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有煤矿井下泵房设计中一般采用离心式卧泵,针对排水系统存在系统效能不能充分发挥、抵抗水灾能力差、灾后恢复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主排水设备及抗灾排水设备全部采用潜水泵的设计理念,该理念的提出并实施在国内煤炭行业尚属首次。以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高勒矿井为例,从潜水泵选择及布置方式,硐室支护方式及参数,潜水泵在硐室内的运输、安装、起吊及检修等方面,对设计进行研究,改变传统矿井主排水泵房单一采用离心式水泵的设计思路,为今后矿井主排水泵房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赵岩  张晓东 《陕西煤炭》2011,30(1):1-3,11
井筒涌水量是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流入井筒的水量,是矿山设计部门确定排水设备和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井筒涌水量准确的预测对于防止矿井突水、淹井等矿山恶性事故、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魏墙井田副斜井涌水量计算为目标,利用已有抽水试验资料确定了副斜井所在地层水文地质参数,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比求解了副斜井涌水量,为井田进一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海则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0 Mt/a,最大涌水量1 000m3/h,采用4个立井井筒开拓。针对该矿井涌水量大的问题,通过对卧泵、排水管路的选型计算以及管路安装方式设计,井下临时泵房布置,形成矿井临时排水系统,满足了矿井二期工程施工排水需求,为二期工程正常高效施工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大型潜水泵复合排水技术在矿山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井排水在因透水而封井的矿山恢复工作中是一关键环节,矿井排水工作包括:排水方案的提出、比较与确定、潜水泵的选型与安装、矿井排水、恢复原泵房的部分排水能力。论文主要阐述莱芜矿业有限公司和北京中煤矿山救灾中心合作,根据现有条件制定科学创新的大型潜水泵复合排水方案,完成谷家台铁矿矿井排水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5.
 煤矿井下水害不仅直接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且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根据多年对潜水泵排水系统的研究及煤矿抗灾泵站的设计经验,提出采用卧泵加潜水泵排水方案替代传统的井底中央泵房加防水闸门方案的观点,大大提高了矿井抵抗水灾的能力,使防治水工作由被动堵水变为主动防治水。实践证明,对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卧泵加潜水泵排水系统是解决矿井正常排水和抗灾抢险排水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6.
邓波 《煤炭科学技术》2007,35(12):48-50
针对目前煤矿排水系统由于防水性差,遇到矿井发生突水灾害时,因瞬间涌水量超过泵房的最大排水能力,易发生淹井事故的现状,通过分析煤矿生产排水系统现存在的问题和大功率潜水电泵结构特征,研究了大功率潜水泵用于煤矿生产性排水的可行性,提出了应用潜水泵进行生产排水的2种安装及运行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煤矿井下中央泵房排水效率,保证安全可靠性,对水泵高压电动机采用软启动控制方式,并对中央泵房水泵高压电动机的软起动改造的原理、控制方式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说明。通过软起动技术改造,保证了矿井供电和排水安全,确保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正>矿井井下开采或掘进中,由于疏漏、存有侥幸或是地质条件突变,可能会导致工作面突发涌水,若涌水量超出矿井排水能力,将发生水害,导致淹井。解决突发涌水问题,恢复井下排水设施时,须从立井井口安装大功率临时潜水泵强行排水;当水位降至井底,人员进入巷道砌筑挡水墙,封堵出水点,恢复井下排水设施后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9.
新集二矿111305工作面为寒武系地层推覆体下开采工作面,工作面自2010年回采结束后其采空区水量受寒武系灰岩水(通过风巷4-3#钻孔)补给,水量达到110 m3/h左右,大大增加了矿井涌水量并加重矿井排水负荷,增加了排水费用,因此,需要对111305采空区出水点进行注浆堵水,由于井下施工安全威胁较大,需在地面施工钻孔进行注浆堵水,但该工作面地面位置为花家湖水面,施工难度较高,为此,利用水上平台采用主孔与分支孔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对111305采空区出水点进行了注浆封堵,注浆结束后,井下111305采空区水量降至22 m3/h ,减小了矿井涌水量及排水费用,提高了矿井排水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0.
