家庭教育早已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渗入到学校教育之中,也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家校合作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可轻视的。1.家校合作的概况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庭共同承担学生成长的责任,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其主要意义就在于通过这样的关系来强化学校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家校合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实现校长从领导者向推动者转变、家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转变、教师从消极对待到积极接受转变,而提升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策略包括政府层面、学校方面及教师和家长方面积极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