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我国油菜籽和菜籽油的生产、进出口及供需情况,以期为我国菜籽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近年,我国油菜籽收获面积相对稳定、产量小幅增长,但在全球占比呈下降趋势;我国油菜籽压榨出油率低于其他菜籽油主要生产国,油菜籽压榨量和菜籽油产量在全球占比也呈下降趋势。2008年及以后,我国每年油菜籽进口量均在100万t以上,出口量均不到0.5万t。2018—2020年我国菜籽油进口量均在100万t以上,出口量3年累计不足3万t。我国油菜籽、菜籽油进口的最主要来源国是加拿大,2016—2020年间我国进口的油菜籽和菜籽油来自加拿大的分别占90%和70%。将我国油菜籽净进口折油与菜籽油净进口量合计考虑,2020/2021年度该数值达359万t。我国对油菜籽及菜籽油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国内油菜籽和菜籽油产量难以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进口。相对紧张的耕地资源对油菜生产的限制与乡村小榨坊菜籽油特殊市场的存在也是我国油菜产业的重要特点。对外,我国应对具有油菜生产潜力的国家进行长远投资,以丰富油菜籽和菜籽油的进口来源;对内,应重视国内乡村地区对小榨坊菜籽油的需求,并对其工艺和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旨在为制备不同风味品质的菜籽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感官风味品质评价、电子鼻分析、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GC/MS)等手段,研究了微波处理对菜籽油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能输入总量和输入强度均影响菜籽油感官风味品质;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浓香菜籽油与非浓香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具有相似性;非浓香菜籽油主要风味物质有23种,包含醛类物质7种、硫类物质5种、醇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2种、酯类物质2种、杂环类物质2种、烯烃类和酚类物质各1种,为非浓香菜籽油提供辛辣味、脂香味、青草味和花香味等风味;浓香菜籽油中主要风味物质有13种,包含硫类物质5种、杂环类物质3种、醛类物质2种以及酚类、醇类和酸类物质各1种,主要赋予浓香菜籽油辛辣味、烤香味、焙烤味和脂香味等风味。综上,微波预处理技术对菜籽油的风味有显著影响,随着微波能的输入,菜籽油风味由主要以硫苷降解物和氧化挥发物为主导的辛辣味、脂香味、青草味、花香味,转变为以硫苷降解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和氧化挥发物为主导的辛辣味、烤香味、焙烤味和脂香味。  相似文献   

3.
菜籽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富含油酸、亚油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胡萝卜素和菜籽多酚等功能性物质,营养价值高,因其独特的风味备受欢迎,但不同的加工技术对菜籽油品质具有较大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菜籽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加工技术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机制,旨在为进一步优化菜籽油加工技术,提高油品质量和促进菜籽油的适度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顶空萃取富集预榨菜籽毛油、浸出菜籽毛油、一级菜籽油、冷榨菜籽油和脱皮冷榨菜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和初步分析发现,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烃、酮等)、杂环类物质是构成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2-甲代-1-丙烯基-氰、5-己腈、1-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基丙氰、2-苯基乙基异硫氰酸酯是主要硫甙降解产物;反2-反4-庚二烯醛、反2-反4-癸二烯醛、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壬醛等醛类物质是氧化挥发物中的主要成分。加工工艺对菜籽油风味影响显著,经高温蒸炒、压榨获得的预榨毛油中杂环类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菜籽油。毛油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水等处理后,一级油中产生的醛、醇、酮、烃等氧化挥发物种类增多,相对含量提高;在一级油中未检测到硫甙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国产菜籽供应紧张,我国的油厂大量加工进口菜籽和毛菜油.由于进口菜籽与国产菜籽在含油率、含水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本文结合油脂加工企业的生产实践经验,对进口加拿大菜籽和欧洲菜籽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介绍并分析生产浓香型菜籽油的技术,探讨了影响浓香型菜籽油的香味因素,最后对浓香型菜籽油精炼脱胶新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提高浓香型菜籽油生产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浓香型菜籽油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浓香菜籽油因挥发性风味物质产生的独特香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文从该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提取方法、检测技术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对其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论述,为优化和建立浓香菜籽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引进不干胶标签印制技术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干胶标签印刷已进入发展黄金时期,而国内的不干胶标签印刷机的制造也从无到有,在规格、品种、性能等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赶上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志江 《中国油脂》2004,29(1):23-25
介绍了陈化菜籽油的特点,分析对比了非陈化油与陈化油在精炼过程中各工段的工艺参数对油品的影响,在总结陈化菜籽油部分精炼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适当调整脱色、脱臭工段工艺参数,可以将陈化菜籽油加工成品质优良的高级食用油。  相似文献   

