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的文学著作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以自己常年生活的印第安部落为背景,描绘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生活。西尔科作品展现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紧密关联,其独特的视角引起各国学者对此深入研究,主要围绕女性主义、生态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内容。着重探究西尔科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分别以《绿松石矿脉》和《典仪》两部经典著作为例,论述印第安人的整体生态思想与社会生态等内容,并从“地方”与“全球”两个层面分析西尔科生态思想及其对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包头钢铁厂(以下简称包钢)为例,分析了融媒体给企业文化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四个层面提出融媒体赋能企业文化传播的路径:一是转变企业文化传播思路;二是注重文化传播内外双向融合;三是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四是打造融媒体宣传管理团队。  相似文献   

3.
城市媒体色彩传播,其本身就承载着城市媒体传播的符号与信息,同时也关系着城市媒体的传播效果。而国内,城市媒体色彩传播起步晚,较少能上升到整体规划层面,对城市的传播效果以及其品牌塑造产生负面影响。故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相当程度的必要性。本文分别阐述城市媒体论(理论支持)、城市媒体色彩传播概述,通过简略案例剖析城市媒体色彩传播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4.
将案例教学方法引入“编译原理”课程的纯理论教学中来,在秉承其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实际,发挥案例教学的潜在优势,辅之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促进了教学相长,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传媒中的“逆反”。即种种“逆反心理”能否消解。直接影响受众的心理平衡和信息接受。如何能消解“逆反”。实现最积极有效的信息传播。是当前媒介研究关注的热点。文中从引导者形象到引导内容、情境以及对象等特征的诸多方面对传媒“逆反”进行了解析、探求,并结合电视媒体“以人为本”的传播特色,提出了开拓电视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传播;挖掘新闻意义。实现意见汇聚;凸显电视媒体的现代气质;以及人性化的意见沟通与互动式的交流魅力等一系列关于电视新闻传播的启示,为当前电视新闻的消解“逆反”、有效传播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印度之行》是一部研究福斯特的殖民主义叙事的重要文本。笔者试图从《印度之行》“他者”话语的解读入手,表明“他者”话语是福斯特带有殖民主义意识的主观产物,其借“他者”话语的建构,希望实现对西方文化自我认同的确立,从而发掘“他者”话语背后的宗主国与印度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关系。  相似文献   

7.
《印度之行》是一部研究福斯特的殖民主义叙事的重要文本。笔者试图从《印度之行》“他者”话语的解读入手,表明“他者”话语是福斯特带有殖民主义意识的主观产物,其借“他者”话语的建构,希望实现对西方文化自我认同的确立,从而发掘“他者”话语背后的宗主国与印度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关系。  相似文献   

8.
宣传片是多媒体的社交活动下的产物,具有多模态、多符号系统的特点,其语言文字、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在意义构建中的作用最为显著。因此,单一语言模式的分析是不够的。以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会活动中江西宣传片英文版为例,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视角,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探讨分析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意义,采用弱化文化差异、契合语境灵活处理、多模态融合和声形对应来传播区域形象和文化意义,可促进宣传片语言文本符号翻译和非语言符号之间的融合,增强受众的认可,推动地域文化传播,从而实现有效对外传播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手机因其移动性、便捷性的独特优势而备受众多学者关注,本文从“手机媒体”的界定,手机媒体的市场经营及其产业发展,手机媒体传播机理,手机媒体的自律与他律,手机媒体文化等个五个方面对手机媒体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做一简短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对外新闻报道政治内容较强、经济层面报道失衡、对外新闻报道视角狭窄。具体的解决策略是:树立新的传播理念;塑造媒体形象打造坚强媒体品牌;拓宽传播渠道,增强对外媒介技术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根据语言交际理论,突破语言层面,激活学习英语兴趣,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语言是一种载体,一种交际工具。语言层面——语言形式只是一种语言外壳,要激活学习英语兴趣,就要在语言交际中进行。如果在研究语言形式下学英语, 必然导致中式英语——“死”英语,而不是“活”英语了。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建构的舆论生态下,高校危机传播能力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应当包括理性认识网络舆论的能力、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变动的能力、运用媒体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和配合舆论应对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危机传播理念、危机传播制度建设、媒体资源状况、危机传播人员素质四个层面来看,当前我国高校危机传播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高校要提升危机传播能力,需要开辟多元沟通渠道,培育新媒体意见领袖,及时满足网民信息需求,将高校师生纳入危机传播主体,建立常态化的危机传播制度,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转型升级为地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目前,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及保护方式面临诸多挑战,而新媒体动画这种新兴的媒体传播方式,可以更生动地表现地方传统文化,助力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通过分析及研究新媒体动画在地方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优势,提出地方传统文化通过新媒体动画实现传播及保存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建构的舆论生态下,高校危机传播能力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应当包括理性认识网络舆论的能力、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变动的能力、运用媒体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和配合舆论应对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危机传播理念、危机传播制度建设、媒体资源状况、危机传播人员素质四个层面来看,当前我国高校危机传播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高校要提升危机传播能力。需要开辟多元沟通渠道,培育新媒体意见领袖,及时满足网民信息需求,将高校师生纳入危机传播主体,建立常态化的危机传播制度,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传播效果早期研究的一个理论,“枪弹论”因其夸大媒体操纵功能与简单的传受关系,被后来新的研究成果取而代之。然而在我国“养生热”的现象中,尤其是在“张悟本”媒介事件中,可以重新看到“枪弹论”效果的痕迹。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养生观念的普及、市民相关知识的缺乏、医疗费用的居高不下以及信息传播的不对称等,是当今健康传播中屡屡出现“枪弹论”回归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媒介素养的角度提出了健康传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试图从宗教兼之殖民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几方面解读文本,挖掘《鲁滨孙漂流记》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对《人民日报》负面报道刊载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对媒介实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负面报道是实现“舆论监督”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无论是从传播的效果,还是从传播的功能以及十七大报告对媒体的要求来看,《人民日报》都应该增加负面报道的数量。并且负面报道在版块、内容分布上也应兼顾多方面以求均衡。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试从传播模式和媒介发展的角度对巢湖民歌传播进行研究,依据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新媒体传播的不同对巢歌的传播特点和现状进行描述。同时对影响巢歌传播的因素进行分析:巢湖民歌的生态环境变迁;巢湖民歌传承人媒介素养的影响;巢湖民歌传播内容、形式的限制;巢湖民歌传播工具的影响;地方媒体责任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绿色”一词及与之相关的词语在媒体语言中日渐流行,值得关注。本文试从词汇发展的角度说明“绿色”一词流行的原因,同时分析它由单纯的颜色义引申出的一些新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形象片是公众了解大学的窗口。基于主体间性理论,分析大学形象片的创作机理,可为形象片认同建构提供思路。研究发现,大学形象片是主体间交互的产物:高校通过形象片为受众提供认同的“凝视”,创作团队通过“聆听”场域传播大学精神,受众通过数字媒体平台的并置性互动完成对大学形象的认知甚至二次创作。由此,一部好的大学形象片往往凸显“主体间性”:在内容层面高校、创作团队与受众共享大学形象之意义;在语境层面又合力构建对话空间,实现对大学形象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