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据小流域治理工作的要求,针对小流域治理实际情况,利用小流域治理智能决策系统的优势,集中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的经验,为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小流域治理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小流域治理技水与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刘继军 《河北水利》2008,(10):43-43
邢台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大体上是一个“七山二滩一分田”的山区县。多年来,邢台县非常重视小流域治理工作,始终坚持“防治并重、管治结合、突出重点、综合开发、讲究实效”的指导思想,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治理、连续治理,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多次被评为全国绿化和水土保持先进县。邢台县多年小流域治理实践表明,制定切合实际的小流域治理规划,明确小流域治理的目的、原则、措施及成果监测评估方法是确保小流域治理取得实效的重要一环,笔者现就小流域治理规划的设计与实施谈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美国水土资源及开发情况的基础上,系统评述美国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措施,对中、美两国的国情及治理模式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在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金龟河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保护原生态河流系统、构建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金龟小流域污染情况及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对其采用入河污染治理、河道防洪治理、水源保护治理、生态景观治理等多样性建设措施,达到修复水生态系统、维护河流健康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塘背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色系统理论是80年代提出的最新控制预测理论,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发挥一般是长期的,逐步增长的。为了宏观合理地反映和评价塘背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应用灰色系统原理,建立了该小流域经济效益预测模型,其模型精度为一级。通过预测,到2000年塘背河小流域水保综合治理效益将达到1156.26万元,是开始治理的1981年64.63倍,是1988年的13.9倍。  相似文献   

6.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结合新时期治水思路、小流域综合规划及治理要求,梳理了国内小流域治理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减灾型小流域、生态型小流域、经济型小流域、综合型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和功能,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治理思路、治理技术等方面对未来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选取适宜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保障小流域地区治理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治理效益。本文根据东北黑土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本着归纳共同性、区分差异性的原则,将东北黑土区划分为漫川漫岗型、丘陵沟壑型、风沙型、中低山地型和平原型5种小流域治理类型区。并在全面调查研究、科学系统划定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治理类型区基础上,坚持分区治理、分类施策,通过总结东北黑土区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分析提出适合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以期为管理实践及科学指导推进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防治、合理利用黑土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汇集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在于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小流域体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实现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之目标。为此,必须创立一个高效、协调持久优化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而创立这样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功能和多效益的复杂系统就需要有好的理论和方法。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小流域治理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北镇市农村合作社模式与小流域治理的紧密结合,打破了小流域治理和经济发展上的诸多瓶颈,使小流域治理和经济发展朝着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小流域治理为农村合作社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条件;而农村合作社模式又为小流域治理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为小流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二者互为联系、互为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客观的评价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不仅能够准确的反映流域生态经济在各项治理措施下的改善程度,而且可为鉴定水土保持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和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鞍山市岫岩大虎沟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利用模糊数学综合法进行科学评价。结果显示:大虎沟小流域经过近5a的治理已达到高级生态经济系统,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虎沟小流域农林牧各业正朝着协调、稳定与可持续方向发展;流域治理方案经济可行、技术路线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远程集中管理规划与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实行梯级水电站远程集控管理是一个发展方向。文中简述了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实行梯级水电站远程集控管理的必要性,介绍了梯级水电站实行远程集控管理的总体规划,以及梯级水电站远程集控系统的建设实践,并提出了对后续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下游河段实施防洪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工程防洪减灾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需要.木兰溪下游分别建立了地理信息数据库、水文信息数据库、工程设计资料数据库、工程模型试验数据库、河势演变数据库及堤防河道安全监测数据库.防洪工程信息化管理将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提高工程科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区防洪工程的建设大大提高了鄱阳湖区的重点圩堤防洪能力。多年以来,建设管理体制几经转换,形成了现在“一统两分,两级项目部”管理体制。为了更好的完善建设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管理体制优势特点,破除不足,对该建管体制进行研究和总结,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河治理开发信息化建设主要由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组成。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信息安全、用户平台等,应用系统包括防汛指挥系统、水利工程管理系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水环境监测监督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和黄河网等。要建设黄河治理开发信息化系统,必须从逻辑上对系统进行分析,确定各部分的建设任务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安庆市城市防洪暨堤防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省安庆市城市防洪暨堤防管理系统是应用GIS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网络技术、动态仿真模拟技术、动态规划自动寻优技术等,搭建起安庆市防汛指挥系统的基本框架,建设了包括实时水雨情数据库、工情数据库等为支撑,以堤防信息管理系统、堤防工程风险分析系统和城市洪水风险管理系统为主要内容的防汛信息系统,将为安庆市防洪与安广江堤堤防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和水生态保护三大保障体系中,松辽流域水利应搞好洪减洪灾保障体系、人给保障体系、水生态和环境保护体系的规划和实施,同时要按照“依法管水,统一管理,规划先行,科技第一”的原则做好流域水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抽水蓄能电站尚未形成系统化、智能化站内作业闭环管控体系,缺乏针对生产活动中作业人员的有效技术管控手段,导致人为事故多发,难以满足当前智能电站的建设和发展问题,设计建立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能作业安全管控系统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将抽水蓄能电站运维作业中的两票管理、临时接地线管理、安全工器具管理、二次压板管理等各...  相似文献   

18.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合同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合同管理体系中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信息管理、现场施工组织与协调等方面的内容,供引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坝洲升船机计算机监控系统由现地控制单元、通信网络和上位监控主机3部分构成。文中在简要介绍各部分的组成后,着重介绍了上位机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实现方法。上位机系统具有访问权限设置及安全闭锁、升船机系统运行监控与仿真、数据采集与数据库管理、故障报警与事故追忆、报表管理及打印、机构动作超时保护、专家提示及事故指导等功能。最后介绍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改革之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治平 《水力发电》2003,29(7):1-6,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水电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得到全面推进。三峡工程率先在基本建设领域对投资实行“合理预测、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借鉴三峡工程投资管理经验,结合建设项目投资多元化和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进一步完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模式,建立投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对今后水利水电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和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