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了解决食用油在储存过程中因发生各种变化而造成的品质下降问题,介绍了一种食用油的锁养保鲜生产工艺,包括全工段恒温灌装、充氮灌装和抗紫外瓶包装。实践证明,全工段恒温灌装有效避免了灌装油温过高产生负压造成的瓶内缩吸瘪,减少了标签不平整情况的发生;充氮灌装使食用油包装瓶内顶空残氧量低于6%,产品残氧量指标稳定;以色母为抗紫外助剂,制成的食品级食用油包装瓶可防止紫外线对食用油品质的影响。采用此生产工艺,可以有效提高食用油的品质并延长储存期。  相似文献   

3.
食用油脂灌装充氮时应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装食用油脂在储存过程中常因氧化而缩短货架期,充氮保存可以减少包装瓶内剩余空间残氧量,从而减少油脂与氧气接触而发生氧化。氮气供应方法包括瓶装氮气、液氮、自制氮气,输送最好采用不锈钢管道或高质量碳钢管道,以减少氧气渗透;同时,充氮时最好采用机器充氮。  相似文献   

4.
5.
胡前  曾轶 《中国油脂》2018,43(1):155-157
油脂的氧化酸败速度与溶于油脂中的氧量有关,油脂的吸氧量可达其体积的15%~150%或质量的0.02%~0.2%,利用溶气泵的高强度气液混合特性,将99.99%的氮气在氮气压力0.05~0.15 MPa、流量5.0~150.0 L/min条件下,与植物油进行充分循环混合12~24 h,强行替换、排出油脂中吸收的氧气,以提高植物油的储存稳定性,并有效防止PET包装瓶的瘪瓶现象。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原机型的性能特点和不足之处,介绍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7.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曾晓雄与美国邦基油脂中心艾伦霍森博士等知名油脂化学家合作,探索利用天然抗氧化剂替代“化学防腐剂”作为食用油保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双室充氮包装机原机型的性能特点和不足之处,介绍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9.
关于葡萄酒充氮贮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葡萄酒充氮贮存的探讨黄亚东江苏省淮阴食品工业学校发酵教研室(223001)关键词葡萄酒,贮存,充氮,酒质,稳定性葡萄酒是以整粒或压碎的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酵母细胞(有时也有乳酸菌参与)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所生产的一种组成复杂、营养丰富的饮料酒...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食用油的性质和引起酸败的原因,探讨了利用氮气控制和延缓油脂氧化酸败的方法,介绍了氮气在食用油小包装灌装车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涂膜与牛至精油复配对鲜切菠萝的 保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壳聚糖涂膜及与牛至精油复配对鲜切菠萝的保鲜的影响。方法在低温环境中,按照0.1%、0.3%和0.5%不同浓度的牛至精油与壳聚糖复配,并分别以水、壳聚糖涂膜处理为对照,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鲜切菠萝硬度、Vc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影响。结果壳聚糖涂膜与0.5%的牛至精油复配后可减缓组织软化;与0.1%牛至精油复配可以维持Vc含量的缓慢降低。在不同处理组中,当含有0.3%和0.5%牛至精油时,鲜切菠萝的POD和CAT活性则呈下降趋势,而其他处理组则显著升高;当含有壳聚糖处理组时,其PPO和LOX活性则低于对照组。结论壳聚糖与牛至精油复配涂膜会在减缓鲜切菠萝营养损失的情况下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12.
食用油掺入废食用油脂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综述目前食用油脂掺入废弃食用油脂现状及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概述目前应用检测食用油掺入废弃食用油脂方法,主要是理化检测和仪器分析检测;最后对检测方法及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总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检测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总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皂化酸解工艺,将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转化为邻苯二甲酸,经正己烷萃取弃除脂肪酸,再用乙酸乙酯萃取邻苯二甲酸,旋转蒸发浓缩,用甲醇溶解,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分析,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25 mmol/L,pH 2.5)进行梯度洗脱,总流速为1 mL/min,测定邻苯二甲酸的含量,并进一步估算出邻苯二甲酸酯的总含量。所建立的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67%~9.51%,回收率在79.12%~110.01%之间。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有利于大批量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总量的检测,适用于初步判定食用油是否受到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及其受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4.
张超  郭鑫  赵晓燕  江连州  马越 《食品工业科技》2011,(11):539-540,544
系统阐述可食性包装的特点以及在冷却肉保鲜中的应用。介绍可食性包装减少冷却肉中水分和汁液损失,抑制油脂氧化和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及提高冷却肉品质和延长其货架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目前可食性包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造成油脂老化的3种反应类型,即热分解反应、热氧化反应及热聚合与热缩合反应。产生油脂老化的主要因素有油脂的种类、油温、与氧气接触面积、金属催化剂、油炸物水分含量和加工方式等。为保证食用油脂的安全性,建议烹饪时油温最好不要超过150~180℃,并做好厨房的通风换气工作。  相似文献   

16.
核磁共振技术作为一种结构鉴定的手段,近年来在食品、医学及化学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用于食用油脂分析是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领域较早的应用之一。从核磁共振技术在煎炸油品质鉴定、食用油脂掺伪分析、食品或油料含油量分析和食用油脂其他方面的分析4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核磁共振技术在食用油脂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核磁共振技术在食用油脂分析检测中的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选取花生、芝麻、油菜籽及对应的油脂样品,利用干灰化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微乳液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其铅含量.结果显示:所检测12个油料样品中有8个样品铅含量超出植物油料卫生标准( GB 19641-2005)的限量要求;所检测22个油脂样品中有1个油样铅含量超出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16-2005)的限量要求;油料和对应油脂的铅含量呈正相关;微乳液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油脂样品中痕量铅回收率在95%~106%之间.此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好、分析结果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食用调和油是我国食用油产品的大品种,以其独特的产品特点和价格优势丰富着我国城乡超市和农贸市场。通过系统研究我国食用调和油产品与对应配方中原料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品质,建立了产品与不同配方原料油的关联性。通过植物油市场调研和食用调和油生产企业大量样品的采集、分析及验证,研究制定了GB/T 40851—2021《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详细介绍标准在技术内容中质量指标和限量的确定,特别是在质量指标中设定“比例一致性”,使食用调和油产品所标识的比例是否真实有了科学、合理的依据,规范了食用调和油的市场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充氮储存和常规储存条件下大豆原油品质指标的检测分析,研究充氮储存条件下大豆原油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储存的大豆原油相比,在北京地区充氮储存22个月的条件下,大豆原油的气味、滋味、色泽、透明度、羰基值无显著改变,加热试验后色泽变浅,溶剂残留量总体下降;充氮储存的大豆原油酸值、过氧化值较常规储存的上升缓慢。充氮储存对延缓油脂劣变有明显效果,可以延缓油脂氧化速度,对保证油脂储存品质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