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言习得认知心理的双模式系统(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和以范例为基础的系统)并存于人脑中,作为人对语言分析和形成的基础.一方面,压缩的储存和生成规则进行运作,计算出正确的语句;另一方面,记忆系统和语块进行运作.运用双模式系统理论进行外语教学实践,既要发挥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的优势,也要关注以记忆和语块进行运作的范例为基础的系统,从而弥补外语教学环境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在语篇理解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语境来构造、想象和理解作者的预设信息,成功地实现交际。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空间构造词,以心理空间关系为手段,揭示语言结构中的相关信息,了解如何分派和处理语言结构的指称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心理和人机界面的角度研究教学网站的设计,归纳了认知心理和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详细阐述了网页的主要形式要素的设计要点和网页的布局,同时给出一些优秀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生活中,语言往往给人打上标签,人们往往根据说话人的语言形式来判断其社会地位或获取有关这个人的其他信息,甚至判断他的能力和决定自己对对方应采取的态度等,由此形成语言等级的观念,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偏见”。文章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语言偏见的成因,进一步证实语言偏见是人们的一种心理认知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翻译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深入了解翻译能力本身。研究表明,翻译能力主要体现在译者翻译时的心理认识过程中。以译者心理认知状态与过程为基础构建译者心理认知问题表征与解决的模式,可以为翻译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语言哲学中语义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宏观的分类,进而梳理了语义外在论的发展历程与困惑。无论是指称论、观念论、真值论还是内涵论,都逃脱不出一个魔咒—都没有脱离与外界的关系来论述意义,否认人的主观作用在语义形成中的作用。因此它也就无法解决人们对同一事件有不同认识的现象。认知语言学中的心理空间理论从可及性原则出发,尝试建立不同真值相互矛盾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构架,为解决语言哲学的难题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针对翻译教学的培养目标,应用语言学习心理学原理,结合翻译教学的多层次要求,剖析口译笔译活动。在翻译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翻译技能,做到翻译教学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
要进行科学研究,在心理上必须具备“增强信心、善于怀疑和选定目标的认知条件“;在论题的确立上必须掌握“选择论题的诀窍和立意创新的途径“.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心理认知和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才能达到自己科研的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9.
管理决策是外显的行为表现,而认知偏差是人类非理性决策过程的内隐认知机制。决策者在判断和选择行为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影响管理决策的制定。从认知因素、归因因素、决策者的个性因素和决策者的有限理性等4个方面,阐述了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语篇的动态处理与认知心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篇的动态处理过程是一个认知心理过程,是外界输入的信息与读物 内在知识不断发生作用的过程。语篇理解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来信息的处理方式和读者的认知模式。深入了解这样一种心理过程有助于我们在外语阅读教学中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对外语学习中阅读理解心理语言模式的选验、预见、验证、肯定或修正等四个阶段作了解释,并谈到了如何运用这一理论进行外语语篇教学,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心理表征的形成,以及社会心理表征对于理解由文化因素而构成的隐喻的作用。社会心理表征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形成并不一定要依赖人的直接经验,而是依赖于具有相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某一社会团体长期凝练形成的认知语境。认知语境的操作以“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为基本单位。对认知语境中某些文化因素构成的隐喻的理解,实质上就是对已经固化在人的意识中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的激活。  相似文献   

14.
要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需要授课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四个环节,注意运用心理规律,利用心理科学中的常见心理效应来激发大学生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认知视角下英汉语言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同时也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英汉民族对同一事物、概念、现象等的反映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差异;分析了英汉民族对一些语言概念的不同认知,从中发现两民族之间的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攀登语言高峰的阶梯,为语言技能的形成提供了框架.语言学习不是词汇规则的简单的堆砌,而是一个认知过程.教师有必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熟知语言认知心理过程,并把握和利用认知规律,以提高词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简要论述语言学家克拉申教授的语言教育理论要旨。克拉申从语言习得与认知发展两方面入手,探索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及其语言与思维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就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和灵活运用这些基本规律,强化语言教学的体验目标,提出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贝克(A.T.Beck)提出的认知行为治疗理论及临床应用操作程序。通过一个辅导案例,阐述了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布鲁纳是美国认知心理学、结构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特点进行教学,提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先例现象是俄罗斯语言学家在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内容与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相关联。作为词的文化现象的先例现象,已成为俄罗斯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它被视为探究语言个性和民族个性的重要窗口。以此从心理语言学角度,通过对先例理论的阐述,剖析其来源,揭示其丰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并且强调先例现象的解读对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