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应用fluent6.3软件,RNG k-ε模型,对直流导叶式旋风管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装置的压降特性;应用欧拉-拉格朗日2相流思想,通过离散颗粒模型(DPM)模型,对装置在不同颗粒粒径下的分离效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直流导叶式旋风管压降和分离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流进口流速和装置结构参数2方面.随着进口流速的增大,装置压降增大,分离效果显著提高;对于装置结构,则分剐研究了进口包括导流叶片偏转角及个数,分离段长度和排气管入口结构包括内径、插入深度及形状,得到部分结论为:增大导叶偏转角或增大分离段长度,压降增大,分离效果提高;增大排气管入口内径,压降减少,分离效果减弱;随着直筒、锥形、直筒+锥形改变,压降逐渐减小.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数值模拟对于设计过程中压降和分离效果的预测起到了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旋风分离器减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旋风分离器轴心及出口区域放置固体中置物减阻的方法。在进口气速20m/s时,通过测量旋风分离器内三维速度及压力的分布分析了分离器内各部分的能量损失分配情况,设计了一种固体弹形中置物减阻器,使分离器压力损失降低27.9%,效率因子提高28.2%。 相似文献
6.
螺旋型减阻器对旋风分离器减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对旋风分离器内流场中切向速度及全压压降分布特性的分析,认为旋风分离器压降主要集中在对分离无效的内旋涡区和出口带走的气流旋转功能损失。据此提出一种抑制内旋涡流动并回收出口气流旋转动能的螺旋减阻装置。本文研究了这种装置的减阻特性,获得了降低压降40%、而对分离效率影响<1%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10.
EPVC—Ⅱ型旋风管流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五孔球探针测量了EPVC-Ⅱ型旋风管的流场,研究了分离空间高度、排尘结构形式对流场的影响,发现了排尘口处的旋流屏蔽现象,确定了适宜的结构尺寸并回归得到切向速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12.
旋风分离器芯管结构改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V型旋风分离器的基础上对其芯管结构进行了改进,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一种新的斜切芯管结构。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入口气速为20m/s时,相对于基准模型,改进结构的压降平均降低10%,跑损率降低15%。 相似文献
13.
14.
应用ANSYS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模拟了旋流芯管内流体压力损失的分布,分析了流体速度在旋流芯管内各段的变化情况,得到了能量损失在旋流芯管各段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旋流芯管各段引起能量损失的主要因素,证明了能量损失主要发生在进口管段和尾管段。 相似文献
15.
PSC型旋风管排尘锥内气固两相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五孔球探针测试仪与等动采样方法对PSC型旋风管排尘锥内三维流场及颗粒浓度场分布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排尘锥内气固两相流的分布特点,分析了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