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产引进型300MW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温度偏高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电厂国产引进型300MW汽轮机组在运行中发现高压缸排汽温度偏高,影响机组的经济运行。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机组的设计、运行及检修状况,对影响高压缸排汽温度的各因素进行计算,探讨了高压缸排汽温度偏高的原因。分析结果对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660 MW超临界机组并网后,进行切缸过程中,高压缸排汽温度先逐渐上升,切缸开始时排汽温度337.6℃,最高温度升高到390.9℃,快速升负荷时高压缸排汽温度又突然降低,在432秒内,高压缸排汽温度从390.9℃降到280.7℃,温度变化110.2℃,对汽轮机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后机组由于振动大保护动作跳机。通过分析操作过程及历史数据,查找高压缸排汽温度变化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发电厂一台国产引进型300MW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温度偏高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对高中压缸揭缸检查找到了高压缸排汽温度偏高的原因,提出了处理方案,方案实施后,汽轮机高排温度明显下降,同比下降了15℃左右,有效提高了汽轮机缸率.  相似文献   

4.
300MW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温度偏高原因分析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电厂一台300MW汽轮机存在高压缸排汽温度偏高现象。在机组第二次大修期间,进行了全面地调查及测量工作,对机组通流部分热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找出了造成该机组高压缸排汽温度偏高的主要原因,提出并实施了现场可行的改进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间分隔轴封漏汽的数值计算法推导出漏汽率的误差分析公式。利用变汽温法与数值计算法,对600MW超临界汽轮机的中间分隔轴封漏汽率进行了详细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变汽温法,数值计算法同样能够准确地估算漏汽率的大小;并分析了温度、压力等测量参数误差对该漏汽计算的影响,计算显示,再热蒸汽温度和中压缸排汽温度是影响中间分隔轴封漏汽率精度的主要因素。同时计算了该机组高压缸排汽平衡盘漏汽量及其对中间分隔轴封漏汽计算的影响,分析证明,接往中压缸排汽区的高压缸排汽平衡盘漏汽对中间分隔轴封漏汽计算的影响较大。在考虑以上2股漏汽后,准确地计算了中压缸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漏量的情况下,中间分隔轴封漏汽对中压缸效率的影响大于高压缸排汽平衡盘漏汽。  相似文献   

6.
高中压缸合缸机组中对中轴封漏汽率须采用单独的变温度试验确定。影响中轴封漏汽率试验结果的主要参数包括高压调节级参数、中压缸进汽调节阀压损、中压缸进汽参数及排汽参数。以某600 MW超临界机组为例,对各项测量参数的测量偏差对中轴封漏汽率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热再温度、中压缸排汽压力、及中压缸排汽温度对漏汽率试验结果的影响最大,而其它参数的测量偏差则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小,试验中应尽量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改进热再温度、中压缸排汽压力、及中压缸排汽温度的测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对某电厂300MW电站锅炉由于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温度偏高等因素造成的再热器系统减温水量过大、再热器管壁超温而影响机组低负荷调峰能力等问题,通过现场典型运行工况数据进行的热力计算分析,提出并实施割除60根壁式再热器受热面、每屏割除1圈屏式再热器受热面的改造方案,改造后机组运行数据表明,调峰能力大大提高,再热器减温水量也已大幅下降,技术改造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准确的换热系数计算公式是数值分析汽轮机高压缸温度分布、应力及汽密性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关于核电汽轮机高压缸换热系数的研究较少,汽缸表面换热系数一直没有统一的公式。本文选用并修正了高压缸内表面换热系数计算公式,对比高压缸壁面温度的计算值和实际监测数据,得到了适用于核电汽轮高压缸的换热系数模型,求解了汽缸温度分布,并对高压缸的应力及中分面汽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最大误差为4.3%;停机过程中高压缸各表面换热以强迫对流为主,高压缸进汽及排汽处缸表面的换热系数量级在1 000~2 000 W/(m~2·K);停机过程中高压缸内外壁最大温差为29.9℃。  相似文献   

