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谭志科  熊唱 《山西建筑》2007,33(10):32-33
概括了传统羌族聚落——羌寨的形态特点,并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探讨了羌寨形态特点形成的自然、历史、文化根源,分析了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战争、防御等历史文化条件对羌族聚落独特形态形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羌寨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俊桥  项之园  张扬 《新建筑》2008,(3):106-109
通过对桃坪羌族人民生活方式、军事防卫、宗教信仰与自然关系的分析,指出这些因素是促使形成羌寨聚落空间形态特色的成因。羌寨聚落空间形态特色体现在别致的聚落组台关系,独特的空间结构韵律,精巧的水系统构成,作为图腾的碉楼战争、宗教功效,质朴的环境色彩文化,合理的材质构造选择等六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评价了聚落空间的和谐美、居住形态的质朴美和碉楼建筑的特异美,认为其美学价值在于表达了悲剧艺术的震撼力、羌族人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所形成的地域文化达到的至高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3.
首先通过分析岷江上游羌族聚居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羌族的生活方式、军事防卫及宗教信仰的相生互动关系,揭示了羌寨聚落的美正是这三大因素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阐述了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羌寨所表达出的山地聚落的和谐美、居住形态的质朴美及碉楼建筑的特异美;认为羌寨聚落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展现了一种悲剧艺术的巨大震撼力,表达了羌民族在困境中的创新精神和这种创新所形成的地域建筑文化达到的至高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4.
刘希  吕秋晨  孙裕顺  张磊 《四川建筑》2011,31(2):142-144,147
四川的羌族聚居区位于地震频发地带,其建筑与建造技术是我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汶川地震过后,羌族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仍然有部分建筑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通过对汶川威州镇布瓦寨的实地调查,并综合对比各地区羌寨不同受损状况,对羌寨建筑的破坏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思考羌寨建筑的抗震技术特点,可将其可取之处应用于乡镇房屋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邓鸿成  肖瑜 《四川建筑》2006,26(5):29-30
桃坪羌寨是有典型代表性的羌族村落,对其住宅、碉楼、水网以及历史文化的概略性介绍,对羌族文化以及中国史前文明的研究,对了解羌族建筑文化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6.
走进桃坪羌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坪羌寨,位于岷江上游杂古脑河畔的阿坝自治州境内,隶属于四川理县管辖,距成都158公里,全寨共有98户人家。 桃坪羌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的民族特点,整个寨子布局严密工整,它背山面水,坐北朝南。走进桃坪,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参差交错、古朴神秘的羌族古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损毁了羌寨碉楼以及羌族的非物质文化,本文从震后羌族地区的重建:选址规划,民居建筑技术,挖掘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国汶川"作为旅游资源,创建世界最大的羌族聚落群城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1年的农历腊月三十,应一位羌族朋友的邀请,到他家里去过新年。从绵阳出发,经都江堰岷江溯流而上,到汶川后沿岷江的支流杂谷脑河,一路西行,经箩卜羌寨、桃坪羌寨,目的地是理县蒲溪沟村小韩的家。小韩是位能歌善舞的羌族青年,现供职一家歌舞剧团,因偶然相识成为朋友。年前就和他约好,到他家过  相似文献   

9.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川西,羌族古老的民族建筑,在汶川地震中遭到很大的破坏,随后进行了重建,对羌族传统村落在历史上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保存民族特色,记住乡愁。该文以四川理县和汶川县的三个重点羌寨——桃坪羌寨、羌人谷的联合村以及增头村作为研究对象,在GIS的辅助运用下,从村落布局方式、与地形因素的关系等不同方面,阐述了羌族传统村落的发展与演变,并在高程图的辅助下,分析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村落发展的影响,能对羌族传统民居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一处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羌族古寨,这就是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神秘的“东方古堡”的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距成都西北方向158公里,是成都到阿坝州首府马尔康的必经之地,也是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的主要风景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宛克忠 《中外建筑》2011,(9):98-102
桃坪羌寨新村规划设计紧扣羌寨这个核心主题,吸取桃坪古堡"对外防御性,对内依赖性,文化神秘性"的特点。为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经过设计创新,赋予其综合性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并提升旅游综合质量,使古堡的神秘性和历史的厚重感与新寨的承接性和开放象征实现完美结合,把新羌寨作为承接历史的符号和标志,使之成为羌民谨慎走出古羌寨的新山寨,而使"古堡新寨"真正成为东方地标和令人神往的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2.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境内岷江上游一带。岷江上游水网密集、山峦更迭的生态背景,多元的民族文化背景,影响着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的营造特色。将传统羌族村寨的人居环境分为生态格局、支撑系统与民居单元三项基本内容,归纳出传统羌族村寨“山 - 林 - 水 - 寨 - 地”的人居环境生态格局特征、支撑系统的防御性特征与民居单元的山地性特征。