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乐钱  吴炜  来永彪  孙宏飞 《轧钢》2020,37(2):89-91
针对齿轮用20CrMnTi圆钢硬度偏高会造成锯切效率低、磨损消耗严重或剪切开裂等问题,采用控制轧制工艺,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下20CrMnTi圆钢金相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随终轧温度降低,20CrMnTi圆钢组织中铁素体及珠光体增多,硬度逐渐降低。终轧温度降低40 ℃以上时,圆钢组织为铁素体与珠光体,硬度在200HBW以下,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徐乐钱  吴炜  来永彪  孙宏飞 《轧钢》2007,37(2):89-91
针对齿轮用20CrMnTi圆钢硬度偏高会造成锯切效率低、磨损消耗严重或剪切开裂等问题,采用控制轧制工艺,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下20CrMnTi圆钢金相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随终轧温度降低,20CrMnTi圆钢组织中铁素体及珠光体增多,硬度逐渐降低。终轧温度降低40 ℃以上时,圆钢组织为铁素体与珠光体,硬度在200HBW以下,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CCT曲线和实验室控轧控冷工艺试验,研究了440 MPa级船体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CCT)过程的相变以及组织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在较宽的冷速范围内容易得到贝氏体组织,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试验钢的强韧性得到提高。轧后空冷条件下,试验钢得到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韧性较好,但强度富余量相对较小。轧后加速冷却,试验钢的强度得到明显提升。模拟卷取温度为550 ℃时,试验钢的强韧性相对更好。综合分析,较优的控轧控冷工艺参数为:终轧温度840 ℃,轧后冷速(20±5) ℃/s,卷取温度550~560 ℃。  相似文献   

4.
42CrMo钢轧制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轧钢厂生产的Φ100 mm以下规格42Cr Mo钢热轧态硬度超标现象,研究了常规轧制工艺和控轧控冷工艺,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42Cr Mo钢金相组织与硬度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将终轧温度控制在830~850℃,轧后保温罩冷却速率控制在0.1~0.2℃·s-1,出保温罩温度控制在400~500℃。结果表明:采用常规轧制工艺,42Cr Mo钢的硬度值普遍在290~330 HBW之间,金相组织主要为贝氏体;采用控轧控冷工艺,42Cr Mo钢的硬度值可控制在220~260 HBW之间,金相组织为铁素体与珠光体;通过优化在线轧制工艺参数,42Cr Mo钢热轧态硬度满足了标准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钢材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热模拟试验测得42CrMo钢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当冷速小于0.3℃/s时,42CrMo钢以发生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为主,可获得硬度小于308 HBW的组织;当冷速大于0.3℃/s时主要发生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不发生明显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硬度值较高,确定现场生产42CrMo钢轧材冷速应控制在0.3℃/s以下为最优。依据动态CCT曲线,对规格为φ78 mm和φ50 mm的两种轧材进行轧制试验,分别采取有保温装置和无保温装置两种冷却方式。结果表明:通过增加保温装置,轧后冷速降低,轧材硬度下降;φ78 mm规格轧材轧后冷速小于0.3℃/s,硬度降低至257 HBW。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定SKS51钢合理的轧后冷却工艺,在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了其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终轧温度(900℃)相同时,冷速小于1.5℃/s,室温组织全部为珠光体;冷速大于15℃/s,组织全部为马氏体。冷速(0.7℃/s)相同时,随着终轧温度降低,相变开始转变温度升高,硬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制定SKS51钢合理的轧后冷却工艺,在Gleeble 3800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了其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终轧温度(900℃)相同时,冷速小于1.5℃/s,室温组织全部为珠光体;冷速大于15℃/s,组织全部为马氏体.冷速(0.7℃/s)相同时,随着终轧温度降低,相变开始转变温度升高,硬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齐楠  杜忠泽  路超  朱晓雅  王庆娟  周民 《轧钢》2007,37(4):46-50
控轧控冷是先进轴承钢的重要生产工艺。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G20CrNi2MoA轴承钢进行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热模拟试验,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冷却速率对G20CrNi2MoA优质滚动轴承钢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确定了开轧温度900 ℃、变形量30%的条件进行轧制,终轧后以5 ℃/s的冷却速率冷却到650 ℃,再以2 ℃/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室温的控轧控冷工艺。该工艺可获得比原始组织更细小均匀的贝氏体组织,试验钢综合力学性能有所提高,抗拉强度提升180 MPa、屈服强度变化较小、硬度提升50HV,断后伸长率提升2%。  相似文献   

