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UED:多数中国读者都是从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解构主义建筑"展开始了解您的。那么从您着手实践开始,您的概念和作品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到"解构主义建筑"展上的程度?您又如何看待"解构主义建筑"这样的标签?伯纳德·屈米:拉·维莱特公园项目无疑是我参加解构主义建筑展的一个原因,拉·维莱特是那次展览中少数几个得以真正在建的项目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  相似文献   

2.
叶扬  王欣欣 《世界建筑》2016,(4):129-131
正2016年3月13日-6月19日,"伯纳德·屈米——建筑:概念与记号"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在展览开幕后,《世界建筑》对伯纳德·屈米进行了简短的访谈。WA:您的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建筑师。请问他是否对您产生了影响?伯纳德·屈米:我的父亲的确是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并且在我挺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我没有太多机会与他讨论建筑。我的作品是相对独立地形成的。实际上,我受到了1968年"质疑"时期的影响。毕业后的那段时间是我进行建筑设计实验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赢得过多项国际竞赛大奖的伯纳德·屈米,作为著名的发展商和建筑师由于拉维莱特公园的成功设计而在巴黎家喻户晓。这项工程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使伯纳德·屈米成为从德瑞达那儿借鉴来的建筑解构主义的先驱。拉维莱特公园是近代建筑史上第一个城市公园,它促使一系列的规划与设计融入这个城市的范围之内。由于公园包含了各种文化、娱乐、教育和运动等活动场所(如展览馆、音乐厅、餐厅等……),它被认为是一个从未修建过的最大的综合性建筑。它不仅建设规模庞大,而且是一种间断式的在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建筑师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伯纳德·屈米是公认的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最先以建筑理论研究闻名,而在1983年赢得了整合活动与自然景观功能、面积达125英亩的法国拉·维莱特公园竞赛之后,其独特的建筑实践也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屈米相信建筑能驱动社会创造性活动的发  相似文献   

5.
UED:本期专刊的主题是“建筑:概念与记号”.这个主题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在您的设计实践中概念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伯纳德·屈米:在形式之前,建筑首先是对概念的实体化,没有概念的建筑是不成立的.有概念支撑,自行车棚也可以是建筑,而没有概念支撑的大教堂只能算作房屋.可以说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寻求一种内在一致的策略,以及最能清晰表达概念的方法.可以这样比喻:每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定理,需要通过实际建造来证明.  相似文献   

6.
正UED:本期专刊的主题是"建筑:概念与记号"。这个主题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在您的设计实践中概念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伯纳德·屈米:在形式之前,建筑首先是对概念的实体化,没有概念的建筑是不成立的。有概念支撑,自行车棚也可以是建筑,而没有概念支撑的大教堂只能算作房屋。可以说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寻求一种内在一致的策略,以及最能清晰表达概念的方法。可以这样比喻:每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定理,需要通过实际建造来证明。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6,(2):24-31
事务所简介伯纳德·屈米建筑事务所专注于21世纪文化和建筑的交互,提供国际性的建筑和城市设计服务,目前已为机构、私人和公共属性的各类客户完成了超过1 0亿美元规模的设计项目.公司分设于纽约和巴黎的事务所屡获国内外大奖,从小型设施到大规模城市规划,不同尺度的新颖设计也为公司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口碑.  相似文献   

8.
正事务所简介伯纳德·屈米建筑事务所专注于21世纪文化和建筑的交互,提供国际性的建筑和城市设计服务,目前已为机构、私人和公共属性的各类客户完成了超过10亿美元规模的设计项目。公司分设于纽约和巴黎的事务所屡获国内外大奖,从小型设施到大规模城市规划,不同尺度的新颖设计也为公司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口碑。  相似文献   

9.
屈米访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费菁  傅刚 《世界建筑》2004,(4):20-21
费、傅:我们先从最近的事情说起,然后再谈其他话题。自从离开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的位置以来这种职业生涯的变化带来的最突出感受是什么有更多的时间做设计,行政负担少了,还是有更要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初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与90年代末的多伦多当斯维尔公园“数亨与山狗”方案均出自建筑师伯纳德·屈米之手。简要介绍了这两个公园设计作品,并对存在于其中的设计思想与手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Fredric Jameson (1934-), a critical theorist and Marxist philosopher who has written numerous books and articles on critical theory, is recognized as the first thinker who brought postmodernism's critical theory into architectural discourse. In Jameson's own words, “it w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architecture that sparked dynamic dialogues of postmodernism as a cultural logic.” Architecture thus plays a most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ormulation of his postmodernist theory. Jameson's contribu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areas of research for several prominent architectural theorists and architects. This paper reviews Jameson's shift in his approach from Marxist theory to postmodernism.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is shift not only sheds light on the early theorizing of architecture, but also begins to add a historical dimension to various strands of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 on architecture and its philosophical undergirdings. Following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Jameson's theories and criticisms of architecture, the paper then covers his life and theories; clarifies his concepts of Marxism, postmodernism, and architecture,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his interest in historicism and the role of built forms i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lastly, delivers a thorough criticism of his works that have influenced architectural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12.
Michele Costanzo interviews Bernard Tschumi about his work and his vision of the changing field of contemporary design research. How d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students receive Tschumi's seminal theoretical works? Is a lack of time merely the current scapegoat for a more considered conceptual approach? How does Tschumi view the proliferation of architectural fetishes in the urban landscape? How is his own theoretical landscape shifting?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刘铨 《建筑师》2007,(1):49-58
本文试图通过对屈米的建筑学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梳理,来理解他对于建筑学本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伯纳德·屈米拉维莱特公园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鑫 《山西建筑》2007,33(4):39-40
讨论了屈米在拉维莱特公园设计中在看似理性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的由理性的随机和不可预知产生一个非理性的过程,由此看到一种设计的思路或者态度———建筑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小川训央并非室内装修科班出身。早年就读于大阪艺术大学环境建设学科的他,对于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仅限于独立家居住宅方面.经验并不多.但对于商业空间,有着20年经验累积的他却绝对是轻车熟路,可说是这方面的高手了。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小川训央走进了中国,在设计理念上.他们在延续其原有的设计手法的同时.也入乡随俗做出了适应中国习惯的改变、这使INFIX在短短几年问便在上海声名鹊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9,(12):104-104
on—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两名年轻设计师——爱德华多·古铁雷斯和霍尔蒂·费尔南德斯,以西班牙式的激情和无限的“自然创意”实践着自己的设计梦想。他们的作品不是凭空想像,而是攫取生活和自然的灵感,让已存在的重新大放异彩,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范铁(以下简称范):最近得知您在北京设计城市家具,不知进展如何?能否给读者们介绍一下您的最新作品?  相似文献   

18.
RSHP专访     
因RSHP合伙人行程忙碌无法同时接受采访,AC建筑创作伦敦特邀记者乔婧两次来到位于伦敦西部哈默史密斯、泰唔士河河岸旁的RSHP伦敦总部,于2014年2月25日采访了RSHP事务所的两位高级合伙人Graham Stirk和Ivan Harbour先生,3月7日对Richard Rogers先生进行了一次个人采访。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Graham Stirk和Ivan Harbour先生就公司结构、项目管理以及设计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Richard Rogers先生则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谈论了建筑师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长久以来承担的社会责任等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