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锁脚锚管对土质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内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了锚杆和锁脚锚管的异同点,提出了锁脚锚管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锁脚锚管对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揭示了锁脚锚管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判断锁脚锚管是否有效和合理的标准。研究表明锁脚锚管应通过约束其沿洞轴方向的转动自由度考虑,合理的锚管长度和打入角度不仅有利于限制围岩的变形,而且有助于支护结构承载能力的发挥,一般土质隧道的锁脚锚管长度宜取2.3~3.0m,打入角度宜取0°或30°。判断锁脚锚管是否合理时,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结合承载能力发挥系数与位移限制系数确定。  相似文献   

2.
大风垭口岩石公路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与内力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按“新奥法”施工的云南大风垭口隧道全长约3300m,为上、下行分离的双洞单向行车双车道,属于长、大岩石公路隧道。通过现场施工量测,在分析了收敛位移、拱顶位移、围岩内部位移及钢支撑内力等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围岩及初期支护的变形包括岩石蠕变变形、内力随开挖进度及时间变化的规律,讨论了上、下台阶开挖对围岩的影响。研究结论可望为岩石公路隧道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邵家台隧道施工实际,确立了邵家台隧道围岩变形监测方案,结合现场监测数据,探讨了时间及空间效应下隧道围岩变形特征,进而研究了隧道围岩变形演变的稳定性,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4.
基于柱状节理玄武岩围岩应力应变及变形等监测成果,系统地进行了围岩松弛变形演化规律和变形机制研究,初步建立了能量速率和单位变形力双重指标的围岩安全评价体系,研究成果表明:开挖有利于释放围岩浅层节理变形所产生的能量,及时支护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所伴生的隐节理变形所产生的能量。  相似文献   

5.
潘广录 《山西建筑》2014,(8):197-199
对力学分析方法、人工智能法、围岩分类法三种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作了介绍,研究了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公路隧道的支护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公路隧道的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
刘甩利 《山西建筑》2008,34(11):318-319
通过资料收集及现场岩土勘察,对晋中某隧道在掘进98 m后,洞顶上覆土体发生沉降变形,洞体出现塑性变形及两侧拱腰处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解决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和裂缝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文清  严绍洋 《山西建筑》2012,38(2):180-181
针对景婺黄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及病害严重,路线区域地下水丰富等众多特点,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其围岩进行了监控,并对变形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改进施工工艺,从而保障了工程施工质量,节约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8.
对隧道围岩变形的预测方法有很多,但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隧道围岩变形的短期预测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大量的施工实践证明,初期阶段施工对围岩变形的预测精度影响非常显著.针对隧道工程围岩变形机理的特性,文章提出了施加政策因子的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施加政策因子模型成功消弱了外界影响因素对预测的影响,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徐咏平 《山西建筑》2005,31(1):185-186
介绍了木寨岭隧道的工程概况,通过对其洞身围岩软弱、岩体强度低的原因分析,经多方咨询论证,提出了适合高地应力、大变形围岩的解决方案,并就其施工措施、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盛海洋 《山西建筑》2014,(26):162-163
以岗上隧道工程为例,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隧道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通过勘察研究,对场地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指出隧址区及其附近新构造运动不强烈,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洋 《山西建筑》2009,35(7):321-323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张石高速黑石岭分离式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软破围岩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通过研究认为,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隧道净空收敛值减少了60%,锚杆的数量减少且更加充分地发挥了锚杆的作用,围岩塑性区范围明显减小,增强了掌子面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管线渗漏水是城市浅埋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明确管线渗漏水对浅埋隧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影响规律是安全事故防控的基础。针对VI级围岩浅埋地铁隧道,采用平面应变模型试验研究管线渗漏水范围对围岩变形和破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 管线渗漏水作用下,隧道尚未开挖就产生明显的地表沉降,随着渗漏水范围的增加,地表沉降值和沉降范围也随之增大,但当管线渗漏水范围到达拱顶后,其继续增大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程度明显减弱。(2) 管线渗漏水作用下,隧道开挖前地表即产生明显的竖向裂缝,随着地表沉降的增加,裂缝的深度和宽度均同步增加;隧道开挖后,地表竖向裂缝的深度和宽度随地表沉降的变化速率较隧道开挖前有所减小。(3) 管线渗漏水范围越大,隧道开挖后造成地层破坏的程度越剧烈;小范围管线渗漏水情况下,管线渗漏水范围对围岩破裂面形状的影响不大;中等范围和大范围管线渗漏水情况下,管线渗漏水范围的包络线和围岩破裂面高度吻合,且破裂面相对于无渗漏水影响的情况更为陡峭。  相似文献   

