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一种电脑横机控制系统机头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F040高性能单片机为核心,通过CAN总线与上位机通讯,完成对电脑横机机头执行元件的控制。机头控制器由核心板、电动机驱动板、选针器与电磁铁驱动板和电源底板几个部分组成,分别介绍了各部分的功能及电气原理。该方案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数据传输量少,可应用于CAN总线传送方式的电脑横机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机头电脑横机单针驱动模块控制要求,设计一种基于FPGA的8路并行单针驱动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硬件以FPGA为核心,通过定制的串、并总线驱动协议驱动,实现一个子控制器同时驱动15个基本织针驱动单元。本设计总线驱动时钟频率是200 kHz,单路刷新频率为1 kHz,可满足无机头电脑横机在等效机速1.6 m/s的编织速度下正常运行。本设计为无机头电脑横机控制器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为无机头编织技术、三维针织技术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脑横机机头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编织织物质量的情况,对电脑横机机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机头各组成部分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得到机头系统中应力应变分布云图,并提出轻量化方案;运用结构动力学原理,对三角件结构、三角轨迹曲线及驱动方式等进行优化,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通过上述措施,电脑横机机头的整体质量减轻11.4%,为开发高速高效新型电脑横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日本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独特的无机头电脑横机,常规横机是以机头往复运动,使编织范围内的织针经三角推动上下运动完成编织动作,无机头电脑横机的织针则由线性电机直接推动完成编织。  相似文献   

5.
郑敏 《针织工业》2016,(9):30-32
分析经济型电脑横机的三角结构及不同编织状态下的走针针路,提出其主要不足在于:每行只能一次选针,即只有两针道编织,编织效率较低,三角控制机构复杂。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经济型电脑横机新型三角结构,其具有二次选针,每行可进行三针道编织,三角控制方式简单。通过详细分析各种编织状态的针路,可知改装后的电脑横机编织效率提高,编织效果更好,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摘要:针对电脑横机机头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编织织物质量的情况,对电脑横机机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机头各组成部分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得到机头系统中应力应变分布云图,并提出轻量化方案;运用结构动力学原理,对三角件结构、三角轨迹曲线及驱动方式等进行优化,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通过上述措施,电脑横机机头的整体质量减轻11.4%,为开发高速高效新型电脑横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现有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工艺复杂、效率不高、组织稀疏等问题,结合双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方法,提出一种新型的多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工艺。阐述该工艺编织系统的设计方法、针床结构的布局、走针路径的设计、路径转换方式等,并以1+1筒状罗纹为例分析其编织工艺。同时对比分析双针床和多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型编织工艺,包括三角系统、罗纹间距、走针路径、织针使用等。该新型全成形工艺采用满针编织方式,提高组织密度,增加翻针路径,同时进行编织和移圈,并采用内、外走针轨道改进移圈三角以减小机头宽度,可以显著提高编织效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电脑横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电脑横机在制造技术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体现在七个方面:选针机构采用无需驱动、无触点的选针器,选针技术由三位选针发展为五位选针;机头组件更加小巧灵活,传动更加科学,提高了速度和使用效率;开发了纱线张力稳定系统和线圈长度控制系统;采用新型弹簧舌针、复合针;针床横移运动由步进马达驱动并由微机控制,同时开始使用辅助针床;普遍采用沉降片装置,牵拉卷取实现了连续化;花型准备系统功能更加丰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电脑横机很方便地实现了变换不同的组织结构,使用不同线圈长度,改变各线圈横列中进行编织的针数三种技术,从而,为电脑横机产品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郑敏 《纺织机械》2016,(6):76-79
通过分析现有经济型电脑横机的三角结构及不同编织状态下的走针针路,提出了其主要缺点在于:每行只能一次选针,即只有两针道编织,编织效率较低,三角控制机构复杂。介绍了本公司新开发的新型经济型电脑横机的三角结构,其具有二次选针,每行可进行三针道编织,三角控制方式简单,通过详细分析各种编织状态下的针路图,可以看出该机可大大提高编织效率,织物编织效果更好,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对比分析传统电脑横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提出网络化电脑横机的思想,设计基于商用以太网的电脑横机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针对设计的新型以太网型电脑横机控制系统,利用基于Matlab软件的Truetime工具箱建立了电脑横机传感器模块、计算机控制器模块、电磁铁模块、伺服电动机驱动模块和选针器模块的网络数据传输和控制模型,通过分析电脑横机控制数据在以太网传输过程中的时延和伺服电动机的响应特性,进一步明确了电脑横机以太网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数据传输方法,为电脑横机设备进入"互联网+"时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电脑横机新型推针三角控制装置的设计及改进。该控制装置包括步进电机、齿轮、推针三角连杆以及推针三角导向座。通过对该装置重新设计,使得每个系统中的新型推针三角能够实现单独控制,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配合选针算法,得以实现电脑横机对织物的高效编织。  相似文献   

12.
