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单一导师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团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以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为例,重点研究了导师团队的建立、培养方案的制定、创新思维的启发以及团队导师制中师生的考核等方法。经过小范围内的实践改革,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团队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团队创新能力和个人创新能力培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在研究生团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探讨研究生团队创新模式中的各项具体措施,提出研究生团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发挥导师和科研团队的导向作用,制定适合创新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加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团队创新基地建设,积极组建研究生团队参加科技竞赛,加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过程管理,积极开展研究生科技讲座和交流,营造创新氛围和环境,严把学位论文关,积极要求研究生及团队参与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提高创新实现能力。  相似文献   

3.
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 校企合作共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必须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和企业科学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目标。近年来三峡大学广泛与三峡区域内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研究生教育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推动作用。结合三峡大学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地方高校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四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与能力,对科技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方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为例,基于专题研究型教学方法的专题选取、教学过程的组织、考核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与教学实践。实践表明,专题研究式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升、进而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培养模式是国际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生的产学研联合培养为高等院校创造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为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与协作能力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为紧跟国际教育步伐、促进人才培养战略更好地发展,我国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加大产学研培养投入,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学研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动性和引导性,切实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与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结合研究生"燃烧与污染物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探索,阐述以追求卓越的理念将科研实践贯穿教学始终进行研究生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论述了实践环节在燃烧与污染物控制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内涵,模块化与专题教学支撑课程体系和提升学习兴趣的成因,教学改革为研究生知识与研究体系构建、综合能力提高及学科平台建设的实效等等。基于实践追求卓越的的教学理念和务实精神使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造及更好地服务社会,对高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实现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础,也是教育改革和研究型高校发展的主要任务。以材料加工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学实践,系统研究了工科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提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理论支撑—科研实践—生产强化"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在材料加工专业研究生培养中效果显著,可供其他专业的工科研究生培养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技竞赛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强化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协作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关怀。通过建立耦合型创新基地,推广耦合型培训模式,组建大学生耦合型科研团队,强化耦合型师资队伍,构建跨专业科技竞赛的基础平台、培训交流平台、科研平台、智力平台,进而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创新能力作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目前我国研究生整体规模稳步提升的情况下,研究生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其影响因素既有研究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勇于进行创新实践的内在原因,也有研究生创新性课程结构设置、导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新型学科文化的影响等外在原因。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应在加快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和重视研究生导师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团队意识及注重特色学科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性,结合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实践,在对导师组团队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团队文化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形成的影响,进而对如何有效利用导师组团队文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线性系统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行业特色,重点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验进行改革。根据控制学科的特点和船舶行业的工程应用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融合在一体化的教育过程中;把科研训练作为实验教学的中心环节,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复合培养。使课程与行业和社会需求接轨,塑造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模式。教学实践表明,"线性系统理论"的教学改革使得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提出由老师带研究生或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梯队"模式。文章阐述了创新基地的构建;"创新梯队"模式的培养方法以及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意义。实践表明,"创新梯队"模式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能够起到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保证和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能力等的新举措,其重要性及作用日益突出.总结了大连理工大学电气信息类创新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基本情况、主要教学改革特色、团队科研转化教学情况、团队制度保障及团队建设效果,以期对目前高校创新教育教学团队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电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提出建立高水平导师团队、确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加强学位论文各培养环节控制等改革措施,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适应工作环境能力强的高质量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5.
<正>以机器人控制、运动控制为研究对象,将机器视觉检测、智能仓储、柔性制造等教学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科研创新团队如今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激发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与普通团队的区别,确定了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的激励特点,并以契约激励机制为主线,设计出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的激励机制模型.最后,在激励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多学科交叉的光学工程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项目导师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方法,以项目实践的手段优化创新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本项目研究内容推动光学工程学科的校企联动、产学研合作、实践创新项目落实,促进高校与光电行业的学术与科研交流,深化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路基路面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及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团队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针对该课程特点,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将科研和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实施互动式教学等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提高教学品质的重要途径,同时指出在考核环节,采用开放自选题式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平台在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提升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提出改革科研平台自身开放模式与共享机制,构建依托科研平台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体系与实践平台,建立基于科研平台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以及大型仪器设备在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共享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作者在研究生教学、培养及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采取的专题研讨方式等一系列课程及教学改革的探索,阐述以专题研讨方式进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具体操作及其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论述了专题研讨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内涵。专题研讨是支撑研究生研究体系和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课程和教学方式,对研究生研究工作汇报、学术交流、沟通技巧等诸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为其更好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对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