13.
对大田连拱隧道洞口浅埋段的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进行了现场监控量测,对围岩变形与地表沉降的特点及对应关系、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以及中隔墙的受力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浅埋段连拱隧道围岩变形和结构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富溪偏压连拱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变形和受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铜黄高速公路汤屯段富溪偏压连拱隧道,长623m,洞口段围岩为全风化变质砂岩,呈散体结构,不能自稳。洞口段左侧埋深较右侧大,存在明显的偏压。隧道施工采用三导洞法进行,施工期间对洞口段三导洞、正洞的多个断面进行现场监控量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得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特点。监测结果表明:中导洞形成后,浅埋侧导洞先行施工,其围岩变形较深埋侧导洞要大;正洞施工期间,深埋侧拱顶下沉较浅埋侧大,深埋侧水平收敛呈扩张趋势,浅埋侧水平收敛呈收缩趋势,中隔墙呈向浅埋侧偏移趋势;无论初期支护还是二次衬砌,其围岩压力、混凝土内应力均是深埋侧大,由于整体衬砌有向浅埋侧运动趋势,钢支撑所受应力在浅埋侧较大。分析结果对富溪偏压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对类似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高应力下隧道岩爆以及软岩大变形控制难题,本文从隧道围岩荷载与支护平衡、变形协调控制及围岩能量守恒三方面进一步分析地下工程平衡稳定方法的特点;根据不同围岩级别总结地下工程平衡稳定方法中隧道支护结构抗力与围岩变形特征曲线,并提出隧道围岩支护的施工建议;通过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有效荷载传递规律与功能转换特征,揭示围岩平衡与支护结构变形协调控制机理,并结合高应变吸能层材料设计一种表征为“吸能让压 支承抗压”的一体化新型隧道围岩支护工艺。通过工程应用表明,基于新型支护工艺在岩爆、软岩大变形隧道中围岩压力降低28.09%,保障了隧道安全高效施工。  相似文献   

16.
陆地声纳法在浅层勘查、隧道地质预报等方面已有大量应用,它可用锤击震源在隧道壁测量围岩松弛带的深度,经与双孔对穿声波测量法对比,二者所测结果相符。陆地声纳法现场采集简便,所需时间远少于声波测量法,还可在钢筋混凝土衬砌完成后进行。陆地声纳法可在围岩面、喷层表面或衬砌表面测出松弛带的界线及其反射时,并用折射波法或共中心点法测出松弛带岩体的平均波速,由此计算松弛带的深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高寒地区乌鞘岭特长隧道的地质特点,介绍了高寒地区膨胀性围岩初期支护的设计与施工,以有效抑制围岩应力和变形,使上半断面施工、下半断面施工和仰拱施工形成有序的平行作业,确保隧道结构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8.
通渝隧道围岩变形和岩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重庆市通渝隧道在大埋深环境下的围岩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就可能发生围岩大变形或岩爆的部位进行了预测。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通渝隧道在大埋深环境下在两帮和边拱部位将出现岩爆,如果围岩是软弱岩层时,则可能发生Ⅱ级以上大变形。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的灰色优化和预测,并将其应用到隧道与地下工程的监控量测中。结合工程实例,通过与GM(2,1)模型、Verhust模型和新陈代谢模型的模拟预测进行对比,得出了在模拟预测围岩的变形特征时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的新陈代谢模型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准确的模拟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林裕 《市政技术》2021,(12):76-83,89
为明确Ⅴ级围岩地层环境下超大断面隧道超前支护参数的合理取值,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型针对超大断面隧道的4种超前预支护参数开展研究并做优化分析.运用模型试验论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再采用数值模型进行了更多工况和更复杂参数的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型结果在数值上的差异在合理范围之内,呈现的变形规律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