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春光油田是一个多层系含油、多油藏类型、稀油稠油共存的复式油气聚集区。为明确春光油田的油藏特征和成藏模式,系统开展了成藏要素和典型油藏分析。双凹陷供烃、多套储盖组合、多类型储集砂体、复式输导体系是春光油田多层系含油、立体成藏的必要条件,地层超覆线、剥蚀线和砂体尖灭线附近是油气有利聚集区。含膏盐区域性盖层、高孔渗储集物性是春光油田沙湾组稀油高产的关键因素,生物降解作用是白垩系原油稠化的主要原因,稀油和稠油分布主要受保存条件控制。进一步明确春光油田的油气成藏模式为:双凹供烃、两期充注、复式输导、立体成藏、降解稠化,并指出了春光油田的增储领域,对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及周缘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家油田沙四段砂砾岩体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家油田位于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带,沙四段砂砾岩体中蕴藏丰富的稠油资源,砂砾岩体的发育受古沉积背景控制,主要沉积在罗家鼻状构造两翼,总体储集物性较差。油藏类型有岩性构造油藏、岩性地层油藏和岩性油藏;油藏分布具有东稠西稀、下稠上稀、远稠近稀和底稠顶稀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油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尔其油田位于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南部斜坡带,是油气运聚成藏的主要地区之一,已获高产工业油流。该区纵向存在两期成藏系统,具有多套含油层系,构造、储层对油藏的控制作用明显。油藏类型主要有背斜、断鼻、断块和岩性油藏;原油物性变化范围大,分为成熟稀油、低熟稀油、成熟降解稠油和低熟稠油等4种主要原油类型。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等类型的油藏叠合连片,形成一定规模的油气富集区,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表现出很强的有序性,通过对不同层系砂砾岩油藏的解剖,探讨了各类油藏的基本特征及其有序性展布的控制因素,建立了砂砾岩油藏序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砂砾岩油藏模式可概括为深层凝析气藏、深层扇根封堵岩性油藏、中深层构造-岩性油藏、中浅层物性差异封堵岩性油藏依次发育的油藏组合模式,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展布,由洼陷中心到盆地边缘依次发育深层气环带、深层稀油带、中深层稀油带和中浅层稠油环带。砂砾岩油藏的成藏控制因素各异,其中,深层凝析气藏和稀油岩性油藏成藏的首要因素是扇体上倾方向的扇根遮挡能力,中深层构造-岩性油藏的形成取决于是否存在有效的微幅背斜构造圈闭,而浅层物性差异封堵岩性油藏的形成取决于稠油不易流动的特性。根据各类型油藏的基本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应设计不同的勘探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5.
渤海油区稠油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运华 《中国海上油气》2006,18(6):361-364,371
渤海是中国海上发现稠油储量最多的海域,在迄今已发现的36亿m3石油储量中,稠油占85%。不同类型稠油油田的单井产量、采收率及经济效益相差很远。有的大型超稠油油田储量虽大,但因在海上实施热采没有经济效益而不能开发,而有的稠油油田开发效益却较好。研究表明,油藏埋深、运移距离及地层水是渤海油区原油稠化的重要因素,而盖层条件更是本区原油稠化的决定性因素。盖层厚则油质好,油田经济效益也好;盖层薄则油质差,油田经济效益也差。由北向南,离外物源区越来越远,渤海油区新近系沉积呈现由洪积—辫状河沉积—曲流河沉积—浅湖沉积的变化,砂岩减少,泥岩增多,盖层变厚,油质随之呈现从超稠油—特稠油—正常稠油—中质油—轻质油的变化。在今后渤海油区新近系勘探中,北区应注重盖层研究,而南区则应注重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春光区块白垩系稠油地化特征、分布规律与成因机制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稠油物化特征、空间分布及稠油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区块南部以春55-1井为代表的普通Ⅰ类稠油为1—2级轻微生物降解稠油,为成熟原油,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陆生高等植物为辅,为湖相还原沉积环境;以区块中部春18井为代表的普通Ⅱ类稠油为4-5级中等生物降解稠油,生标特征与Ⅰ类相似,但降解程度更高;区块北部以春10-5井为代表的特稠油降解严重,参数失真,三环帖烷及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显示生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芳烃化合物成熟度参数均表明特稠油为成熟原油。25-降藿烷的检出、稠油空间分布、地温参数和包裹体特征都表明春光区块稠油属于生物降解成因,为中浅层稠油油藏。结合勘探实际综合分析认为,下一步应加大春光区块西南部和中南部稀油、普通Ⅰ类稠油勘探力度。