矿井自动排水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矿井水仓水量、矿井涌水量、水泵运行效率与电价等相关参数间的数学模型;探讨了矿井自动排水时水泵运行的优化控制策略。对矿井泵房运行管理和基于PLC控制的泵房自动化运行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徐利辉 《现代矿业》2019,35(9):179-181
在地下矿山开采中,井下排水系统对地下矿山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由于井下矿山排水系统仍大部分采用人工操作为主,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给井下排水带来一定的困难。为克服上述矿山生产问题,通过对矿山井下泵房进行自动化改造,并对水泵运行和水位监测、维护保养和节能等方面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优化。通过近2 a的运行,确保井下泵房实现运行高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赵悦文 《中州煤炭》2020,(11):51-55
骆驼山煤矿底板奥灰水的防治措施由疏水降压改为底板区域超前探查与治理,矿井涌水量预计发生较大变化,原设计的2套矿井排水系统已不再适用。通过对矿井涌水量的变化、井下排水系统施工现状、巷道所在地质层位、奥灰水突水威胁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优化了矿井排水系统设计方案,减少了矿井排水系统设备设施数量和排水管路布置,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同时,实现了科学合理排水,对降低矿井建设和维护成本、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卫生  李士明 《中国矿业》2012,21(Z1):530-532
煤矿井下潜水泵强排水系统是为防患于未然,是在矿井井下正常工作排水系统瘫痪的情况下,能在井上地面启动控制的备用水泵。能够提高矿山的应急救援能力,对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扬 《煤炭工程》2012,(9):64-66
 摘 要:针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现有排水和防水系统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应采用大功率矿用潜水泵进行井下排水。分析了大功率矿用潜水泵的特点和安装布置方式,并对其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了说明。最后通过现场应用证明,大功率矿用潜水泵在煤矿井下排水中效果明显,极具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韬 《中州煤炭》2018,(6):57-63,67
平禹一矿水文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型,历史上多次发生灰岩承压水突水淹井和淹采区事故,矿井主采二1煤层、二3煤层,当前矿井总涌水量为2 000 m3/h。中央泵房排水能力3 300 m3/h,五采区中央泵房排水能力3 200 m3/h,中央泵房及五采区中央泵房均采用独立系统,井下水可分别直排地面。平禹一矿岩溶水补给量较大,疏水降压存在着排水量大、降压目标难以实现的困难,经研究论证,通过采取地面注浆和井下注浆的堵源截流技术,切断岩溶水进入矿井导水通道,可以完全或部分消除岩溶水对二1煤层开采的威胁。经过Ⅰ期(2009—2010年)和Ⅱ期(2013—2014年)2次堵源截流工程施工,矿井涌水量显著减少,特别是Ⅱ期工程实施后,堵水效果明显。通过堵源截流技术在平禹一矿的应用,封堵了充水通道,减少了矿井排水量,降低了矿井生产成本,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同时保证了矿井带压开采的安全性,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将煤矿抽放巷水力冲(钻)孔排出的煤水混合物导出后,为克服煤水混合物流量波动的影响,以液下渣浆泵压力水为动力通过文丘里射流器,将煤水混合物输送至脱水筛,对煤泥和水强制分离,煤泥从脱水筛出料口排出,自动装袋;水排入下部水箱,由泥浆泵吸入后作为水力冲(钻)孔用水源循环使用,优化出最佳工艺流程和最佳工艺参数,选用合适文丘里射流器,设计出能实现该工艺的包含脱水筛、(含自动装袋机构的)接煤装置、液下渣浆泵、专用泥浆泵、液压系统、水箱以及附件的成套装备。  相似文献   

17.
卢道国 《煤矿机械》2011,(10):222-223
离心式水泵是井工开采矿山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水泵型号选择主要是根据矿井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以及井下水泵房到出水口的高度来确定。有时因型号选择不正确将导致水泵流量"偏大",电动机运行功率超过其额定功率,电动机有可能被烧毁。工作中可常利用离心式水泵的特性曲线来分析流量与扬程以及流量与电动机运行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少星 《山东煤炭科技》2021,(4):181-183,189
井下排水系统是煤矿生产中主要系统之一,担负着井下积水排除的重要任务。山西阳泉煤业集团翼城堡子煤业有限公司正常及最大涌水量较大,排水系统复杂,主排水泵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将会影响到排水系统整体作用的发挥。本文根据该矿实际涌水量,对主排水泵进行选型设计,根据水泵及管路系统的特性,对其特性曲线进行分析及校验计算,选出了合适的泵型,满足该矿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9.
张喜萍 《中州煤炭》2018,(10):162-165
针对煤矿井下主排水系统人工就地操作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PLC的水泵控制方式,该系统选用PLC为控制核心,通过液位、压力、流量、温度等传感器采集水泵运行参数,对水泵及管路阀门、高压开关等设备进行控制与监测,使设备在无人干涉的情况下实现了多台水泵和关联设备的联动运行和参数采集、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故障报警、报表查询等,使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满足了煤矿生产环境及安全生产的需要,提高了煤矿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劳动力强度,为实现煤矿数字化矿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