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世戡 《电工技术》2020,(20):81-82
介绍托口水电站两起因直流电源故障引起机组进水口闸门误动作事件,分析了交流窜入直流系统和直流系统接地对进水口闸门控制回路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保证电站的安全运行为同行业电站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柘溪水电站装有9扇泄洪闸门,每扇闸门最大开度为9.0m,最小开度为0.0m,实际开度可在0.0~9.0m范围的任何值。按运行规程规定,闸门应对称开启,且应尽量减少开闸次数。由于闸门启闭机房距离水库及电站调度管理中心在1300m左右,开闸时需要运行人员到现场手动操作,闸门开度及流量控制方法落后,整个开闸过程繁复。因  相似文献   

3.
文中简述了石泉水电站及消力戽运行情况,观察到随着下泄流量的减小,消力戽从戽流形态向不稳定的排戽过渡形态,又随着向挑流形态变化,提出在挑戽流转化时,要缓慢开启闸门,并规定了各孔的启闭程序以减少下游冲刷,文中还介绍了消力戽的检修及改造,提出了防止蚀损及蚀损补修措施。  相似文献   

4.
安康水电站自运行以来,水库特性值发生了改变,从径流资料、水库水位与库容关系曲线、下游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等方面,对影响电站能量指标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采用改变后的新资料复核安康水电站动能指标,并计算了扩机后的发电量。  相似文献   

5.
北方地区的中小河流枯水期流量普遍较小,径流式电站的日内调节对流量的影响幅度相对较大,对下游河道水质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牡丹江石岩电站为例,研究了径流式电站日内间歇性运行对下游河道水质的影响并分析探讨了不同电站运行方式下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径流式电站日内的间歇性运行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造成了下游水质指标不同程度的波动,波动幅度随着与电站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在同样流量条件下,减少发电机组数量,增加发电时长有利于水质指标的稳定,而机组停运期间的下泄流量的增加对下游水质指标影响不大.此外,本文还预测了在建的三间房电站对牡丹江城市江段水质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约为石岩电站的10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环保要求,解决老水电站没有设置生态流量放流孔的问题,结合某水电站实际情况,利用工程现有条件,在不影响电站的安全运行和防汛要求、不改变电站原有功能和运行方式的前提下,利用原工程遗留的施工支洞开展安装生态小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电站可进行生态小机的安装,并在安装之后可为电站每年增加经济效益556.53万元、减少损失523.2万元,该方案为老水电厂满足环保要求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水力干扰分析是水电站水力过渡过程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系统,介绍了电站并网运行方式对水力干扰的影响,并根据水力干扰试验情况,进行同等边界条件下的仿真计算。并且文章也对极端控制性工况进行预测,为该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并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喜河电站厂房坝段不同围堰拆除高程对坝区水流流态、排沙及冲渣的影响,及在现有水工结构下,通过运行闸门泄洪方式能否做到机组进水口"门前清",论证现状残留围堰的合理性,为喜河水电站提出合理的围堰拆除高程,也为其他类似电站围堰高程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实行分时电价政策背景下,为探究梯级水电站调峰潜力,指导年调节水电站调峰运行,保障年调节水电站经营效益,在总结水电站调峰潜力评价指标,分析调峰潜力计算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可考虑下游梯级水电站水库反调节作用的水电站调峰潜力计算模型,以黑水河梯级电站为例,充分考虑色尔古电站反调节作用及柳坪电站二次反调节作用,探讨了毛尔盖水电站调峰潜力。经仿真计算,表明该模型计算能有效提高毛尔盖电站水能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电站发电效益,且计算过程清晰可靠,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尺寸弧形闸门投入使用,对弧形闸门的原型观测试验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阶段国内外尚无水工金属结构设备原型观测专项技术标准状况下,本文针对弧形闸门的工作特点,提出了弧形闸门原型观测试验整体技术方案。并以蜀河水电站泄洪闸2#弧形闸门原型观测试验为例,通过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对弧形闸门的结构应力、位移、动力特性、振动响应、启闭力等各项工作特性参数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发现了支臂侧向作用面上承受较大弯矩、下泄水流的动水荷载与弧形闸门和闸墩的低频区已形成不利组合、启门瞬间液压启闭机的启门力超出启闭机容量等弧形闸门的运行安全隐患,对确保工程安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