10.
陈秋冰 《中国油脂》2021,46(2):5-10
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温度、50%柠檬酸添加量、加水量4个因素对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的最优条件为超声时间15.5 min、超声温度45℃、50%柠檬酸添加量4%(以油质量计)、加水量4%(以油质量计),在此条件下脱胶后浓香菜籽油中磷脂含量为4.06 mg/100 g,脱磷率为92.11%,总酚含量为42.08 mg/100 g。在传统脱胶工艺条件下,即3%水(以油质量计),55℃下搅拌20 min后沉淀24 h,浓香菜籽油中磷脂含量为39.48 mg/100 g,脱磷率为23.31%,总酚含量为62.17 mg/100 g。经GC-MS分析,超声波辅助水化脱胶的浓香菜籽油中鉴定出27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主要呈味物质为硫甙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油菜籽干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和消费国,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还在不断增长.但我国油菜籽干燥机的应用还不普遍,一些实际使用的干燥技术还相当落后.分析了仓式固定床干燥机、滚筒式干燥机、流化床式干燥机、混流式粮食干燥机以及微波干燥等典型油菜籽干燥机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对今后发展油菜籽干燥机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双低油菜籽油脂加工副产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双低油菜籽油脂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着重介绍了其主要副产品菜籽粕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并对芥子碱、单宁、植酸和硫代葡萄糖甙等有毒有害成分的抗营养作用以及副产品中一些活性物质和天然抗氧化性物质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油菜籽加工业的现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世界和中国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油菜籽产量持续增长,推动了中国油菜籽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对中国油菜在种植,品种培育和油菜籽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着重对几种油菜籽制油新工艺及关键设备进行了系统地介绍.  相似文献   

14.
袁桥娜 《中国油脂》2020,45(8):32-38
采用传统工艺(蒸炒、压榨工艺和蒸炒、压榨、脱胶工艺)和美拉德生香工艺分别制备菜籽油(菜籽油甲、菜籽油乙和菜籽油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3种工艺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和相对活度值确定对3种菜籽油风味贡献最大的物质。结果发现:菜籽油甲、菜籽油乙、菜籽油丙分别鉴定出18、29、21种挥发性成分;菜籽油甲、菜籽油丙的整体风味评分接近,略高于菜籽油乙;菜籽油甲、菜籽油乙风味成分中腈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菜籽油丙,而吡嗪类和醛类物质含量明显低于菜籽油丙;对菜籽油甲、菜籽油乙、菜籽油丙风味贡献最大的物质分别为2-噻吩甲醛、3,5-二乙基-2-甲基吡嗪和3-甲基丁醛。  相似文献   

15.
油菜籽加工工艺技术经济分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川 《中国油脂》2004,29(6):14-19
对油菜籽制油的几种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对未来5年内中国油菜籽加工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表明,脱皮制油新工艺的产出投资比和吨料加工利润均比未脱皮制油工艺高.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完善、成熟、推广和使用,我国油菜籽加工业的规模将向大型化发展,油菜籽的加工企业将更加重视油菜籽(特别是双低油菜籽)的综合加工利用和菜籽油的深加工.而目前的预榨-浸出制油工艺以其设备投资小、见效快等优点,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将为我国多数油菜籽加工企业所采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行业,尤其是大豆蛋白加工产业的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为更好地引导大豆蛋白加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大豆蛋白加工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从原料、产业链、加工企业及市场需求等4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大豆蛋白原料供需、加工企业规模、产品结构等方面情况,分析了大豆蛋白产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大豆蛋白加工产业中存在竞争优势,提高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自给能力,研发高附加值的大豆蛋白产品,有利于形成与进口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从而促进我国大豆蛋白产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大豆的发源地,其种植历史距今已有5 000多年。大豆油是中国人特别是北方人民生活中的主要食用油之一,主产东北诸省及华东、华北、西北和中南各地区,行销全国,大豆油在食用油整体所占比例保持在40%左右。非转基因概念成为近来消费者对食用油关注的一大新热点,我国非转基因小包装大豆油越来越为更多的消费者所青睐。非转基因大豆油产品独特的风味和营养特点、多样化的发展、以及优异的产品力和市场溢价能力,将是推动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产业链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菜籽和米糠的理化特性,结合传统菜籽、米糠制油的工艺,设计出一套菜籽、米糠一体的膨化浸出制油工艺,重点阐述了菜籽、米糠重叠工段的主要操作参数和要点.该制油工艺可以增加企业开工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