9.
GECALSTHOM公司日前为丹麦承制两台412MW超临界供热汽轮机,五缸四排汽,末级动叶片高度1050mm,蒸汽参数28.5SMDa/580℃/580℃/580℃,两次中间再热,在纯冷凝工况下的汽轮机的热效率为49%,最大供热量达1620000MJ/s。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某电厂机组在甩负荷时出现的高压缸排汽温度升高甚至达到跳闸值的问题,从控制原理人手,分析了机组甩负荷时可能出现的转速控制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对高压缸排汽温度的影响特点,指出高压缸排汽温度升高是由于OPC动作后高压调节门未及时打开所致。确定了甩负荷时控制策略的改进方案:在再热蒸汽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适当限制中压调节门开度,及时打开高压调节门。经实际甩负荷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控制方案不但有利于甩负荷时的转速稳定,而且使高压缸排汽温度升高问题得到显著改善,解决了由于机组甩负荷引起的高压缸排汽温度超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因为排烟温度偏高,威胁布袋除尘器的安全,某热电厂在大规模技改之前,夏季高负荷工况下只能切除一级或多级高压回热加热器来降低烟气温度。为了研究切除高加对机组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指导建议,首先开展了实际运行机组的高加投退实验,然后利用锅炉/汽轮机运行数据对运行工况下退出高加的方案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退出高加后,给水温度迅速降低,排烟温度随之降低,保护了除尘器安全;每退出一级高加,给水出口温度降低约30~40℃,排烟温度则降低10~15℃;然而从机组的经济性角度看,虽然退出高加后锅炉热效率略有上升,然而机组总体热效率大幅下降,供电煤耗上升2~8 g/kW·h,按年切除高加运行1 000 h估算,年燃料费用将上升34~1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外高桥2×900 MW超临界机组低旁容量偏小,FCB过程中工质循环不平衡的问题。为了实现FCB功能,同时兼顾考虑设备投资的影响,合理地选择汽轮机旁路容量,以实际工程为例,针对中压缸启动的汽轮机,对机组典型启动工况和FCB瞬态、稳态工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各工况旁路计算的边界条件。通过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工况进行旁路计算,认为FCB稳态运行工况旁路入口蒸汽压力低、温度高、比容大,决定了旁路容量的选择。根据计算分析,认为通过设置60%BMCR高压旁路、85%BMCR低压旁路及40%BMCR容量PCV阀,为机组能顺利投产并具备FCB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屋技术引进型600 MW亚临界汽轮机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时普遍存在高排温度高的问题,在某厂调试过程中,通过DEH逻辑的优化,成功实现了高、中压缸联合启动,并找出了高排温度高的根本原因,为厂方的改造提供了理论根据,并对同类型600 MW机组的高、中压缸联合启动的完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与超临界蒸汽压力循环优点相结合。提出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布置方案设计的难点,介绍了东方锅炉设计的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系统特点及其优点;并对锅炉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炉膛水冷壁吸热偏差较小,锅炉满负荷运行时水冷壁出口蒸汽温度最大偏差为17.0℃,中隔墙出口蒸汽温度最大偏差为28.0℃,均远小于设计允许值,东方锅炉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郑恒 《浙江电力》2020,(4):102-106
结合某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工程实践,阐述了对旁路功能作用认识的提高,提出了将原42%BMCR(锅炉最大出力)高旁容量配置的二级旁路系统改为100%BMCR高旁+70%BMCR低旁容量配置的二级旁路系统,通过大容量旁路冲洗,可有效改善汽轮机颗粒物侵蚀问题,并通过锅炉安全阀配置优化、升级再热器材质以及控制策略调整,取消了锅炉过热器安全阀,实现FCB(快切负荷)功能,可为同型机组旁路系统选型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谢尉扬 《中国电力》2011,44(6):26-30
超超临界机组冷段再热蒸汽管道材料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冷段再热蒸汽管道的设计温度、汽轮机制造厂的特殊要求以及机组最恶劣的运行工况。管道材料必须满足机组在运行、试验、启动及停机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工作温度。对于国产引进技术生产的超超临界汽轮机,分析了各种工况下高压缸排汽温度升高的可能性。根据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温度、高压旁路配置容量以及旁路功能,提出了选择冷段再热蒸汽管道材料的相应方案。  相似文献   

17.
蒋国平 《华中电力》2010,23(3):39-42
某300MW燃煤锅炉掺烧稻壳采用冷风输送;为了减小冷风输送稻壳对锅炉效率的影响,计算了稻壳分别采用不同送风温度、不同掺烧比例时对锅炉效率、排烟温度、水蒸气容积份额、飞灰浓度等方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稻壳掺烧比例的增加,锅炉效率下降,排烟温度升高;当稻壳掺烧比例为20%,20℃冷风输送稻壳时,排烟温度升高27.1℃,锅炉效率下降1.65%;当稻壳掺烧比例为20%,200℃热风输送稻壳时,排烟温度升高21.3℃,锅炉效率下降1.3%。  相似文献   

18.
红河发电公司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给水泵系统配置有两台汽动给水泵并列运行时,可供给锅炉100%BMCR的给水量;一台50%BMCR容量的电动给水泵作备用。红河发电公司2号锅炉在这次启动过程中,电动给水泵电机烧毁无法投入使用,1号机组也处于停机状态,采用启动锅炉汽源作为除氧器加热和机组轴封汽源、汽动给水泵的备用汽源,锅炉升压后通过汽轮机高旁、低旁配合调节,保证再热蒸汽压力在0.6~0.8 MPa之间,用本机的冷再汽源作为汽动给水泵的汽源冲转,通过汽动给水泵向锅炉汽包上水,顺利完成了机组的启动工作。  相似文献   

19.
600 MW机组锅炉吹灰器优化投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00MW机组锅炉为对象,统计分析排烟温度与锅炉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吹灰对锅炉效率和锅炉经济性的作用大小。计算得到一台600MW机组锅炉仅由投运尾部受热面吹灰器,降低锅炉排烟温度而节约开支约247万元/年,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由于煤质变差,某360 MW机组“W”型火焰锅炉燃烧不稳,需大量投油助燃.对此,进行卫燃带改造.改造后,燃烧工况明显改善,火焰稳定性提高;助燃油投入量减少,机组负荷在200MW左右可不投油助燃;锅炉排烟温度由170~180℃降至150~160℃,大渣和飞灰含碳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