研究成果对春光区块确定勘探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春光区块白垩系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春光区块白垩系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分布规律与成因机制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稠油物化特征、空间分布及稠油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区块南部以春55-1井为代表的普通Ⅰ类稠油为1~2级轻微生物降解稠油,为成熟原油,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陆生高等植物为辅,为湖相还原沉积环境;区块中部以春18井为代表的普通Ⅱ类稠油为4~5级中等生物降解稠油,生物指标化合物特征与Ⅰ类相似,但降解程度更高;区块北部以春10-5井为代表的特稠油降解严重,参数失真,三环帖烷及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显示生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芳烃化合物成熟度参数均表明特稠油为成熟原油。25-降藿烷的检出、稠油空间分布、地温参数和包裹体特征均表明春光区块稠油属于生物降解成因的中浅层稠油油藏。结合勘探实际综合分析认为,下一步应加大春光区块西南部和中南部稀油、普通Ⅰ类稠油勘探力度。研究成果对春光区块勘探方向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藏为典型的岩性油藏,油藏具有连通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通过对康台区长6油藏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表明: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油源、沉积微相、储层物性等因素的控制。长7优质油页岩为本区提供了充足的油源,长6有利的沉积相带为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长4+5的平原沼泽化为本区提供了区域盖层。长7、长6、长4+5的叠置关系为本区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生储盖配置条件,为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春光油田紧邻车排子、小拐和红山嘴油田,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岩性-地层圈闲、断块圈闭、断层-岩性圈闲,油气显示特点主要为单井显示层少、单显示层厚度薄、物性好、油质多样、显示识别困难。在春光油区石油地质特点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常规地质、综合、地化、定量荧光、核磁共振录井技术进行细致分析,提出了完善改进之处。为更好地解释评价本区油气显示层,还简要介绍了"幅差形态"和图版法等油气层解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辽河西部箕状凹陷陡坡带砾岩稠油油藏的发现是我国东部近几年在油气勘探上的重要突破之一.本文应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石油地质学理论在综合分析工区内地层、构造、沉积微相、储层、流体性质及油藏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出砾岩稠油油藏的形成除具备一般成油条件外,有利储集相带与断块、断鼻的最佳迭置以及构造单元和断裂带对油气富集控制明显,进而阐明了重质稠油的地质成因.根据原油性质及成熟度,结合圈闭成因,本区油气藏分为低成熟正常原油断块-岩性油藏、低成熟重质稠油断块-岩性油藏、低成熟重质稠油断块油藏三类;综合考虑烃类成熟度和次生稠变,重质稠油藏可分为次生运移型和底水氧化型两种,并总结了各类油藏地质特征,在研究砾岩稠油油藏分布规律基础上,探讨了油藏分布序列,建立本区油藏分布模式.对今后高效勘探开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指出了有利含油地区.  相似文献   

11.
胡状集油田沙一段发育盐岩、白云岩、砂泥岩等多种岩性,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分析,建立了沙一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剖面,进而开展了岩性反演与储层预测,并进行了油源对比,确定了该区存在地层或岩性油气藏,指出了各种类型油气藏的成藏机理与发育部位,明确了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2.
春光油田春17区白垩系主要为特、超稠油油藏,油层具有埋藏深、厚度薄、岩性复杂、识别难度大的特征。根据春光油田以往的电性识别标准难以有效地刻画油层的厚度,主要原因是该区储集层中钙质砂岩极为发育,胶结致密,电阻率较油层高(最高达6Ω·m),仅仅利用电阻率大小识别油层与地下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根据钻井取心以及岩样分析结果,利用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结合试采情况,建立了油层识别图版,利用该图版能够较好地判断油层、干层和水层。  相似文献   

13.
