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胜利油田海上平台主要采用油气混输上岸集输工艺达到回收海上平台采出的天然气和降低工程投资的目的。埕北30潜山油藏油气储量丰富,通过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其油气集输工艺确定采用油气混输上岸方式,在陆上建设海五联合站。但埕北30油气集输海管立管较高、液气比大,上岸油气混输管线末端极易出现段塞流。段塞流的产生使多相管流出现不稳定振动,会造成管路压降急剧增大。影响站内正常生产和安全,危害极大,段塞流捕集器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殴备。为确保海五联安全生产,降低工程投资,在研究混输管线瞬变流动规律的基础上。建,范了捕集器系统的优化数学模型,编制了捕集器优化设计动态模拟软件,结合胜利埕岛CB30油田上岸混输管线生产工艺参数,研制设计了段塞流捕集器并在海五联进行了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采出砂也成为地面集输工艺中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采出液中含砂对集输管网和设备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如砂对集输管线的磨损,现已成为孤东、孤岛这两个油田集输管线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胜利油田设计院在攻克井口旋流除砂、油气混相除砂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接转站、联合站除砂工艺配套技术研究,本文将结合孤东三号联高效游离水脱除器与射流洗砂工艺配套技术的应用,对射流洗砂机理、达到的技术水平及应用前景做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3.
1.混输管道压降预测方法简介 油田油气集输管线内流体绝大多数流动状态都是油气水多相流动,由于混输过程中流动状态多变,形成流动阻力的规律复杂,目前尚无成熟的、公认的理论计算公式来计算混输管路的压降。一般是由室内试验或生产管线获得的经验、半经验公式进行计算,这些公式只有在一定条件、一定范围内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各油田混输管道压降计算实际应用的方法大多米自设计规范的推荐:  相似文献   

4.
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的水力计算是油气管道设计和生产运行方案制定的基础。采用Beggs-Brill模型进行聚驱采出液油气水三相流混输管道水力计算时误差较大,平均相对误差为33.26%。为了提高模型的计算精度,以拟合优度最大为目标研究建立了Beggs-Brill水力修正计算模型,并以萨南油田聚驱采出液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生产运行数据为样本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比修正前降低了21.64%,计算精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多相流混输是国内外油气集输与长输管道领域中的前沿技术,特别适用于海洋、沙漠等自然条件较差地域的油田以及已建油田边缘区块的开发。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拥有大型多相流实液环道试验装置,可直接采用井口产出的气液混合物配制油气水多相试验介质,进行多相混输压降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6.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26(7):F0002-F0002
多相流混输是国内外油气集输与长输管道领域中的前沿技术,特别适用于海洋、沙漠等自然条件较差地域的油田以及已建油田边远区块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气液比对CO2驱集输管线腐蚀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气液比是CO2驱集输系统混输介质的重要特征之一。借助自主研发的多相流腐蚀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不同气液流量、不同气液比条件下CO2驱集输系统管线腐蚀规律研究。研究表明,混输介质的气液比决定水平直管段及弯头等部位流型特征,进而影响腐蚀速率。通过对流型段塞频率的定量分析,认为高气液比条件有助于减缓管道腐蚀。该结论为CO2驱集输管线设计提供了新的腐蚀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气田的开发,油田采出液中的含水越来越高,集输能耗上升。油气水三相混输管道压降计算是油气田集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合理的压降计算对油气田生产、矿场集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杜可勒Ⅰ压降计算模型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测试数据进行了计算,对计算压降和实测压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用Dukler Ⅰ法计算时含水率、产液量、生产水油比、管径等对计算结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油田部分井站集输管线的回压.提高抽油泵泵效,延长检泵周期.减少管线穿孔,提高原油产量.使用LWB型混输泵改造油气集输系统。文章介绍了LWB型混输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详述了现场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单螺杆油气混输泵是一种液、气、固三相混输泵。它可以对液体和气体的混和介质加压和输送,而且允许介质中含有不大于密封腔通道的固体颗粒。这种泵是液压泵方面的边缘技术,填补了泵、压缩机、固体送器之间跨界技术的空白。目前刚开始使用在油田油气生产集输方面,故称油气混输泵。通过单螺杆油气混输泵输送的混合介质,其液相和气相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