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霞  李春诚  王溪刚 《轧钢》2007,37(4):43-45
冷轧压下率对TRIP钢成品带钢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以TRIP600钢为例,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拉伸试验机等检验设备,研究了不同冷轧压下率(50%、55%、60%和65%)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成品带钢组织中铁素体晶粒尺寸减小,铁素体体积分数减少,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增加;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着压下率的增加而增大,塑性指标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压下率为60%时,成品带钢各项性能指标最佳,其强塑积为21.3 GPa·%,此时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与其C质量分数的乘积较高,与TRIP效应提高带钢强塑积的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2.
曲璇  赵阳  习小慧  陈礼清 《轧钢》2021,38(6):19-24
为获得具有优异强塑性匹配的高锰TRIP钢,对固溶处理的低碳含钒高锰钢采用不同压下率的冷轧及600℃低温退火处理,利用微观分析和性能测试手段对其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冷轧压下率对低温退火后的低碳含钒高锰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该钢低温退火后的晶粒尺寸减小,奥氏体含量增...  相似文献   

3.
奚琰  赵金龙  史文  李麟 《上海金属》2011,(1):34-38,52
利用金相显微镜、EBSD技术、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C-Si-Mn系冷轧TRIP钢贝氏体区等温处理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尝试利用间接方法控制TRIP钢中的相组成。结果表明,残余奥氏体直径在2~3μm之间,以椭圆状和细条状分布在铁素体晶界及晶内。随贝氏体区保温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先增大后减少,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增多;随贝氏体区等温温度的升高,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达到峰值所需时间减少,峰值减小。相同等温时间下,等温温度越高,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越大。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及其碳含量综合影响TRIP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DIL805A膨胀相变仪、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等研究了TRIP钢贝氏体区(360~440℃)等温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区等温温度影响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与残奥中碳浓度,是决定TRIP钢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试验钢在800℃×180 s+400℃×300 s处理条件下,可得到17%残余奥氏体,其碳含量为1.5%,此时可获得较佳的相变诱发塑性和较好的强韧性配合,其强塑积可达到31 200 MPa.%。  相似文献   

5.
采用定量彩色金相、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及不同的冷轧压下率对低碳Si-Mn系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退火温度,再结晶铁素体和二次铁素体的含量不同.当冷轧压下率为55%时,经820℃×110 s+410℃×440 s热模拟工艺后,实验钢中铁素体量约为60%,贝氏体和马氏体量约为34%,残余奥氏体含量约为6%,残余奥氏体的碳含量为1.3%,可以获得好的相变诱发塑性及好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6.
TRIP钢显微组织和织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高强度冷轧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经过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织构,提出了用面探测器同时测量fcc相与bcc相极图的方法,并对bcc相热处理前后织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冷轧TRIP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的多相组织,冷轧TRIP钢的主要取向为{112}〈110〉,以及{001}〈110〉和{332}〈113〉,而热处理后{112}〈110〉密度降低,同时{001}〈110〉消失。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冷轧TRIP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并计算了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讨论了TRIP钢中显微组织形貌、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以及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是一种高强汽车用钢,一般通过热轧控制冷却或冷轧+热处理工艺进行生产,其组织由铁索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组成。本文介绍了TRIP钢的组织、性能特点及其生产工艺,对TRIP钢研究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冷轧TRIP钢的工艺改进及组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轧制结合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连续退火,研究了以低温卷取和中间退火为主要特征的改进工艺对冷轧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卷取有利组织细化,中间退火工艺在降低冷轧抗力的同时有利提高钢在最终退火后的残留奥氏体量。等温淬火温度不同时,贝氏体形态与残余奥氏体量均不同,在400~420℃时可获得较高体积分数的残余奥氏体。改进工艺配合适当热处理工艺参数(420℃×5 min)条件下,实验冷轧TRIP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030 MPa,总伸长率保持20%,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
采用CR+WR+IA(冷轧+温轧+退火)热处理工艺,研究了两相区退火过程中碳化物演变行为及其对0.1C-5Mn钢组织、性能、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试验钢经温轧退火处理后,获得了超细晶铁素体与残留奥氏体复相组织,其中退火10 min与30 min试样基体上弥散少量碳化物。伴随碳化物的析出与溶解行为,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退火10 min与60 min组织中,受碳化物与新生奥氏体钉扎作用,使得铁素体以小角度取向差为主,而残留奥氏体以大角度取向差为主;高密度位错、TRIP效应、细晶强化以及析出强化为试验钢提供良好的强塑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冷轧压下量对钒微合金化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冷轧压下量,连续退火试样中铁素体体积分数减少,贝氏体体积分数增多;块状残留奥氏体晶粒尺寸有所减小,体积分数增多,达到16.2%,大多弥散地分布于晶界处;直径大多在3~10 nm之间的细小V(C,N)析出粒子弥散分布于基体组织,并与高密度位错交互作用而钉扎位错。冷轧压下量增加至83.6%,强度增加,尤其屈服强度增加了150 MPa;伸长率和强塑积均提高,强塑积达到24603 MPa·%。  相似文献   

