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城镇污水处理厂生化尾水为研究对象,研究PFS、Fe CS、PFDA等3种铁盐深度除磷效果,采用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铁盐投加量与总磷去除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经混凝处理后,水样中总磷残留浓度均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的要求,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净化效果。总磷残留率(ρP/ρP0)与ρFe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73;数学模型χ2检验结果证明,理论值与实测值偏离程度不大。通过与3个典型实例分析比较,该模型具有适用宽泛,可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2.
水厂的药剂在运送和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过量的药剂投加会增加污泥的产量,同时会增加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合理控制加药量有利于水厂践行低碳路径。将优化的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应用于某中型水厂实际生产中,采用分阶段开展的方式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混凝剂自动投加试验,对比了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与人工经验投加的运行情况。在实际运行当中,分阶段投入使用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能有效保障水厂的供水安全。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的投入节约了9%的混凝剂用量,在正常及汛期水质情况下均可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试验期间待滤水浑浊度平均值低于2 NTU,且出厂水中铝的含量低于手动投加方式,具有显著的水质提升效果以及经济效益,且污泥产量明显降低。研究结果为大中型水厂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的应用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混凝沉淀过程中最佳混凝剂投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水厂的原水水质情况,研究了不同原水浊度的硫酸铝最佳投量,并指出投加少量PAM作助凝剂.可避免胶体再稳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对混凝剂最佳投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混凝剂用量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中最佳投量曲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主要阐述水厂混凝剂投加的MFA控制和SCM控制的研究及实践,通过中试基地的MFA混凝剂投加控制的测试和水厂生产流程上的SCM混凝剂投加控制的实践应用,获取相关数据和曲线图,分析两种控制方式的混凝剂投加曲线特性,对比两种控制方式的效果,为水厂混凝剂投加控制的技术改造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氮肥循环冷却水系统常受到结垢、腐蚀的危害,为了防止系统结垢、腐蚀,需要向水中投加水质稳定剂。在实际生产中,水稳剂往往是根据上次投加后的水质分析结果,凭经验来决定下一次的投加量,这难免会出现投加不足或过多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应用不同混凝剂处理污水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振新 《辽宁化工》2006,35(5):269-270,273
选取硫酸率、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及聚丙烯酰胺作为本研究的絮凝剂,对浊度为79NTU的污水投加不同量的絮凝剂,研究投加不同量的絮凝剂,在不同沉淀时间内污水浊度的变化,根据不同絮凝剂在相同投加量、沉淀时间条件下对污水处理的效果,筛选出最佳合理絮凝剂、投药量和沉淀时间。  相似文献   

7.
最佳混凝投加量和pH去除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对强化混凝去除黄浦江水的有机物进行了试验研究。尽管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和降低pH都能有效地提高去除有机物的效果,但降低pH去除有机物更有效。不同的pH,达到最佳有机物去除效果所需的混凝投加量是不同的,pH越低,所需的投加量就越少。就黄浦江水来说,达到最佳有机物去除效果的硫酸铝投加量为8mg/L(以Al计),pH在5.5,DOC和UV254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46%和57%,较常规处理方法,去除率可提高1倍。强化混凝也能有效地去除消毒副产物。  相似文献   

8.
絮凝剂的投加对双膜系统地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过多或过少均会造成膜系统的污损。通过试验分析不同絮凝剂投加量对双膜系统运行产生的影响,探索出适合装置运行需求的最佳絮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9.
林锦棠  刘贝 《净水技术》2021,40(z1):321-325
某自来水厂以水库水作为原水,水库水pH季节性波动较大,人工投加石灰乳调节pH时出现滤池板结、调节不精准等问题.研究了原水不同pH条件下的石灰投加量与出水pH的关系,提高出水pH调节的准确度,以指导实际工程.通过对现状石灰投加系统进行试验论证和投加点优化,设计在原水管中投加石灰乳满足絮凝要求,清水池中投加石灰饱和液微调p...  相似文献   