在裂谷盆地油气构造圈闭研究中,盐岩的沉积使得构造圈闭类型复杂多样化,同时也增加了油气勘探的难度,尤其是盐下油气勘探的难度。以苏丹红海裂谷盆地作为研究实例,利用比例化物理模拟实验探讨含盐裂谷盆地盐相关构造演化机制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研究区地震剖面和地层岩性特征讨论其对油气构造圈闭形成和油气成藏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同裂谷沉积及基底断裂作用是影响苏丹红海盆地内盐构造演化的2个主要控制因素。同时,原始盐岩沉积厚度对盐构造演化及样式也有重要的影响。综合实验模拟结果和研究区地震剖面分析认为苏丹红海裂谷盆地盐上构造圈闭主要类型有盐构造相关的遮挡圈闭、滚动背斜圈闭和披覆构造圈闭;盐下构造圈闭主要为断背斜等基底断块相关的构造圈闭。此外,受地层岩性特征和盐岩沉积及构造分布等影响,盆地形成盐上自生自储、盐下下生上储2套油气成藏模式。对比分析显示盐上、盐下储集层性能相当,但盐下油源条件较盐上好,且存在致密的盐岩层盖层和丰富的基底断裂油气运移通道。因此,综合分析认为苏丹红海裂谷盆地盐下断块油气成藏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作为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阳信洼陷构造和地层特征的研究,从油气源、储层特征与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等方面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油气成藏与分布主要受油气源、油气运移方向、构造和岩性等因素控制,沙四段上亚段充足的油气源是油气富集的重要条件,油气运移以层内侧向运移方式为主,位于油气运移指向的圈闭有利于成藏,大型的背斜构造和断裂鼻状构造背景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构造和岩性因素控制了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孔店组构造、沉积及烃源岩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了孔店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建立了孔店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孔二段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平面分布范围,区域主干断裂控制了油气富集区带,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纵向分布,特别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孔南地区孔店组油气具有2种成藏模式:一种是构造型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即在构造高点断裂发育带形成逆牵引背斜、断鼻或断块油气藏;另一种为地层岩性型油气成藏模式,通常在斜坡区形成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或在构造高点形成断块-岩性油气藏.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总结油气成藏规律,特别是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富集条件,对于油田储量及产量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准噶尔盆地迄 今没有发现高产、高丰度的大中型气田,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储集层厚度大、储集性能好、闭合度高与闭合面积大的大型圈闭。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分布的基本规律是:①气源区明显控制着气藏的地理及层系分布,天然气比石油更为近源分布;②伸入烃源区的凸起等正向构造是天然气主要汇聚区:③沟通气源的断裂控制着气藏分布:④区域盖层和储集层共同决定了气藏在垂向上的分布。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指出了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有利的勘探方向,认为莫索湾、东湾和玛湖背斜等大型背斜构造,应作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7.
车排子地区春风油田稠油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车排子地区春风油田稠油的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稠油主要是来源于二叠系的原油后期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形成的,并伴随着一定的水洗和氧化作用。通过对稠油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烃源岩的生排烃史、储层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稠油为车拐断裂带古油藏调整的产物,稠油油藏的成藏模式为远源阶梯状输导次生成藏模式,早期生成的油气聚集后发生次生调整,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到春风油田,晚期又遭受生物降解,形成稠油油藏。  相似文献   

18.
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稠油油藏形成分布特点及勘探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应用测井、区域地质和油气藏动态资料,对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稠油油藏的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目的为该区的滚动勘探提供依据。结果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生储盖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长期广泛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及早期或同期形成的多种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油气在长距离的运移过程中,轻质组分大量散失,重质组分浓缩聚集成稠油油藏;而有利岩相带与构造的有机配合则控制了稠油的分布。结论通过对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稠油油藏形成条件和分布特点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进行实施,取得了齐40和齐108块的连片及齐108块扩边的成功,发现了新区欢616块,为下步滚动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宁县-正宁地区上古生界石盒子组盒8段天然气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有效储层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其天然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尚不清楚,严重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为此,通过对研究区气藏生、储、盖、圈、运等成藏条件综合分析,总结其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筛选了气层敏感的测井曲线,结合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建立了研究区盒8段气藏有效储层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三维地震资料开展有效储层预测。结果表明: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广覆式分布,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为天然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气源条件;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砂岩近南北向条带状大规模展布,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次为石英砂岩,形成了天然气藏的有效储集砂体;盒8段优势储层与下伏有效烃源岩形成“下生上储 ”型近源成藏组合,形成大面积展布的致密砂岩岩性气藏。近源有利砂体优先成藏,气藏分布及含气丰度受有效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及通源断层控制。通过该研究落实了区内盒8段有效储层分布,为该区域天然气下步勘探目标优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肯基亚克盐下油田二叠系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油田二叠系为发育在石炭系碳酸盐岩台地上的一套陆源碎屑沉积,上覆巨厚的盐丘。目前在该区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类型和分布规律尚不清楚,储层厚度薄、砂体形态多变,为盐下二叠系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为此,在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资料,以层序边界特征为划分依据,将盐下二叠系划分为SⅠ、SⅡ、SⅢ3个三级层序。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根据岩心相、测井相和地震相,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海和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等沉积相类型,同时分析了其沉积相特征,搞清了各层序内部沉积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明确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为有利的储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