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分离式配筋矩形板内力塑性理论计算公式的推导 ,利用电算程序对现行结构手册中的塑性计算内力系数作了进一步的扩充 ,从而使设计应用中能更合理地计算板的内力及配筋 ,达到了安全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纯框架结构中整体式单向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进行了全过程的分析与计算,得出了弯矩计算系数。并根据材料图给出板的配筋构造要求,可供设计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16根两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试验结果,考察分析了试验梁塑性内力重分布性能,建立了以中支座相对塑性转角为自变量的弯矩调幅系数计算公式,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按塑性方法设计及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现浇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梁板的相互作用,对柱支承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中区格板和边区格板模型进行了竖向加载试验,观测了这两种区格板模型中板、梁及柱的裂缝发展及破坏过程;分析了梁、板的荷载-挠度曲线以及板、梁和柱的荷载-钢筋应变曲线;采用线弹性理论、塑性理论和等效框架法分别计算了板控制截面的弯矩值并与试验值进行比较。根据试验与分析,对楼盖结构中梁与板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区格板肋梁楼盖模型均发生梁 板破坏模式;按线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板破坏模式,不考虑梁板相互作用)所得板控制截面弯矩值与试验值差别较大,而按等效框架法和塑性理论(梁-板破坏模式,考虑梁板相互作用)所得弯矩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按塑性理论的梁 板破坏模式,分析了这两种区格板楼盖的极限荷载,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5.
俞良群 《工业建筑》1999,29(8):17-19
冷轧扭钢筋以强度高、粘结强度好、延性可靠等优点广泛用于楼盖体系中。为了节省钢材用量,通常采用塑性设计。热轧钢筋的调幅值及相应的内力系数已有文献给出,但是冷轧扭钢筋却缺少这方面数据。给出的当调幅值为15%时的冷轧扭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的内力系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而实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既有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实际内力是反映结构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在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结构中实际内力与按理想数值模型计算所得内力有一定的差距。在前文应力释放技术测试构件内力基本理论推导的基础上,介绍了开槽法识别钢筋混凝土构件内力的试验研究方法。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证明了采用应力释放技术测试在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力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圆板是工程结构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目前,这种圆板的设计都是按弹性理论进行内力分析,然后再按一般钢筋混凝土板的公式进行配筋计算。这样就出现了内力分析按弹性理论、而配筋计算则按塑性理论的不协调现象。此外,弹性理论的公式一般都很冗繁,纵然有现成的表格可以利用,使计算工作可以得到一些简化,但仍然要分别计算不同半径处(通常要计算10个不同的半径)的径向弯矩和切向弯矩。 如果考虑钢筋混凝土板的塑性及其内力可以重分配的性质,用极限平衡法计算钢筋混凝土圆板,则上述的矛盾和缺点都可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及内力重分布设计,探讨一种概念清楚、计算简捷的方法。提出了"极限等效荷载平衡"的概念,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简化为承受轴向力和剩余使用荷载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给出了极限承载力平衡法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简图和计算公式。讨论了主弯矩、次弯矩、预应力轴力对极限承载力及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内力重分布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内力重分布的弯矩调幅系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徐海宾  徐平  王兴国 《四川建筑》2010,30(3):115-115,118
在进行桥梁活载内力计算时,大多用到荷载横向分布系数。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时所得的结果存在差异,从而对主梁内力产生影响。为了解这种影响的结果,通过对不同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在适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无论利用何种方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所得结果对主梁的最终内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提出材料强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脆性断裂理论,并与材料强度服从威布尔分布的脆性断裂理论相比,用以研究结构用重组竹强度的尺寸效应。再通过弯曲、剪切强度的尺寸效应试验,验证以上两种理论模式用于结构用重组竹弯曲、剪切强度尺寸效应计算的精度。结果表明,材料强度服从威布尔分布的脆性断裂理论精度更高。按弯曲强度标准值统计时,尺寸效应系数s为0.045;按弯曲强度均值统计时,尺寸效应系数s为0.043;按剪切强度标准值统计时,尺寸效应系数s为0.223;按剪切强度均值统计时,尺寸效应系数s为0.181。所得s值可用于尺寸效应折减系数β值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纯框架结构现浇单向板楼盖按塑性理论计算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新 《工业建筑》1996,26(12):18-22
对框架结构现浇单向板的计算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计算简图,其考虑了框架边梁对单向板的弯曲转动的有限约束作用,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对纯框架现浇单向板楼盖进行了全过程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了相应的弯矩系数,并给出了板有关的配筋构造和建议,可供设计施工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钢筋混凝土井式梁结构进行了塑性极限分析,得出了极限承载力的实用计算通式及相应的系数供设计使用。假设各井式梁间内力比例与弹性结果相同,并考虑不同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对井式梁结构进行塑性极限分析,比弹性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的受力状态,避免了过量的内力调幅,使设计更为优化。  相似文献   

13.