10.
周徐权  董文铭  朱培红 《净水技术》2021,40(z1):71-74,78
文中介绍了一种后次氯酸钠投加系统在临江水厂的应用案例.以临江水厂次氯酸钠投加为例,针对长距离投加次氯酸钠流量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后次氯酸钠投加系统的设计;详细介绍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运行结果显示,应用后流量稳定;总结系统的设计特点,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岩  王文凯  韩利 《水处理技术》2013,39(1):125-128
采用厌氧-接触氧化串联工艺处理电厂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在DO质量浓度控制为2~4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0.8 h,水力负荷为3.33 m3/(m2.h)条件下,进水COD为350~600 mg/L,BOD5为320~350 mg/L,SS、NH4+-N质量浓度分别为330~400 mg/L、60 mg/L时,出水COD相对平稳,基本上都在55 mg/L左右;出水BOD5一直处于20 mg/L以下,出水SS质量浓度稳定在10 mg/L。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均保持在10 mg/L以下。出水水质应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O3-BAC工艺预臭氧投加量优化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规模为5~15 m3.h-1的中试装置对O3-BAC工艺给水处理时预臭氧投加量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为0.5 mg.L-1时,沉淀池出水浊度为0.68 NTU,助凝效果最强,对比零投加量时,浊度去除绝对值为0.34 NTU;藻类灭活率为77.77%,细菌的灭菌率为84.1%,总大肠杆菌群的灭菌率为98.9%,灭藻灭菌综合效果最好。同时预臭氧对UV254、CODMn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随臭氧投加量增加而略有上升趋势。综合分析,针对Ⅱ~Ⅲ类水源,建议O3-BAC工艺给水处理预臭氧量最佳投加量为0.5 mg.L-1。  相似文献   

13.
辣木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原产于印度西北部的亚喜马拉雅山地区,现已成为非洲、阿拉伯、东南亚地区的常见树种.其种子含有净水活性很高的净水蛋白.这种净水蛋白具有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易于降解等特点,非常有希望成为化学净水剂的替代品.最近20年来,国外已有许多辣木净水蛋白方面的研究,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综述了最近20年来国外有关辣木净水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电荷特性、抗菌特性、重组表达、净水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辣木蛋白作为天然净水剂的优点和不足,展望了辣木蛋白作为天然净水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技术研究张秋望,王金泉(浙江大学化工系,杭州310027)(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兰州730060)关键词:生物接触氧化,曝气,停留时间,串流塔1前言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该法具有能耗低、剩余污泥量少...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试考察粉末活性炭-浸没式膜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生物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方式、处理效能和膜污染控制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外源微生物可以实现膜生物反应器的快速启动;CODMn、NH3-N、浊度在不同工况的长期运行能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水质要求;运行方式2能较好的控制膜污染、适合村、镇自来水厂。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实际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CAST工艺脱氮效率不高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改良的CAST工艺,在主反应区中增设独立的缺氧搅拌段,合理分配每周期的时间,充分利用原水中的碳源提高系统脱氮性能,TN去除率最多可提高19.4%,出水TN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考察了冬季低温条件下不同系统的脱氮情况,反硝化菌较硝化细菌对温度更加敏感,水温降到12℃时,反硝化效果受到明显影响,水温降至10℃以下时,硝化反应难以进行彻底,通过增加微生物浓度可改善低温下的脱氮效果,但是系统MLSS质量浓度不宜超过7 000mg.L-1。针对冬季低温提出适宜的运行模式,在MLSS质量浓度为(6 130±367)mg.L-1,曝气165 min的条件下可满足出水TN达到一级A标准并且沉淀较充分出水清澈。  相似文献   

17.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二氧化钛粉体,将其用于焦化废水的光催化氧化.当热处理温度为60 0℃时,得到的二氧化钛混合晶体平均粒径为65 nm,其中金红石相占2 1 .3% ,实验研究表明,该混合晶体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用该混合晶体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工艺为:每1 0 0 m L废水中加入0 .4g纳米二氧化钛混合晶体,在阳光下照射4h,CODcr值去除率可达5 0 %以上.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处理永定河微污染河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2种不同工艺人工湿地对永定河微污染河水净化处理,长期监测表明,植物塘人工湿地工艺对COD平均去除率为26.3%,砂滤连续人工湿地工艺对COD平均去除率为25.1%;两种工艺SS去除率均为65%:植物塘人工湿地工艺TN去除率平均29%,砂滤人工湿地工艺平均21%;TP去除率在植物塘湿地工艺中平均31%,砂滤湿地工艺中平均38%.湿地中溶解氧浓度实测显示,植物塘湿地工艺形成相对较好为好氧区,兼性区和厌氧区,有利于水体的硝化和反硝化脱氮反应.砂滤人工湿地工艺,通过填料、植物和沉淀过滤作用,TP去除率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盐废水制取高纯水,对2级反渗透(RO)+电去离子(EDI)工艺和膜蒸馏(MD)+EDI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水电导率为3 310μS/cm时,2级RO的产水电导率为6.5~7.3μS/cm,总除盐率99.78%,MD产水电导率2.6~3.7μS/cm,除盐率99.89%,都可满足EDI进水水质要求,后续EDI产水水质相近,电导率稳定在0.077~0.083μS/cm。2级RO+EDI工艺技术成熟,能耗较低,但对原水含盐量适应性差,回收率较低(小于60%);MD+EDI工艺对原水含盐量适应性强,回收率高(大于90%),但膜通量较低,还处于开发阶段。综合考虑,MD+EDI工艺更具优越性,进一步完善膜蒸馏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以现代生物技术为特征的生物发酵工厂灭菌工艺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