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同时催化去除柴油机微粒和NOx的试验研究(2)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在γ-Al2o3小球和柴油机微粒过滤器(DPF)上涂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u0.95K0.05Fe2O4和La0.9K0.1CoO3,利用程序升温反应(TPR)技术,对同时催化去除柴油机微粒(PM)和NOx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a0.9K0.1CoO3催化剂比Cu0.95K0.05Fe2O3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同时去除PM-NOx的催化反应活性,在低负荷下,柴油机的PM由于SOF含量多而使NOx降低的幅度比高负荷下的大,其燃烧温度也比高负荷下的低,同时,NO和O2的共存促进了PM的氧化燃烧。另外,PM和催化剂之间“松接触”的催化活性要比“紧接触”低。  相似文献   

2.
同时催化去除柴油机微粒和NOx的试验研究(1)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在γ-Al2O3小球和柴油机微粒过滤器(DPF)上涂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u0.95K0.05Fe2O4和La0.9K0.1CoO3。利用程序升温反应(TPR)技术,对同时催化去除柴油机微粒(PM)和NOx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0.95K0.05Fe2O4和La0.9K0.1CoO3催化剂能够明显降低NOx的浓度和PM的起燃温度和燃尽温度,具有显著的PM-NOx同时去除催化反应活性。该方法集柴油机微粒的捕集、微粒的氧化燃烧和NOx的还原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柴油机排放后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γ Al2O3小球和柴油机微粒过滤器(DPF)上涂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u0.95K0.05Fe2O4和La0.9K0.1CoO3,利用程序升温反应(TPR)技术,对同时催化去除柴油机微粒(PM)和NOx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a0.9K0.1CoO3催化剂比Cu0.95K0.05Fe2O4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同时去除PM—NOx的催化反应活性。在低负荷下,柴油机的PM由于SOF含量多而使NOx降低的幅度比高负荷下的大,其燃烧温度也比高负荷下的低。同时,NO和O2的共存促进了PM的氧化燃烧。另外,PM和催化剂之间"松接触"的催化活性要比"紧接触"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柴油机微粒过滤器(DPF)上涂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u0.95K0.05Fe2O4,利用程序升温反应(TPR)技术,就柴油机微粒(PM)与催化剂的接触对PM和NO,同时去除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比较了PM与催化剂的紧接触和松接触,以及不同的挂烟量、不同的中间层、不同的催化剂涂覆方法对PM和NOx同时催化去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善载体和催化剂之间的过渡层和催化剂的负载工艺以及增大PM与催化剂的有效接触,对于提高PM和NOx同时去除的催化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法将Pd和K共同负载到Mg-Al水滑石基氧化物(Pd-K/MgAlO)上,用于碳烟颗粒和NOx的同时去除,并与Pd/MgAlO和K/MgAlO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单独的Pd负载不具备催化碳烟燃烧的活性,但可以提高生成CO2的选择性;引入NOx后,Pd可以通过促进NO氧化对碳烟燃烧有所改善,同时可以去除少量的NOx.当Pd与K共负载时,碳烟燃烧温度显著降低;引入NOx后,起燃温度进一步降低至240,℃左右,而且碳烟燃烧受接触方式的影响不大,其中催化作用的主要影响组分是K.在Pd和K协同作用下,NOx的最大去除效率达到45%,高于Pd/MgAlO和K/MgAlO的去除效率.其中,一部分NOx被碳烟还原,另一部分则发生了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柴油机微粒的组成及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柴油机微粒过滤器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介绍了紊流沉淀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柴油机微粒催化过滤器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达到了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7.
同时降低柴油机排气中微粒和氮氧化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兆坤 《内燃机学报》1998,16(2):249-250
同时降低柴油机排气中微粒和氮氧化物的试验研究徐兆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童澄教刘炽棠王慧敏(上海交通大学)1排气后处理装置简介及工作原理对碳素纤维加载低电压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简图如图1所示。图中扩张管固定连接在图1排气后处理装置1.排气管接头2.扩张...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的方法对陶瓷过滤器降低微粒排放和催化还原降低NOx排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影响微粒过滤器再生的主要因素有加热器的结构、加热器的功率、再生用的废气量。加热器的功率影响再生的时间;废气量影响再生温度,从再生需要的氧气量和气体带走的热量两方面来考虑。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合理的再生优化,再生温度能控制在900℃左右,再生效率能达到80%以上。NOx的催化还原,分别应用Pt/Rh/Pd和Cu-ZSM-5催化剂在不外加还原剂的情况下对柴油机废气中NOx进行还原,转化效率达到20~30%。  相似文献   

9.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La2AxB1-xO4系列催化剂,运用XRD、NO-TPD及O2-TP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与碳炯微粒紧密接触后置于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系统中对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研究发现,La2BO4(B分别代表Cu、Fe、Co和Mn)B位的Cu取代以及La2Cu1-xFexO4中Fe的取代量为0.3时具有较...  相似文献   

10.
利用等体积溶液浸渍法制备一种CeO2-CuO/γ-Al2O3负载型催化剂,应用X衍射分析仪(XRD)、电镜扫描仪(SEM)等表面分析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催化剂的性能.设计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NTP)发生器,并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催化(NPAC)试验系统.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NPAC技术对柴油机有害排放的作用规律,探索了排放物浓度、流量、滞留时间等因素对有害排放转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PAC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碳烟排放,NOx排放明显降低;在NPAC作用下,碳烟转化效率最高接近60%.标定转速工况下,Ce02-CuO/γ-A1203催化剂活性较好,NOx排放转化率最高,在中高负荷工况下,转速越高对应的NOx转化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11.
铜分子筛协同等离子体脱除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填充有催化剂颗粒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来脱除氮氧化物(NOx)是一种高脱硝率、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研究其脱除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运行条件非常重要.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一催化协同脱除NO的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Cu分子筛、等离子体的作用与O2、温度、水蒸气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分子筛催化剂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它对NO的等离子体脱除效率有很大促进作用;Cu分子筛能够促进NO的等离子体氧化脱除;温度对Cu分子筛和等离子体所起的作用相反;Cu分子筛能够促进水蒸气的等离子体化,提高脱硝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传统再生方法的缺陷,根据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放电理论,探索了NTP低温再生DPF技术。从化学反应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基于NTP技术的DPF再生反应机理,并利用现代测试分析技术研究了NTP对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质量粒径分布、微观形貌、碳结构及表面官能团演变的作用规律。建立NTP技术再生DPF的试验系统,对已捕集PM的DPF进行再生试验研究。通过监测PM的氧化分解产物CO、CO2的体积分数和DPF的内部温度,结合DPF的背压变化,研究不同再生初始温度下的PM氧化分解特性和DPF再生特性,并考察NTP技术对DPF再生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NTP技术可有效分解柴油机排气中的PM,显著降低DPF的再生温度,且无需催化剂。这为DPF再生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用K+取代纳米LaMnO3催化剂中20%的La3+,制备了纳米催化剂La0.8K0.2MnO3,利用SEM和BET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在试验台架上研究了排气温度对催化分解碳烟排放的影响,利用SEM和EDS对La0.8K0.2MnO3催化分解前后的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PM)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催化剂均属于纳米级颗粒,La0.8K0.2MnO3催化分解碳烟效果较好;La0.8K0.2MnO3催化分解后,PM样品的粒径变小,排列更致密,C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