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APF),建立其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内模控制原理的PI控制策略(内模PI控制),利用该方法对SAPF系统电流内环与直流侧电压外环PI控制器进行设计,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性能、简化PI控制器设计过程。通过对典型SAPF系统的仿真分析表明,内模PI控制策略对系统快速跟踪补偿电流以及维持直流侧电压恒定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进而证明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方法中,传统PI控制的滤波效果不够理想。针对稳定性负载电网谐波具有重复周期的特点,提出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并嵌入反馈环节,以提高迭代学习收敛速度。该方法计算量小,稳态误差小,易于实现,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方法中,传统PI控制的滤波效果不够理想。针对稳定性负载电网谐波具有重复周期的特点,提出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并嵌入反馈环节,以提高迭代学习收敛速度。该方法计算量小,稳态误差小,易于实现,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可较好地补偿电流源产生的谐波,利用MATLAB中的电力系统仿真工具箱对其进行建模与仿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它能很好地补偿非线性负载产生的谐波.  相似文献   

5.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限流补偿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分析了系统突变情况时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发生过流的状况,从参考电流角度提出了截断限流和比例限流2种控制策略。前者将原参考补偿电流作比较限幅处理,得到新的参考电流;后者比较上周期参考补偿电流及APF最大允许补偿电流,得到一比例系数,参考该系数,得到本周期内新的参考电流。这2种方案都只对参考电流进行处理,控制实现简单,能充分利用APF的补偿能力,使小容量APF可安全运行于大谐波容量的系统中。就实现的复杂性、安全性及补偿效果而言,前者优于后者。最后,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2种方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三相三线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并联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在大功率领域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三相三线APF的并联运行策略,根据APF自身容量用优化输出方式补偿谐波电流,以达到大容量APF多补偿、小容量APF少补偿的目的,保证了多台APF并联运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APF的并联控制策略,根据实际负载谐波电流投切APF。仿真和实验证明了基于容量极限负载按比例分配的有效性,以及协调控制策略在多台APF并联运行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MATLAB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MetLab中的电力系统仿真工具箱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对低通滤波器和滞环电流比较方式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滞环的环宽对系统的补偿效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这一发展潮流中,我国的电力相关领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这一领域中,电气与自动化的研究脱颖而出。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与电力技术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非线性负载技术与产品在我国工业加工生产与日常用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仪器设备一同参与谐波源的组成与构造。为了减少谐波源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用,对电网谐波进行滤过处理尤为必要,而对其进行过滤处理的有效设备就是有源电力滤波器。基于上述几点考虑,为了降低电网谐波的负面影响,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有效利用率,本文主要从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构造与原理、操控系统以及模拟技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单相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由于电力有源滤波器能够克服无源滤波器的种种缺点而被公认为是一种能有效提高电能质量的装置。章从实用角度出发,着重对以下三种场合进行仿真分析:①系统阻抗值发生变化;②有源滤波器的启动过程;③负荷电流的突变过程。通过对单相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的仿真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中所设计的电力有源滤波器对系统阻抗的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②启动过程中的最大电流值比稳态运行时的最大电流值大得不多;③改进的PI调节方法对负载电流突变过程中维持逆变器直流侧电容电压稳定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这些结果对三相电力有源滤波器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补偿控制延时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常规PI控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比例控制与重复控制相结合的延迟补偿控制方案。建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离散解耦模型,指出延时使PI控制性能恶化,在此基础上引入重复控制补偿跟踪误差,保留PI控制中的比例环节使控制系统保持一定的快速性,通过详细分析确定复合控制系统的各种参数,使有源电力滤波器精确补偿非线性负载产生的谐波电流。应用Matlab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良好的稳态和暂态性能,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有源滤波器多采用开环控制算法,其谐波补偿性能受参数不确定和干扰的影响较大.详细论述了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s,简称APF)直流侧电压的控制策略和补偿电流的跟踪控制,采用TMS320LF2407 DSP完成了并联型APF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试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并联型APF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并联混合型电力有源滤波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并联混合型电力有源滤波器(HSAPF)是结合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和并联无源滤波器的一种谐波补偿装置。详细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谐波补偿装置具有良好的谐波补偿特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合控制的并联有源滤波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敬  高宁  蔡旭 《高压电器》2012,48(3):81-85
并联有源滤波器是消除电网中非线性负载产生的电流谐波的有效手段。针对PI控制器在并联有源滤波器中的局限性,将重复控制和PI控制器并联用于并联有源滤波器输出电流波形的控制。笔者在给出并联有源滤波器主电路结构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法的谐波检测方法及基于重复控制和PI控制的复合控制策略。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维持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母线电压稳定非常重要,常规控制方法难以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的有效控制.分析了直流母线控制原理、限幅器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了一种将PI控制和模糊变限幅控制相结合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并进行仿真研究,根据仿真参数搭建样机验证算法,Matlab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电流性能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通常用来补偿非线性负载所引起的谐波和无功电流。在有源电力滤波装置中,其补偿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器的设计。但由于非理想因素的影响,例如输出电流环路带宽有限、检测电路的延时、指令电流的产生等,都会影响补偿效果,而传统的PI控制由于带宽有限不能实现无静差输出。为了提高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性能,该文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电流控制策略即基于PI控制和重复控制并联结构的电流控制方法,利用重复控制对于周期扰动信号无差跟踪的特点来提高有源滤波的稳态精度,PI控制保证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动态性能。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充分证明了所提并联结构电流控制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三相并联有源滤波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研究了并联有源滤波器的3种控制策略: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控制策略(IPT);单位功率因数控制策略(UPF):同步功率传输控制策略(SPF)。分析了3种控制策略的基本思想,用仿真手段比较了3种控制策略在稳态时谐波抑制性能,在负载电流变化时的暂态性能,及在电网非理想情况下的补偿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谐波抑制方面,UPF策略优于其他2种策略;在暂态性能方面,UPF策略则略逊于其他2种策略。在这3种控制策略中,UPF策略是最容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三相四线制电力系统谐波治理,提出了一种四桥臂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APF)谐波补偿改进控制方案。谐波电流跟踪控制采用三维空间矢量调制算法,SVPWM具有直流电压利用率高、电流畸变率小等优点;直流侧总电压稳定,采用模糊PI自适应控制,直流侧电压动态响应快,超调小。对SAPF直流侧上下电容电压值平衡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相并联型有源滤波器,从能量守恒角度提出一种将周期离散控制技术和数宁锁相环技术应用于直流侧电容电压控制的策略.设计了基于DSP-ARM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设计的控制系统运算速度快,能跟踪和补偿频繁变化的负荷谐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