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83年,伯纳德·屈米建筑师事务所从470支团队里脱颖而出,赢得了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国际设计竞赛。该项目同新法国国家图书馆、卢浮宫金字塔、拉德芳斯新凯旋门和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等项目一样,是当时法国政府主持的几大工程之一。那次设计竞赛的目标是表达时代愿景,推动项目所处的巴黎关键区域未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坐落在法国巴黎东北角,占地55公顷,公园原址为人口稠密的外来移民聚居地和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而在巴黎兴建的九大“总统工程”之一,为巴黎市内最大的城市公园。公园的总设计师屈米(Tschumi),把公园解析成点、线、面三个分离的体系,并使其重叠在整个园址上。三个要素之间或覆盖,或延续或断  相似文献   

3.
要公正地评价拉·维莱特公园,既不能从传统的园林观念出发,也不能用城市绿地的标准来衡量,甚至不能将它与19世纪的城市公园相提并论,否则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倒退。拉·维莱特公园的建成,表明了传统的城市园林和城市绿地观念的落伍,在现代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片面强调园林的某一方面功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探索未来的城市公园——拉·维莱特公园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拉·维莱特公园是法国第一个通过国际性方案竞赛而产生的城市公园作品,它的设计思想和表现形式是对传统观念的巨大革新,促使人们更新城市园林或绿地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园艺花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箐  王向荣 《风景园林》2007,(3):112-113
北纬工作室(Latitude Nord)由法国景观设计师Oilles Vexlard和Laurence Vacherot于1981年在巴黎创建。Gilles Vexlard出生于1950年,曾在Nancy大学哲学系学习,1972年在凡尔赛国立高等园艺学院学习景观设计,1974年-1980年为自由景观设计师,1985年以来为凡尔赛国立风景园林学院教师,1994年为诺曼底建筑学校教师。Laurence Vacherot 1973年毕业于凡尔赛国立高等园艺学院景观及园林艺术专业,曾在Alain Provost事务所(见本刊0603期)和景观师及工程师协会工作。北纬工作室完成了大量不同尺度的设计,包括花园、城市设计、历史区域、郊野公园和大尺度的景观规划等。  相似文献   

6.
《建筑与环境》2009,3(4):162-165
从概念到形象的过程是一个逻辑创造的过程,本文从”解构”这一概念出发,详细例举了解构思想的相关概念在拉·维莱特公园形象塑造q-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拉维莱特音乐城是法国政府出资兴建的“大型工程”之一。1984年,克里斯蒂昂·德·鲍赞巴克在为建造这座“音乐之城”而进行的竞标中中标。这个项目由两部分构成,总预算为十亿法朗,即每平方米耗资6500法朗。它位于面积广阔的拉·维莱特公园之中,公园内还包含有一个展览大厅,一个大接待厅,一个摇滚音乐厅,一个ZENITH音乐厅,一座巨大的科技展览馆,以及由屈米设计的名为“疯狂”的数个建筑小品穿插其中。  相似文献   

8.
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是八十年代后巴黎新建的一系列园林中的代表,也是在欧洲有影响的现代园林,其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及对待传统的态度将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东北角的拉维莱特区,占地35公顷,于八十年代末由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主持设计。 公园由横贯中间的小河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边与让·若雷斯大街交界处是著名的巴黎音乐中心建筑群,中心分为西面的音乐学院和东面的音乐厅与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信璟 《城市建筑》2005,(3):93-96
拉维莱特公园的中心有两座住宅,一座木结构,一座金属结构,它们毗邻而居,成为公园中的一道新风景,这两座住宅的建造源于2003年法国文化交流部和其他建筑组织共同主办的主题为“生活,就是居住”的活动。这两座住宅由4位青年建筑师设计,并邀请2名景观设计师为其协调周围景观,建筑落成后,供参观使用。  相似文献   

11.
伯纳德·屈米拉维莱特公园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鑫 《山西建筑》2007,33(4):39-40
讨论了屈米在拉维莱特公园设计中在看似理性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的由理性的随机和不可预知产生一个非理性的过程,由此看到一种设计的思路或者态度———建筑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回眸拉·维莱特公园——景观都市主义的滥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景观与城市空间整合的角度重新审视拉·维莱特公园,分析了屈米和库哈斯2人存设计方案中所体现的景观都市主义理念.设计者以一种景观范式来阅读和操作当代城市形态,关注其水平系统与层叠系统,通过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容纳和催化事件景观,允许形态得以历时改变,从而达成动态而开放的规划.所有这些构筑了新的城市景观,表达了一种新的生态学图景.这2个方案如今被认为是景观都市主义最初的实践,为当代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潜力和可能.  相似文献   

