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微粉碎对猕猴桃渣膳食纤维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猕猴桃渣为原料,通过酶法处理和经过过氧化氢漂白,再经胶体磨超微粉碎得到改性猕猴桃膳食纤维,研究超微粉碎工艺对猕猴桃渣膳食纤维物理性质及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显著提高了膳食纤维的比表面积及持水力,改性后的膳食纤维对NO2-的吸附作用,对葡萄糖的吸附能力,对镉离子和铅离子的吸附能力较对照样品均有明显增强。说明超微粉碎进一步增强了猕猴桃渣膳食纤维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2.
超微粉碎对大豆豆皮膳食纤维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超微粉碎后的大豆豆皮膳食纤维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吸水性、吸油性、与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性质研究表明:超微粉碎不会改变大豆豆皮膳食纤维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超微颗粒的性能明显优化:超微粉碎可使大豆豆皮膳食纤维与阳离子的交换能力大大增强,且随颗粒粒度减小交换能力增强;使吸水膨胀率大大增大,粒度超过140目后,吸水膨胀率逐渐提高;使吸油率大大增大,粗颗粒(140目)的吸油率较大,但当粒度小于200目时,吸油率上升至接近粗颗粒,超微粉碎的混合颗粒的吸油率最大。超微粉碎后的混合颗粒的性质(与阳离子的交换能力、吸水膨胀率、吸油率)优于分级颗粒。   相似文献   

3.
张丽媛  陈如  田昊  何玲 《食品科学》2018,39(15):139-144
以苹果膳食纤维为原料,经粗粉碎和不同时间(1、3、5、10、20、30 min)的超微粉碎,得到粗粉和 6 种不同粒度的苹果膳食纤维,测定其理化性质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利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 的苹果膳食纤维粉进行粒径测定和结构观察,探究超微粉碎时间对苹果膳食纤维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及羟自由基 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膳食纤维的粒径减小;粉体的溶胀性、水溶性、阳离子交换能力显著升 高(P<0.05);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增强(P<0.05);持水力、容积密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本实 验为苹果膳食纤维在食品领域的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微粉碎对脱脂米糠膳食纤维理化特性及组成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超微粉碎对脱脂米糠膳食纤维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粒径的纤维粉体的理化特性及组成成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程度的加强,粒径的不断减小,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均有显著提高,而阳离子交换能力先增加后降低;膳食纤维经超微粉碎后,纤维素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部分半纤维素转化为水溶物.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湿法超微粉碎对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的茶叶悬浮液理化性质(粒度、持水力、黏度、茶多酚溶出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胶体磨磨齿间隙为5μm时,对茶粉进行超微粉碎可获得粒度小于25μm的细小颗粒,而且磨齿间隙减小,茶粉的持水力、茶浆的黏度、茶多酚的溶出量都增加。  相似文献   

6.
研究超微粉碎对枣渣微粉粒径、微观结构以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枣渣微细化程度提高,完整的细胞结构减少,裂片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例提高,持水性、溶胀性、吸附油脂、胆固醇、胆酸钠能力增强,其中对饱和脂肪的吸附能力高于不饱和脂肪的吸附能力;在酸性条件下(模拟胃p H环境)吸附胆固醇的能力较强,包括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吸附胆酸钠的能力受胆酸钠浓度的影响,高浓度促进吸附,存在一种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竹笋壳粉的基本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对亚硝酸根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微粉碎处理后竹笋壳粉的水分、灰分、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保持稳定的同时其平均粒径由383.90 μm降至12.69 μm。另外粉体亮度显著提升(p<0.05),红色度和黄色度均显著降低(p<0.05)。竹笋壳超微粉的持水性和持油性无显著变化,溶胀性显著降低(由7.48 mL/g降至5.50 mL/g)(p<0.05)。竹笋壳超微粉对亚硝酸根离子和胆固醇吸附量分别为558.26 μg/g(pH2.0)、346.19 μg/g(pH7.0),吸附能力分别提升了24.6%和9.1%(p<0.05)。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超微粉碎对竹笋壳粉中羟基,糖类亚甲基以及木质素中芳香族化合物没有影响。同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超微粉碎造成粉体颗粒表面呈蜂窝状。故超微粉碎处理能够较好的维持竹笋壳粉的基本组成成分,并改善其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8.