钢-压型钢板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调幅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钢 压型钢板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对 3根两跨钢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力比 R,压型钢板组合梁支座负弯矩区具有足够的塑性转动能力和延性,能够保证连续梁形成充分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同时,根据现有的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推导了连续组合梁负弯矩调幅限值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良好。据此,对连续组合梁的负弯矩调幅系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塑性理论,对偏压理想弹塑性构件的截面塑性力矩进行了探讨,证明外力矩与内力矩既不平衡亦不“守恒”。得出了计算内力矩的公式。 本文中以砖砌体的偏压试验为例,求出不同偏心的外、内力矩,显示出内力矩的数值均小于外力矩,按此力矩进行设计计算,对节省材料有实际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10片陶粒砼和2片普通砼大开洞剪力墙(亦称壁式框架)1:3比例的模型试验,实测了节点刚域,提出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采用香蕉形塑性铰线作为划分节点刚域和弹性杆的分界线的新论点。采用塑性铰理论进行弹塑性设计全过程分析,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需要求出结构的实际抗震承载力。从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入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实际抗震承载力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现行规范中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设计表达式,由构件内力组合值的各分项系数并考虑内力调整系数,以及非结构构件和构造配筋的影响,初步计算出构件的超强系数λ;然后对具体结构按现行规范算出结构的实际承载力标准值,得到超强系数λ值;再用ETABS软件对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验证。最后得到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超强系数最小值为2。  相似文献   

17.
运用荷载-结构法建立盾构隧道管片的三维模型,设置合力的管片接头接触模型,研究了不同围岩弹性反力系数下盾构管片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围岩弹性反力的增大,管片的内力值、位移值及接头内力值、接头相对滑动都有减小的趋势;同样,在围岩弹性反力的减小时,管片的内力值、位移值及接头内力值、接头相对滑动都有增大的趋势。在围岩弹性反力系数大于400MPa/m时对管片内力、变形的影响不明显,而在围岩弹性反力系数小于400MPa/m时对管片内力、变形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8.
计入弹性延迟影响的混凝土徐变是徐变实用理论的发展。采用混凝土徐变换算弹性模量E_φ=E/(1+ρφ),计算由不同加载龄期构件组成的超静定结构徐变内力重分布,可使计算简化。文献[2]根据不同加载龄期τ_o、构件的理论厚度h_(th)、最终流变值中φ_(f,k)及延迟弹性影响φ_d作出了大量图表,实现电算有较多困难作者按老化理论的狄辛盖尔公式推导,得到换算弹性模量公式中的龄期系数ρ=1/(1-e~(-φ)-1/φ,以此得到的内力量分布结果与用精确龄期系数计算的结果甚为接近。文中还采用有限元法推导了超静定结构徐变内力重分市的计算,并手算了几种类型的例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按弹性有矩理论对四块组合型双曲抛物面扁扭壳的内力分析进行了研究,其中将这种组合型扭壳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对壳体顶部十字型非光滑连接问题,采用了脉冲函数。对于在系数中含有脉冲函数的偏微分方程,应用伽辽金变分法做出了解,并提出了改善级数收敛性的措施,得出壳体内力及位移的分布规律,文末还编制了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内力及位移的系数表,可供设计时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许希梅 《山西建筑》1995,(1):4-7,48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内力计算有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两种方法,已制成现成的图表、手册可供查用。鉴于目前在现浇板的内力计算中,大部分人都采用弹性理论,塑性方法几乎弃置不用,而实际上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塑性理论和计算结果既是安全可靠的,又可以比弹性理论节约钢材2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