13.
四月的巴黎,天气依然可以说得上是寒冷,天空是阴郁的,风萧刹地吹着,让人始终收缩着.漫步于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空旷的环境中,科学城、音乐城、球形电影院及由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设计的红色疯狂物已显得颇为熟悉,忽而眼前呈现一片茂密的绿色,像个岛,又像是个漂流的小船,安详且生机盎然.这就是常常被有关拉维莱特公园的介绍所忽略的"竹园".  相似文献   

14.
The question of the occupation of architecture inherently places architecture in a temporal space as opposed to the timelessness of the conceptual design. Occupation is critical to the ideologies of Tschumi's Parc de la Villette and Disneyland, and the contrast of the two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ody through the ideological paradigms manifested in the spatial texts and its reciprocal role as transgressor and/or participant. Tafuri's discourse on Utopia unites the two parks as they struggle between compliance and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15.
以伯纳德·拉索斯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方案为 例,借助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对拉索斯的设计思想展开 深度分析。首先,讨论了拉索斯在工具技术的度量与完全野 性的不可度量之间寻找的第三种形式,并且阐明在拉索斯看 来景观设计应以身体为度量方式,以及“存在”是不可度量 的对象。其次,通过解释梅洛-庞蒂理论中“绵延”的时间概 念体现了“存在”的垂直特征,揭示拉索斯为何从垂直维度 来进行设计。最后,指出拉索斯营造“沉默”的声音是为了 让人们在前反思的体验中关注生活世界。围绕拉索斯的一个 重要案例,分析拉索斯从不可度量、垂直与沉默来进行设计 的现象学路径,阐释其思想根源,也为将现象学运用到设计 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规划任务:沿海大道和Marianne公园区的城区定义设计研究.   这次的设计研究的主旨在于定义一个蒙彼利埃市的新街区,使其成为未来市中心居民点.规划涉及到Marianne公园区所有的周边地带,定义城市脉络并通过达到不同项目的和谐统一来整理建筑的条理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设计》2015,(9):60-63
瑞雷斯·霍尔塔公园是一块多功能的绿地,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打破由早前规划的交通干道和介于克洛塔和霍尔塔之间参差不齐、坡度陡峭的山地地形而造成的压迫感.公园尚在建设当中,它的中脊线是一条步行道,纵贯整个公园,将它一分为二.公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解决了地形不利的难题,修建了主要公共设施,而其下就是一个雨水截留池.公园占地4hm2,巧妙地利用缓坡和台地地形,最终呈现出来的是倾斜状态,一直到下面街边的房屋,几条小路穿插于其间,由下而上,营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景观,小路两侧树木成行,风景尤甚.为了突出植被,设施数量减到最小.传统的排污系统和自动浇灌系统被雨水收集系统取代,地面上沟渠纵横,浇灌系统由集水池引出.  相似文献   

18.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 Les nombreuses reconnaissances par sondages électriques, réalisées lors de ces vingt dernières années, en vue...  相似文献   

19.
Résumé Dans les bétons, les granulats subissent une agression liée à l'hyperbasicité du milieu. Cette agression connue sous le nom de réaction alcali-granulat peut être limitée ou au contraire se développer jusqu'à la ruine des ouvrages. L'évolution de la réaction dépend de plusieurs facteurs: la nature pétrographique, l'accessibilité, des minéraux, aux solutions agressives et surtout l'état d'altération préexistant de la roche. Ces deux derniers paramètres pouvant être approchés par les mesures de surfaces spécifiques et visualisés par les observations pétrographiques en microscopie optique et électronique. Nous présentons des exemples montrant le développement de la réaction et son évolution suivant la nature pétrographique et le degré d'altération des granulats utilisés.
Importance of the petrographic analysis for approaching the mechanisms of alkali-aggregate reaction
Aggregates used in concrete are sub mitted to an etching due to the hyperbasic medium. This chemical reaction is known as the alkali aggregate reaction and can be either limited or sometimes so well developed that it lead to the ruin of the whole structure. The evolution of the reaction depends on several factors: the pet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e penetration of aggressive solutions into the aggregates and above all the state of alteration of the original rock. The two last mentioned parameters can be approached by means of specific area measurements and visualized by petrographic analysis 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al microscopy. The example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point 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c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phenomenon un function of the petrographic properties and of the state of alteration of the aggregates us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