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章讨论了几种地表油气化探常用指标的使用方法,结合在大港羊二庄等地区的应用效果及勘探模式研究,重点论述了目前地表油气化探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地表油气化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地位与作用前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30年代,德国学者劳伯梅耶和前苏联学者索柯洛夫创造了气测法,揭开了油气化探发展的序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方法指标,用于检测地表环境中与烃类微渗漏有关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变化,检测地表微量油气信息的化探实验测试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地表化探异常评价深部含油气性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尽管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尚无法准确评价油气藏的含油气层系、埋藏深度及其规模,然而国内外勘探实践结果证明,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在区域含油气性评价、检测圈闭构造中的直接油气信息、钻探靶区优选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勘探手段,对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常规油气勘探方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从现有研究和应用成果来看,无论在陆地还是海洋,油气化探技术与常规油气勘探方法相结合在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由于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具有廉价、快速、直接等特点和优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方法技术的不断创新,其在我国未来几十年油气勘探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表油气化探:老技术的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油气化通过识别烃类导致的变化,探测由气藏的位置,化探方法包括观察可见油气苗(宏观油气渗漏),识别痕量油气苗(微观渗漏),观测油气透发的一些变化,虽然早在30年代就已出现了地表油气化探方法,但直到近10年才因其在勘探上的应用而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4.
刘崇禧  汪怀 《石油学报》1990,11(3):34-40
化探是油气勘探的方法之一,在找油气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地表检测油气微渗漏形迹具有多解性。本文从化探工作布署原则、野外采样方法、数据电算处理、综合研究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化探资料中提取油气信息的技术与方法,提高了化探预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烃类垂向微运移及近地表地球化学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油气化探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烃类的垂向微运移,这种运移是指深部油气藏的烃类可以通过盖层及其上部地层运移到近地表,形成用现代高精度仪器足以检测到的与背景有显著差异的化探异常。以鄂尔多斯盆地某油气开发区实测化探资料为基础,论述烃类自油气藏垂向微运移至地表的证据,探讨由烃类垂向微运移引起的近地表地球化学效应,并建立有效的判别模式,应用于研究区化探异常的含油气性预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地质效果,在化探异常范围内多口井钻获商业油流,证明深入研究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可以为油气钻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油气化探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配合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普查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近20年油气化探的成果表明:在已知油气藏(田)上方有较好的化探异常显示,异常模式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化探技术在未知区油气远景的预测评价、油气化探异常的圈定和评价等方面效果良好,许多化探异常经钻探后证实具有工业油气流;井中化探技术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的油气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地球化学特征与受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的系统研究,并与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比较,认为该盆地整体上具中高背景、较均匀地化场特征。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的形成是各种地质作用和近地表沉积物性质、地形地貌景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油气源是地表化探指标浓度变化和异常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地表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主控因素,但不同的来源具有不同的组分特征和异常组合特征;构造运动是烃类离开油气源区,向储集层运移和纵向运移的主要动力,不同的圈闭类型对地表化探异常的组合形式或异常模式起着控制作用;而近地表沉积物性质和地形地貌景观条件是影响油气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和油气化探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积雪油气化探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化探取样介质主要是近地表土壤和地下潜水,而以积雪为取样介质的化探方法研究国内、外很少报道。选择西北某已知油气藏上方积雪进行了顶空气、荧光等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积雪顶空气甲烷(DC1)、荧光F360、F405等指标的应用效果良好,显示出积雪油气化探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良好应用前景。积雪样品和土样三维荧光特征基本一致,表明积雪样品可以有效应用于油气化探中的油气属性判别。雪是"天外来客",在一定区域内,可以认为雪中烃物质分布是均一的,雪中烃物质含量背景也基本相同,不存在明显差异性。累积到一定厚度的雪对下伏微渗漏的烃起到封盖作用,有空隙间隙且有吸附性的积雪,对深部微渗漏至近地表的烃类起到了吸附、累积、富集作用。冬季近地表土壤中对烃类微渗漏起到"干扰"的微生物作用处于最小态,因而,雪样油气化探异常的干扰因素相对土样要少,这为采集和分析雪介质,并进行油气化探异常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使用多元统计方法,从目前通用的30个油气化探指标中,筛选出适合于塔北地区的10项生产指标;提出了本区油气化探的三个主因子,并分别解释为:地表风化剥蚀、油气聚集、油气藏边界因子。  相似文献   

