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容灾信息系统难以量化和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容灾信息系统建模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容灾仿真系统. 基于网络3层架构模型构建了系统仿真模型,采用故障注入技术实现了灾难事件仿真,并基于脚本编程实现了容灾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仿真. 设计了仿真一致性、恢复时间目标、恢复点目标和可用存储量指标实现对仿真系统的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容灾仿真系统满足设计目标,能够为信息系统灾备建设、容灾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评价和系统维护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基础电信网络的容灾需求和保证基础电信业务的连续性,对基础电信网络容灾技术、灾难状态管理、灾难恢复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利用基础电信网络容灾技术,构建了基础电信网络的数据级容灾系统和应用级容灾系统。  相似文献   

3.
容灾备份系统是为防止意外情况而采取的一种解决方案,指的是保护用户的应用和数据不受故障、灾难影响,确保持续使用。本文详细分析了现阶段主流容灾技术的优缺点,并根据电力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系统容灾技术实现方案,对电力企业容灾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对当地信息通信网络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文章首先提出了完善网络结构,提高网络防御灾害能力的方法,然后介绍了如何建立异地容灾系统,以提高信息网络的容灾性,最后探讨数据容灾系统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基于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的异地容灾系统在主系统发生意外灾难后实现同城异地的数据容灾,采用SAN作为数据存储模式,通过光纤通道将生产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连接起来,使用跨阵列磁盘镜像技术实现异地数据中心之间的备份和恢复。容灾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最后保障,适用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数据容灾需求,同时,还为企业将来实现更高级别的系统容灾做准备。  相似文献   

6.
容灾技术通过建立异地灾备中心,提供一个防止用户业务环境系统遭受各种灾难性破坏的信息系统,使其具备在灾后快速恢复的能力,能满足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需求。本文首先对几种容灾技术进行比较并展开深入研究,简要分析了容灾技术的评价指标以及目前常用的容灾技术—IPSAN的技术原理。最后,论文针对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网络服务器进行容灾方案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灾备技术综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衡量灾备系统的系统指标,总结了数据容灾、系统容灾和应用容灾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 提出了灾备技术将按照服务模型从数据存储为中心向应用服务为中心转变、体系架构从集中式结构向分布式和虚拟化相结合的共享并发模式转变、应用模式从孤立专用系统向综合服务系统转变这3个方向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数据存储容灾系统中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扩展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较高容灾能力且高效易扩展的存储容灾方法,称之为随机阵列码。通过研究 上随机矩阵列满秩的性质,并将其应用在RAID阵列存储容灾方案中。首先,依据RAID存储系统环境配置和容灾需求设置条带参数,构建相应规模且满足特定性质的随机矩阵作为编码矩阵,并利用它将数据分块编码存储到不同磁盘上。当发生磁盘损毁、扇区失效等原因造成数据丢失时,可依据相应的校验矩阵及剩余的编码分块进行失效数据的高概率译码恢复。从而,实现了数据高效、可靠地容灾存储。实验及理论表明,① 上的随机矩阵,在随机概率p=0.5,矩阵行列差 时,即具有高概率列满秩的性质。②随机阵列码在编码参数上,不再受到素数或有限域规模的限制,具有灵活的设置方式,同时其容灾能力也可根据容灾需求灵活扩展。③随机阵列码基于XOR运算,与相关文献提出的RS码,CRS码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编译码速率,特别是在较大规模存储容灾系统中表现良好。④在存储空间利用率上,与相关文献提出的Tornado码和LT码相比,随机阵列码随着规模的增长,趋于近似MDS码,具有较高的存储空间利用率。随机阵列码为大数据存储容灾技术的概率性存储容灾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具有高效,可靠,易扩展等特点,可实现一般化存储容灾方案的订制,此外,也可与其它的存储容灾技术结合使用,共同构建特定需求下的存储容灾系统。  相似文献   

9.
对现有的容灾系统及技术进行了综合研究,系统的分析了灾难备份和恢复技术,结合某院两校合并后地理位置分散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容灾备份系统模型设计.实验证明,该模型简洁实用,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具有较高处理能力的HACMP群集系统已成为移动网络设备设计的首选平台,主要介绍了HACMP的技术原理,包括双节点群集拓扑结构,多管理模块机制、多种资源调度机制、心跳和IP地址接管机制;分析了HACMP是如何实现在多机环境下抗御单点故障的技术机制。在此基础上,针对移动通信网络设备高可用性应用需求,给出了在HACMP环境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和应用监控机制,提出了一种采用HACMP群集系统做为本地SCP节点的移动智能网容灾应用方案,对高可用性的移动网络设备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介绍了三种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TCP/IP网络互联的方法:代理体系、用于传感器网络的TCP/IP协议和容迟网络(DTN)体系;介绍了它们的网络拓扑和系统结构体系;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系统的通信可靠性、安全性和同步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防灾演练是高校提高应急准备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成都市部分高校的防灾演练情况,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开展防灾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校今后的防灾演练实践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历次地震的震害表明 ,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合肥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中合肥市中市区砌体房屋抗震调查资料 ,用抗震强度系数指标对该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灾情直报系统是在气象部门系统内部运行的系统,主要统计气象原因引发的灾害和损失,具有完整可靠的灾情数据收集、传输、处理、入库、管理、应用流程。本文主要针对省级以下部门不能修改该系统灾情数据库的问题,做出适用于江西本地的改进,重新创建江西本省的灾情数据,并进行网上共享,方便全省气象工作人员进行灾情统计和操作。  相似文献   

15.
山区公路灾害频发,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与严重的生态破坏。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无线智能传感器和无线传输网络的山区公路灾害识别及预警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依据分布式GIS技术,提出了分布式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的结构组成,并以大庆油田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为基础,初步设计了基于WebGIS的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技术路线,指出了还需探讨和研究的若干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设计,文章对其进行地震反应分析。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方法,比较了隔震模型和非隔震模型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隔震结构能较大地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从而避开场地的特征周期;同时,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和加速度反应都明显低于非隔震结构,较好地达到预期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松嫩平原旱涝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未来的旱涝变化趋势与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了预测和评估,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来历和宗旨;我国和世界的灾害;减轻灾害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建立和发展灾害工程学.  相似文献   

20.
土木工程防灾问题不仅包含的内容和学科众多,问题复杂,也是当今土木工程学科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以其主要的科学问题为主线,重点讨论地震、强风等动力灾害,抛砖引玉,探讨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主要阐述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工程结构抗风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技术。结合国际上的最新发展态势,重点讨论研究工程结构抗灾防灾的基本性能、分析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结构灾害的物理机制和灾变过程,结构抗灾性能设计理论和结构防灾减灾措施,并探讨相应的发展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