《毛纺科技》2007,(8):27-27
一种独特的无机头电脑横机近日在日本问世。常规横机是机头往复运动,带动织针经三角推动上下运动完成编织动作。无机头横机的织针则由线性电机直接推动完成编织,其独特之处在于:①每一枚织针及沉降片都由一台微型线性电机独立控制。②该机没有实物的机头,在实际操作中使用虚拟机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PROTTI公司生产的PV94型电脑横机是双机头,每个机头为2系统的全自动电脑横机.其每个系统具有4对电子选针器来完成电子选针工作,可在一个编织横列中实现成圈、集圈(悬弧)、浮线(不工作)三种状态,并且每个系统可实现成圈、集圈的长短线圈和长短悬弧的编织.其每个系统既可用于编织又可用于移圈,用于移圈时,可实现前后针床织针线圈的转移.此横机具有16只普通导纱器,并配有嵌花导纱器和压脚装置;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电脑针织横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对针织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迫使电脑针织横机向着更快的运行速度、更高的稳定性以及能编织更多复杂的花样品种等方向发展,而电子选针器对提高电脑针织横机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电脑针织横机电子选针器》行业标准,规范国内生产厂家电子选针器的技术标准,有助于适应我国电脑针织横机行业的发展要求,引领我国电脑针织横机行业和产品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脑横机上不同针距针床互换复杂,以及移圈翻针位高低变化的问题,本文设计了L型针床辅助调整机构和电脑横机机头整体三角系统调整机构。在介绍这种新型的电脑横机多种针距针床通用互换技术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L型针床辅助调整机构的工作原理,以及机头三角系统调整机构的各部件动作分析及具体的实施方式。该新型多种针距针床通用互换技术,更换方法简单快捷,可完成不同标准针距织物的编织,实现一机多用,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脑横机选针器控制的实时性要求,给出一种结合ARM模块和FPGA二级控制的设计方案。ARM模块通过对花样文件进行解析后生成控制数据,并发送给FPGA;FPGA采用双缓冲结构对选针数据进行缓存,并设计一个流水线执行结构实现对选针器的实时控制。应用结果证明,该方法充分发挥了ARM系统快速运算和FPGA并行处理的优势,双缓冲结构的存储器设计和流水线执行方式,有效提高了数据吞吐率,实现了高速编织时选针器的可靠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介绍了CK132E9电脑提花针织横机编织机构的配置关系和三角机件的结构设计及其计算方法,并着重介绍了电脑横机的选针工作原理和编织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8.
将电脑横机机械部件按照使用功能分为6类,其中每个零件的制造质量,每种组件、部件的装配质量都将影响电脑横机整机的质量和性能。重点分析编织部件中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三角底板组件、各类三角、顶针三角座、选针器等,重要组件的装配原则及要求,如机座、针床、换色体组件等。并提出几个重要器材的检查及注意事项,为电脑横机如何达到国家行业标准和使用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将电脑横机机械部件按照使用功能分为6类,其中每个零件的制造质量,每种组件、部件的装配质量都将影响电脑横机整机的质量和性能。重点分析编织部件中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三角底板组件、各类三角、顶针三角座、选针器等,重要组件的装配原则及要求,如机座、针床、换色体组件等。并提出几个重要器材的检查及注意事项,为电脑横机如何达到国家行业标准和使用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宋广礼 《针织工业》2013,(12):12-16
回顾了针织横机的起源、历史以及发展过程,阐述了40多年来电脑横机的技术发展情况,主要包括电子单针选针、全功能电脑横机、整体服装编织技术、嵌花横机、多针距技术、复合针电脑横机、无机头电脑横机,重点介绍了国产针织横机从手摇横机到电脑横机的技术进步的发展状况,指出目前国产电脑横机在基本功能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在"织可穿"技术、多针床技术、复合针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