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华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将长孙无忌等人编撰的《隋书·经籍志》与班固《汉书·艺文志》比较,从将小说作为子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说的创作主体、小说的政治与道德功能、小说与史的关系几个方面,分析了《隋书·经籍志》所体现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2.
小说最初并不是一个稳固的概念,而是一种价值判断,指理论价值低的学说。在《汉书.艺文志》中,小说仍然延续了先秦的这种价值上的判断,用以指方士们为了谋取利禄而依托古人所作的鄙薄、价值低的作品。同时,方士们的这些作品还被列为诸子十家中的一家,这实际上也就增强了对小说在文体上的判断,使得小说作为一个文体概念稳固下来了。《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是价值判断和文体判断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刘学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
小说虽可溯源自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然而实际上起源于汉代.《汉志》著录了15部小说家的著作,反映出汉人的小说观念,认为小说是方士记载奇文异数的秘籍,内容包含医巫厌祝等众多知识,但多为浅薄不中义理的思想言论,然"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故《汉志》将《小说家》归入于《诸子略》之中.方士透过简短、生动的情节故事来阐述己见,以随时备皇上咨询,藉以达到仕途的目的."小说"一词,在内容上,"小"具有鄙视、贬低的意味,"说"指的是学说,意指荒诞、浅薄不中义理的思想言论;在形式上,"说"表示是一种文体,"小"说明它体制简短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李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明末清初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受古小说的影响不是很直接,相比之下受戏曲的影响更为明显.<西厢记>作为才子佳人题材戏曲的代表,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语言运用、思想倾向、表达手段等诸多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形成有着深刻而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公报·文学副刊》与中国早期比较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期,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创办于此时的《大公报·文学副刊》也促进了这门新生学科在中国的传播。从20世纪初期我国学界的状况来看,《大公报·文学副刊》构筑了完整的欧美文学知识谱系,强调全面地介绍欧洲文学;从我国当下的比较文学发展来看,对《大公报·文学副刊》的研究将有助于整合我国比较文学初期的学术资源,进一步规范我国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式,促进我国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艳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4):92-94
<论小说>是18世纪英国文坛巨人塞缪尔·约翰逊期刊小品文集<漫谈者>中的散文之一.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分析与鉴赏,帮助读者理解约翰逊独特的文体和蕴涵的思想,华丽优美的文句及对人生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张玮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6,28(4):31-35
本文分析裘帕·拉希莉小说《低地》女主人公高丽形象,解读其在异质文化空间里通过对自身身份的解构和建构,完成自我救赎和实现自主个体身份重构的意义.高丽这一形象,对当代印度女性身份建构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亮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7,29(4)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瓷器烧造的一个高峰,特别是嘉万年间,摊派于景德镇御器厂的烧造量达百万件之巨。本文以《江西省大志·陶书》为主要线索,提取时人所记的大量精准数据,辅以表格的比对和说明,去具体量化地揭示御器厂的整体运转,以及万千瓷器批量化造作背后的工具、原料、工序和匠人。 相似文献
9.
10.
方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65-67
《奥利弗·退斯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从生态批评视角对该作品中呈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进行探究,阐释与分析了当时的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生态状况及其带给当代世界的思考,从而完善和发展了狄更斯作品的生态批评维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汪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16-119
袁劲梅在她的近作长篇小说《青门里志》中分别构建由知识分子、城市平民组成的生活群体,通过这两个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整体表现,同时借助典型人物对特定事件所作出的标志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群体理性缺失所带来的种种弊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之道,摆脱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变乱怪圈。 相似文献
12.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也是晚清时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他是位卓有成就的诗人,同时也是史学家、政治家与外交家。他所著的《日本国志》,对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为中国近代的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蓝本,是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本文将通过黄遵宪的著作《日本国志》,从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军事思想、文化思想等方面来剖析他对中日文化交流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国内关于戴维.洛奇的小说《美好的工作》的研究为数较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小说可以被视为19世纪英国工业小说传统的"恢复"。本文采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解读这一"恢复"。通过解读,我们发现该"恢复"不仅体现在小说的结构上,而且体现在小说的叙事和主题上。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美好的工作》不啻为工业小说传统的延续,并体现了洛奇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曾思艺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6):133-139
恰科夫斯基的著名长篇小说《围困》是一部典型的全景战争小说,在战争小说的叙事方面,具体表现为:场面宏大,视角变换,多层次展现全景;人物众多,虚实结合,多角度反映历史;纵横结合,前后呼应,严谨而真实地描写战争。 相似文献
15.
吴俊峰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66-68
巴、曹两人在很多方面有相似或者接近的地方,而小说《家》与戏剧《家》正集中代表了两人在诸多方面的相似性。戏剧《家》既有对小说《家》的继承,又有自身艺术的发展,比较两者的相似将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巴金、曹禺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6.
胡玲 《重庆通信学院学报》1993,(3):24-26
本文旨在通过《高山下的花环》等新时期军事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心理的分析,揭示出军人作为“人”的丰富性和立体感,揭示出他们在克服人的自然属性和情感矛盾以尽天职的过程中显示出的巨大的,催人泪下的英雄本色,以确立军人在当今社会的内涵和素质,也体现出历史多方面的凝重感。 相似文献
17.
汪玉婷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8(6):58-61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女作家之一,其中篇小说《伊坦·弗洛美》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本文运用结构主义中的二元对立原则从论文的主题、人物自身的对立与人物之间的对立出发,解析了伊坦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8.
万海松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1,33(3):67-74,98
文学传记性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体小说《穷人》最突出的传记特征.文学传记性介于私密性和公共性之间,其特定的叙事张力在于丰沛的情感受制于道德的约束.作为"生理素描"的《穷人》,既有纪实文学的性质,更有虚构的成分,传记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虚构性相得益彰.作家所坚守的非命题写作原则和倡导的内外平衡说,在其创作过程和笔下形象身上形成呼应和同构.《穷人》的文学传记性的时间特征,主要体现为流动与停滞并存的主观性.《穷人》作为文学"真实"和文学事件参与了生活,并构成了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20.
纳博科夫的创作深受十九世纪双重人格小说题材的影响,其巅峰之作《洛丽塔》就是一部典型的戏仿双重人格小说的作品:小说中许多人物的命名带有寓意丰富的双重人格特征,尤其是两个主要人物亨伯特和奎尔蒂是一对既具有典型意义,又不同于传统的双重人。从双重人格小说视角解读《洛丽塔》有助于更好地领会作者"游戏性文本"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