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lanning》2014,(8)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也是独立学院进行人才培养分类指导的具体体现。文章从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注重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探讨实践教学模式对培养就业型人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7)
独立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还未形成特色,其培养理念应重新定位为"厚基础,通艺理;强实践,重能力;高学养,有才情",以便在原有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发展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典型的设计实践项目引入课堂,由教师和行业精英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共同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可以增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4)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众多独立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为了更多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的特色,强化实践课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境、搭建公共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思考,把应用型人才教育当作学院发展的良好机遇和生长点,充分利用办学资源,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这样才会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2)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类型已从单一学术型向专业技术型,应用型等多种类型转变。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综合文化素质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从我国高校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历史入手,结合新疆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能够适应在新疆经济大环境下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的首要方式就是以"产学研"联合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并提出产学研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以实现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独立学院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构建了土木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其培养计划中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双师型师资队伍、知识体系及实践环节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2)
民办独立学院已经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办独立学院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性,再分析了民办独立学院校企合作现状,最后总结了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倡导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管理,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和校企合作交流制度的创新,全方位发展民办独立学院人才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
在全国独立学院面临专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独立学院如何摆脱固有培养模式的影响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成为相关教育者一直关注并研究的问题。该文作者以艺术设计类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例,初探其解决路径。以工作室教学为载体,与设计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共建,开发应用型课程,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之后总结研究,汇集成艺术设计类应用型教学模式的精髓,可以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独立学院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对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技能和工程能力培养,加强选修课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4):257-258
本文自足于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从独立学院学情出发,结合财务管理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提出了分层化教学模式是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并为独立学院真正实现学生数量上的规模增加和培养类型质量上的提升方面,探索了一条创新型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246-247
随着独立学院特殊化办学理念的深入,立足于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从独立学院学情出发,结合财务管理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分析独立学院现存实践教学发展的滞后性与不平衡性,提出实训环节的分层化教学模式将会成为完善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社会职能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结合改革方向,就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如何发挥社会职能,提出了几种可行的途径及具体实施方案,同时也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建筑设备课程涉及建筑给排水、暖通和电气等三大专业,教学上包括理论知识、施工图纸和设备施工安装等。在应用型本科宽口径、深基础和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建筑设备教学从过去的纯理论教学逐渐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向转变。问题—图纸案例—实训三者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教学法强化建筑设备理论知识学习,在理论讲授中强调联系图纸案例;通过系统的图纸学习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巩固理论知识;通过现场实训或模拟实训增强学生对设备安装的认识。问题—图纸案例—实训教学模式着重解决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通过该教学模式,对比纯理论教学课程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提高,课程考核成绩呈上升趋势,学生从关注教学方式转向关注课程内容,同时也反映出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智能建造是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下,利用新技术为工程建造过程赋能,推动工程建造活动的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升级,支撑行业升级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新变化。面向智能建造专业人才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变化,搭建具有特色的跨学科融合培养体系,介绍重庆大学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思考,为中国智能建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以"新工科"理念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从管理模式转变、"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和学科发展以及新时代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传统理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完善学科竞赛机制,利用互联网做好专业知识普及,全面深化专业改革,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灭火救援战术训练中的应用模式,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以高沉浸感虚拟灾害场景为中心的灭火救援指挥计算机模拟训练平台。阐述了平台的体系结构、硬件实现方案、软件功能、应用模式,以及基于平台的训练模式、训练对象、训练考评方法等,为消防院校和部队开展灭火指挥教学实训、灭火救援指挥综合演练提供了一种通用和模块化、信息化的训练平台。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实践式教学改革的需要,探讨了道路工程专业设计人才项目驱动式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方法。根据道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安排,以及设计单位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将项目驱动式的培养体系设计为"四个阶段"、"四个环节",并分别阐述了专业课教学、模块化项目训练、设计能力提升等主要环节的相关操作要点。实践证明,项目驱动式培养模式能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专业设计工程师的系统性训练,能有效缩短学生参加工作的适应期。  相似文献   

17.
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自专业)结合多年人才培养经验与实践,运用质量工程理论,以基于过程的方法构建了持续改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践,现已取得良好效果。文章从教学过程、信息反馈及处理、教学策划与管理、教学资源保障四个方面系统阐述和分析了重庆大学机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兄弟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在当今单一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成为未来高校改革方向的大背景下,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质量保证体系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通过比较分析国际上具有先进教学改革经验的高校在保证输出人才质量上所提出的方案和措施,并以土木-法学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索得到在该培养模式下提高人才质量的可行途径,完成对于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BIM教学特点分析,构建多阶段、多层次工程管理专业BIM能力培养体系。通过概念导入期、核心教学期、强化提高期和持续追踪期等不同阶段的各种教学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效果。根据社会对BIM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培养体系划分为普及型、进阶型和高端型,确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从而构建适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BIM培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高校的使命。科研平台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信息支持和管理服务,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互动的平台,为学生科研成果的收集提供了切实的途径,也为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文章对科研平台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平台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为科研平台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