9.
齐楠  杜忠泽  路超  朱晓雅  王庆娟  周民 《轧钢》2020,37(4):46-50
控轧控冷是先进轴承钢的重要生产工艺。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G20CrNi2MoA轴承钢进行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热模拟试验,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冷却速率对G20CrNi2MoA优质滚动轴承钢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确定了开轧温度900 ℃、变形量30%的条件进行轧制,终轧后以5 ℃/s的冷却速率冷却到650 ℃,再以2 ℃/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室温的控轧控冷工艺。该工艺可获得比原始组织更细小均匀的贝氏体组织,试验钢综合力学性能有所提高,抗拉强度提升180 MPa、屈服强度变化较小、硬度提升50HV,断后伸长率提升2%。  相似文献   

10.
殷光虹 《钢管》2010,39(2):23-28
通过膨胀仪方法,研究了25MnV钢在模拟2种无缝钢管控轧控冷试验工艺条件下的贝氏体转变行为。结果表明,在终轧温度较高,轧后快速冷却到390~485℃再缓冷的情况下,可获得硬度大于22HRC的全贝氏体组织。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生产贝氏体组织N80钢级套管是可行的,此项研究成果为开发贝氏体非调质热处理钢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MnSi棒材轧后分级水冷过程温度场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MnSi棒材轧后分级控制冷却过程温度场变化进行了有限元模拟仿真并与CCT曲线相结合,获得了棒材在分级控冷条件下温度-时间历程曲线及其组织变化特点,为优化控冷工艺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客户对42CrMo4钢组织和硬度的要求,将42CrMo4钢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进行试验,并结合金相法和硬度法,获得不同等温转变前冷却速度和不同等温温度条件下的组织和维氏硬度。等温转变前冷却速度为1℃/s且等温温度700~650℃,等温转变前冷却速度为3和6℃/s且等温温度700~670℃,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以及理想硬度值220~250 HV1。研究结果为42CrMo4钢为轧制后冷却速度和等温温度工艺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控轧控冷工艺对钒钛微合金钢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  邓玲玲 《热处理》2010,25(2):46-49
研究了终轧温度和轧后冷却速度对钒钛微合金钢微观组织的影响,发现,在以相同压下量轧制时,终轧温度和冷却速度对该钢的微观组织影响较大,不仅影响其显微组织的形貌,还影响析出相和夹杂物的种类与分布。  相似文献   

14.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控轧控冷热模拟试验,分析了非调质CT80连续油管用钢的精轧变形温度、冷却速度和卷取温度对试验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控轧控冷热模拟试验结果,设定了试验钢实验室轧制工艺,在终轧温度830℃、冷却速度46℃/s和卷取温度450℃轧制工艺条件下,获得了具有针状铁素体+贝氏体+少量M/A岛组织构成的成品钢板,其屈服强度620 MPa,抗拉强度754 MPa,伸长率29.2%,屈强比0.82,各项性能均满足CT80连续油管用钢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管线用钢的安全服役性能,使其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和较低的屈强比,采用现场小批量试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控轧控冷工艺对L450M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450M管线钢采用粗轧开轧温度1 010~1 050℃,精轧开轧温度920~960℃,精轧终轧温度790~830℃,终冷温度550~580℃,屈服强度可达到475~513 MPa,抗拉强度565~583 MPa,伸长率32%~38%,屈强比0.82~0.88,-20℃横向冲击功188~285 J,满足API SPEC 5L-2018标准要求;适当提高精轧终轧温度、降低粗轧阶段变形量、减少精轧阶段轧制道次,有利于降低L450M管线钢的屈强比;适当降低冷速、提高终冷温度,使L450M管线钢显微组织中先共析铁素体比例增加,有利于降低屈强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