以毛竹竹屑为原料制备竹粉膳食纤维。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对不同超微粉碎时间的竹粉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用国标检测等方法研究超微粉碎对竹粉膳食纤维对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微粉碎处理制备的竹粉膳食纤维,其主要成分均是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75%以上),且随着粒径越小,IDF含量下降,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含量升高,粉碎4 h的微粉D50达到32.44μm,粒度分布集中在2050μm,之后随着粉碎时间的增加,颗粒开始发生团聚,粉碎时间在5、6 h的微粉其D50分别达到45.22μm和44.60μm;经超微粉碎后,膳食纤维各功能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原粉相比,竹粉膳食纤维微粉对NO2-的吸附量、对胆酸钠的吸附量、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等性质均有一定的提高。因此,一定程度的超微粉碎有利于竹粉膳食纤维功能性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超微粉碎对小麦胚芽膳食纤维物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超微粉碎对麦胚膳食纤维的持水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以及麦胚全粉水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有助于麦胚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和膨胀力以及麦胚全粉水溶性的增大,而阳离子交换能力却因微粉碎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程明明  黄苇 《现代食品科技》2016,32(38):247-253
本实验以西番莲果皮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干法超微粉碎和湿法超微粉碎进行改性处理,并对改性后的膳食纤维进行形貌观察和理化性质测定。电镜扫描结果显示经两种方式改性后,膳食纤维的组织结构都有破坏,且湿法更严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改性后的膳食纤维羟基所在峰位均发生一定的蓝移,促进了羟基基团的暴露;X衍射结果显示改性后的膳食纤维晶区并未发生改变;膳食纤维改性后,持水力、膨胀力、水溶性和SDF溶出率都有所增强,尤其是经湿法改性持水力由6.739 g/g提高到20.085 g/g,增加了198.04%;但改性对阳离子交换能力影响不大;膳食纤维改性后,对脂肪酸、胆固醇、亚硝酸根离子和胆酸钠的吸附能力都有提高,且湿法强于干法。整体而言,这两种超微粉碎法对膳食纤维的改性都有效果,并且湿法对多数指标的改性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强于干法。  相似文献   

11.
添加适量藕渣粉和藕汁,采用直接发酵法生产法式小面包,在预实验确定法式小面包的基本生产配方及工艺要点的条件下,对关键原辅料用量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最终确定糕点粉、藕汁、藕渣粉、食品添加剂(面包改良剂和单甘酯混合物,重量比为2:3)的最佳用量分别为20%、21%、6%、1.5%,生产的莲藕膳食纤维法式小面包比容、色香味、口感及质构纹理俱佳。   相似文献   

12.