10.
使用多元统计方法,从目前通用的30个油气化探指标中,筛选出适合于塔北地区的10项生产指标;提出了本区油气化探的三个主因子,并分别解释为:地表风化剥蚀、油气聚集、油气藏边界因子。  相似文献   

11.
油气化探技术在评价沉积盆地的含油气远景 ,指示有利的勘探靶区 ,验证含油气构造等方面均发挥一定的作用 ,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较明显的地质效果。作者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近地表油气化探实际 ,分析了影响化探指标浓度的多个因素 ,认为 :造成盆地地球化学背景和局部指标浓度偏低或偏高 ,给地球化学背景的分析和局部化探异常的确定带来了很大困难 ,因此必须对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最大限度地抑制和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 ,提高鉴别真假异常的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化探油气信息可信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近十年来,实验测试技术取得较大进展,有力推动了油气化探技术和学科的进步。微渗漏模拟实验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烃类垂向微运移并形成地表化探异常是近地表油气化探的基础理论,但是,由于烃类垂向微运移过程极其复杂,诸多因素对其产生影响,理论研究与实际测量结果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还没有较完善的正反演模型,使相当多的勘探专家排斥油气化  相似文献   

13.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解释评价的思路走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油气化探已由地表化探进入了井中化探、三维化探领域,并且在区域勘探、区域评价、三维详查、储层评价等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油气化探解释评价技术的发展,指标的优化、异常的确定、异常的筛选、地质-地球化学拟合、信息的挖掘及综合评价构成了当前全新的油气化探思路。  相似文献   

14.
K-V指纹技术在苏北盐城凹陷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建  邓平 《中国海上油气》2004,16(5):298-301,305
K V指纹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逐步受到重视的一种油气化探技术。利用测试得到的C5~C16 的大量烃类信息 ,可以发现深部油气垂向微渗漏在近地表形成的异常 ,判别烃源岩及储层 ,并进行油 (气 )源对比。文中以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某探区为例 ,从井中化探与地表化探两方面对该技术在判别烃源岩和储层 ,以及依据化探异常圈定勘探靶区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地表化探异常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存在两类地表化探异常带:一类为油气沿嫩末运动形成或复活的断裂运移至地表所致,具有物上气仍然活跃的特点;另一类为油气通过微渗漏所形成,具有ΔC、酸解烃及物上气高异常的特点.桑树台断裂和双龙构造上方的地表化探异常带为第一类成因;后五家户及四五家子气田上方的化探异常带为第二类成因.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主办,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拟于2012年9月下旬在江苏无锡举行。会议设有以下主题:油气化探理论与实践;不同地表景观条件下的油气地球化探;海上油气地球化学勘探;非常规(页岩气、煤层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近地表油气化探干扰因素及抑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化探技术在评价沉积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指示有利的勘探靶区,验证含油气构造等方面均发挥一定的作用,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较明显的地质效果。作者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近地表油气化探实际,分析了影响化探指标浓度的多个因素,认为:造成盆地地球化学背景和局部指标浓度偏低或偏高,给地球化学背景的分析和局部化探异常的确定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必须对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最大限度地抑制和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鉴别真假异常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化探油气信息可信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某坳陷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勘探新区之一,为一人型冲积戈壁平原,地表卞要为砾石、沙上覆盖,含部分盐碱沼泽,而积约5 X 104km2。为配合油气化探详查,刘一因采样所能引起的干扰因素作了初步的试验,提高了该区油气化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地表油气化探技术根据油气微渗漏在地表的异常显示特征预测深部油气藏,已经有70余年历史。大多数人都认可油气藏能发生油气微渗漏这一自然现象,但对深部油气藏与地表化探异常之间的复杂关系尚存疑虑。十屋断陷已知油气藏油气微渗漏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各项化探指标均为低背景非均匀地球化学场特征,异常点浓度较高;与油气藏有关的异常呈环状或复杂环状形态,受断层和盖层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异常为条带状或块状形态。油藏和油气藏微渗漏异常特征不同,气田上方异常强度低,为简单环状;而油气田上为复杂环状(环内也有部分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20.
地球化学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即油气化探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历程,根据油气化探原理,近地表烃气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游离烃、吸附烃和溶解烃,油气化探的最初设想,就是要直接检测游离烃,由于受当时采样和分析技术的制约,该方法没有得到成功地应用,于是开始开发土壤样品吸附烃气及其相关伴生物质的检测手段。20世纪90年代初,我处引进并发展了现场采集且直接进样的游离烃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实现了采集,分析、处理解释现场化,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其快速,经济、实效的特点,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