以四川省理县老木卡河谷羌寨为例,进一步从村寨布局与民居建筑等多方面具体阐述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营造的生态特色、防御特色与山地特色,为传统羌族村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羌族文化的源流、山寨、居住空间模式、宗教和文化心态等的探索,初步揭示了羌居住文化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四川汶川大地震对羌族聚居区造成的严重破坏,结合羌族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对现代生活方式的适应性需求,探讨了灾区重建中羌族文化建筑表达的基本模式,重点从选址和重建建筑语汇更新两方面作了探讨,并提出了重建中所面临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Stockaded villages of the Qiang nationality that are made up of watchtowers and watch-hous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cultural heritage. The earliest documentary records of its blockhouse-styled construction can be found in Biography of the Ethnic Minority Groups in Southwest China of History of Eastern Han. In 2006, watchtowers and stockaded villages of the Qiang nationality was placed in the preparatory declaration list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and became a minority architectural heritage that is of potential value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hich happened on May 12th, 2008, caused severe damage to settlements of the Qiang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 River, including the “Tangping Qiang village,” which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Qiang stockaded villages. In conserving this important architectural heritage, we observe the idea “everything for heritage value”. We discuss and draw up a series of salvage conserv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research for antiseimatic key technology during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period of Tibetan and Qiang settlement engineering projects, including six engineering principles on priority of structure rescue, heritage value, former address maintenance, traditional way of use, protection against and mitiga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and spot cleaning and separating. We draw up three rules in engineering strategy, namely: (1) we should follow ultimate orientation of heritage value protection in rescue,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 (2) degrees of priority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disaster and residential situations of stockaded villages and; (3) we should keep local smiths and conventional art as the base, and modern technology as a supplement in rescue,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6.
碉楼作为羌寨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是羌族艰辛生存经历的见证和古羌文化符号,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查阅,现场调研测绘,对黄泥夯筑布瓦村现存碉楼的分布以及碉楼建筑形制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布瓦村碉楼遗产的建筑现状与功能特点,并对其维护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这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秦勤  李秀 《山西建筑》2007,33(2):19-21
回顾了桃坪羌寨的历史背景,从物境、情境、意境三方面分析了桃坪羌寨的景观体验,并从景观体验的角度探讨了对民族村落进行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认识,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张琳  阿琳娜 《中国园林》2022,38(11):52-57
近年来,民族村寨以其鲜明的建筑、文化与艺术特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赏和体验。分析游客在民族村寨的空间选择偏好,了解其行为规律及特征,有利于科学地规划和管理民族村寨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传统景观文化价值,促进当地旅游发展。以能够提供较高精度空间定位信息的GPS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了游客在桃坪羌寨游览时的空间选择偏好与传统建筑风貌、民俗宗教文化、场地空间类型、空间可达程度(穿越、直达、高差)及空间可视程度等景观空间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游客偏好于选择具有羌族民俗文化特色、易于到达且游览线路明确的空间;景观可视度对游客选择偏好影响程度不高,这与桃坪羌寨的建筑布局、街巷结构和景观特征密切相关。基于对游客村寨空间选择偏好的认知,提出了民族村寨空间与居民生活一体化保护、标识系统和解说设计提升,以及游线设计立体多元化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9.
胡媛  桑祖南  黄凌江 《华中建筑》2010,28(5):151-154
该文以咸丰麻柳溪村为例,以一个独具特色的湖北土家族地区羌族部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麻柳溪村落现状问题的分析,在旅游开发的背景下,提出了民族文化在设计中传承与融合的新思路。并在对其重点地块规划设计中,探讨了土羌结合的设计手段,并总结和归纳出多民族文化在设计中传承与融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路 《新建筑》2010,(5):36-39
通过对四川省杂谷脑河下游羌族增头下寨的调研分析,指出其形成过程可归纳为:建立原点住宅—形成核心组团和入口组团—构筑完整村寨的程序。羌人根据寨子拥有的土地数量自觉限制人口规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程序和原则可供羌族村寨灾后重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