莲藕残渣中纤维素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以莲藕残渣为原料,以淀粉酶水解淀粉,碱液浸提法制备纤维素进行了研究,确立了制备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确立了最佳脱色条件。对褐变原因作了分析,用丙酮:水(8+2)提取鞣质,减少褐变程度和减少脱色剂用量。产品纤维素含量65%,色泽好,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为莲藕残渣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研究香蕉不可溶膳食纤维(IDF)的理化性质,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其通便功能。结果表明,香蕉IDF的持水力、膨胀力和容积密度分别为11.91 g/g,9.66 m L/g和0.345 g/m L,电镜观察IDF为长条片状纤维,结晶度为66.14%。香蕉IDF的单糖组分包括鼠李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小鼠通便实验结果表明,香蕉IDF具有通便功能,在4 g/(kg·BW·d)的喂饲剂量下,具有促进便秘模型小鼠小肠蠕动的作用;在1 g/(kg·BW·d)的剂量下,显示出缩短首便时间、加快排便速度的效果。香蕉IDF对小鼠粪便含水量有显著影响,并且呈现量效关系。研究得出,香蕉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润肠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莲蓬不溶性膳食纤维(LIDF)的高温改性工艺,分析改性对其理化和应用特性的影响。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为指标,优化LIDF高温改性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75(g/m L)、处理温度115℃、处理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改性所得产品中SDF含量达4.33%。通过理化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改性后膳食纤维的溶胀率、持水性和胆酸钠吸附能力显著增强(p<0.05),持油力明显降低(p<0.05),并呈现为剥落分散片层状。LIDF的添加仅显著影响挂面的硬度和凝聚力(p<0.05),而对酥性饼干的硬度和酥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LIDF经改性后,在挂面中添加量由3%增加至5%以及在饼干中添加量由6%增加至8%均未显著改变产品的质构特征(p>0.05)。LIDF添加能增强产品的苦味、涩味和回味-B,而改性能减弱其对产品滋味的影响。高温改性能有效改善LIDF在挂面和酥性饼干中的应用品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莲藕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初步探析多糖的理化特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均质转速为影响因素,以莲藕多糖提取得率为响应值建立三因素三水平回归模型。基于回归模型分析和验证实验确定莲藕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9℃、提取时间121 min、均质转速11800 r/min,该条件下的多糖得率预测值为5.64%,实际值为5.88%。莲藕粗多糖经Sevage法脱蛋白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增强,其分子量小于24.2 ku且主要由吡喃型单糖组成。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温高压、蒸煮、超声三种手段分别对小米水溶性膳食纤维进行物理改性,以探究不同物理改性对小米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小米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化学基团无明显变化,表面出现裂痕,结构疏松多孔,有团聚现象,热稳定性上升,持水力、水膨胀力、持油力、结合脂肪能力均得到提高,其中经超声处理后四种能力提高最为显著(P<0.05),分别提高101.82%,36.67%,63.86%,33.08%;通过测定处理后的水溶性膳食纤维总抗氧化能力,发现经超声处理后的水溶性膳食纤维总抗氧化能力较强(P<0.05)。综上所述,三种物理改性手段均对小米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特性具有一定影响,其中经超声处理后的小米水溶性膳食纤维理化性质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微粉化处理对豌豆粉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影响。对5个不同粒径大小的豌豆粉进行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微观形貌、基本成分含量、持水力、膨胀力、水溶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微粉化程度的增加,豌豆粉平均粒径逐渐减小,粒径分布范围逐渐变窄,比表面积增大,粉体更加均匀;豌豆普通粉经微粉碎后,粉体粒径减小,水分含量降低,损伤淀粉含量增加,持水力、膨胀力降低,但仍保持了一定的吸附水分的功能特性,水溶性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莲藕渣为原料,利用碱结合蛋白酶的方法提取莲藕渣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碱液浓度为5%,碱提温度为70℃,碱提时间为90min时,碱提效果较佳;而酶用量为0.3%,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90min时,酶解效果较好,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可以达到26%。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红花籽粕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部分理化性质和其吸附特性,以红花籽粕为原料,分别考察碱-酶法、酶-高温蒸煮法、碱-高温蒸煮法3种不同改性方式对其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等部分理化性质及对葡萄糖、阳离子、胆固醇和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高温蒸煮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碱-高温蒸煮法改性的红花籽粕SDF的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最佳,分别为5.58 g/g、3.98 mL/g和4.38 g/g;对葡萄糖吸附能力为16.08 mmol/g,在1% NaOH添加量为1~4 mL时,阳离子吸附效果最佳;在pH为2和7时,对胆固醇吸附能力分别为7.68 mg/g、10.14 mg/g,对亚硝酸盐吸附能力为56.43 μg/g、30.53 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