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垃圾邮件的严重危害性,已经使得对它的防范不再仅仅是某几家邮件服务提供商的“增值服务”,全面唤醒公众意识,建立法律制度,全行业协调一致、共同出击才是对症良方。  相似文献   

2.
《信息网络安全》2003,(9):40-40
第一条【目的】为了保护我国电子邮件用户的正当权益,促进电子邮件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互联网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合理利用,中国互联网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员共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协会成员开展电子邮件服务,适用本规范;其他主体根据自愿的原则,接受本规范的约束。 第三条【垃圾邮件】本规范所称垃圾邮件,包括下述属性的电子邮件:(一)收件人事先没有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3.
从启动“阳光绿色网络工程”到开展“网上垃圾国际清扫日”;从出台《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到成立垃圾邮件举报受理中心;从建立反垃圾邮件综合处理平台到推出符合标准的“绿色邮箱”——[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垃圾邮件可以说是因特网带给人类最具争议性的副产品,它的泛滥已使整个因特网不堪重负。归纳起来有以下危害。  相似文献   

5.
6.
微软、雅虎、美国在线三大电子邮件服务巨头合作的“发信人身份识别”技术能否让垃圾邮件从我们身边走开?  相似文献   

7.
8.
9.
许逸 《福建电脑》2006,(7):151-152
介绍了目前垃圾邮件过滤产品主要采用的核心技术,并具体介绍一款实际应用的过滤产品的设计实现。该过滤产品基于Linux平台,过滤模块的顺序对过滤器的性能和效果影响较大,该系统提供一种实现的思路。最后给出系统的使用数据。  相似文献   

10.
11.
比比蓝 《软件》2003,(7):39-41
中国互联网协会前不久公布了我国首次垃圾邮件调查的结果。统计调查显示,我国网民收到的邮件中,竟有一半以上是垃圾邮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网民平均每周收到16封电子邮件,其中垃圾邮件占到8.3封。调查还发现,由于一些邮件服务器中的匿名转发功能没有关闭,被垃圾邮件的发达者利用,约有76%的垃圾邮件无法追查到真正的发送者。看来我们的网络世界正逐渐被这许多无形有垃圾所充斥。且偶敢肯定每一位网民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这些垃圾的侵袭,该怎么办呢?请看我们提供的完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垃圾邮件日益猖獗,给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危害。该文主要分析垃圾邮件的形成原因,介绍了当今较为成熟的反垃圾邮件技术,并通过实际案例讲解了反垃圾邮件网关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新风尚     
  相似文献   

15.
16.
时值2004年初,有关垃圾邮件的问题早已不再是一个单一的道德、法律或技术难题。当各种单一的手段都无法解决时,面对它、接受它,似乎就是不可避免的选择。这样的结局令人沮丧。但问题当然要比这复杂的多,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围绕垃圾邮件,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活跃其中的包括了发送商、购买商、立法者、普通用户、反垃圾邮件的IT厂商等多个主角。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信件源的垃圾邮件过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众所周知,垃圾邮件问题已经是当今网络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大量无用,甚至有害的信件在网络传播,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网络资源,而且还严重威胁到邮件系统用户信息的安全,对邮件服务器本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保护内部邮件服务器,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垃圾邮件对邮件服务器的破坏是该文将讨论的主题。文章将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基于信件源的邮件过滤来自动地实现对邮件服务器的保护,并且对基于这种方案的反垃圾邮件技术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因特网的不断普及,我国的电子邮件E-mail用户数呈指数级增长,E-mail服务是所有Internet服务中最基本的服务,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用户使用E-mail服务。E-mail服务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随着免费电子邮件的普及发展和易于获取,它也  相似文献   

19.
垃圾邮件的入侵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垃圾邮件日益猖獗。为了有效地对垃圾邮件加以打击和防范,该文简单阐述了垃圾邮件的定义和历史,并详细介绍了邮件用户日常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ZDNet 《网络与信息》2011,25(9):62-63
如果正常信息被垃圾邮件过滤器误判的话.就可能发生严重的问题。举例来说.求职失败、心情感到郁闷甚至丢失业务都属于可能出现的情况。现在.在本文给出的要诀帮助下.广大用户可以保证发送的所有正常信息都到达预定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