11.
对0.2C-2.96Mn-1.73Si钢进行IQP(Intercritical heating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处理,获得超细化铁素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多相组织。采用SEM、XRD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配分温度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配分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逐渐下降,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均先增大后减小。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随配分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配分温度为400 ℃时,残留奥氏体的含量最高,TRIP效应能够提供持久的加工硬化,试验钢获得了最高的均匀变形能力,抗拉强度为1444 MPa,伸长率为20.13%,强塑积达到29 GPa·%,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含铌TRIP钢的显微组织和残留奥氏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Nb与不含Nb两种冷轧TRIP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法计算了TRIP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及残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试验结果表明,TRIP钢中铁素体体积分数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在相同热处理工艺下,与不含Nb试样比较,含Nb试样的残留奥氏体中碳含量较高,强塑积较大.残留奥氏体量大约相同时,含Nb试样残留奥氏体更为稳定,综合力学性能也更好.  相似文献   

13.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with super fine ferrite grain size less than 5mm,appropriate retained austenite fraction around 5.0% and or removable abundant dislocations have been obtained by controlled rolling and cooling, which leads to well balanc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with high tensile strength of 510 and 615MPa, high elongation of 40% and 27%, low ratio of yield strength to tensile strength 0.83 and 0.80, as well as low ductile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less than -80 and -70℃ for advanced aluminum hot-rolled TRIP steel and silicon hot-rolled TRIP stee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李守华  卢淋  江海涛 《轧钢》2014,31(5):6-8
实验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高强度热镀锌双相钢基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板为典型的铁素体+岛状马氏体的双相组织,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马氏体体积分数逐渐增加,抗拉强度最高达910MPa,而屈服强度、初始硬化指数[n]值及塑性应变比[r]值几乎没有变化,伸长率在14%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试验室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了含Mo、Nb的TRIP钢.拉伸试验检测表明,试验钢的力学性能为σb =915 MPa,σs=780 MPa,δ=16%;试样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残留奥氏体,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残留奥氏体的含量为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晶内有大量纳米尺度的(Nb,Ti)C,MnS 和(Nb,Ti)C粒子复合析出,残留奥氏体为薄膜状.  相似文献   

16.
以0.1C-7.2Mn热轧和冷轧中锰钢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室温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奥氏体逆相变(ART)退火后不同冷却方式对中锰钢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试验钢ART退火后得到板条状铁素体-奥氏体组织,退火后空冷试样中有大量碳化物析出,而水冷抑制了碳化物析出。冷轧试验钢ART退火后得到了等轴状铁素体-奥氏体组织,退火后空冷试样表现为连续屈服,而水冷促进了组织的等轴化;热轧试样获得更高体积分数的残留奥氏体,获得了优异的力学性能;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越大,拉伸变形过程中发生的TRIP效应越持久,提供更高、更持续的加工硬化。  相似文献   

17.
张维娜  刘振宇  王国栋 《轧钢》2010,27(1):20-23
研究了采用双辊铸轧技术生产的高锰TRIP钢(Fe-15Mn-3Si-3Al)薄带经冷轧和退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薄带的断裂总伸长率达21.5%(相当于传统工艺的91.5%),抗拉强度达875MPa(相当于传统工艺的89.3%);拉伸变形后约有5%的亚稳态奥氏体转变为板条马氏体,且内部存在大量位错,有效提高了钢的加工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C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6%、0.15%和0.30%的冷轧中锰钢Fe-6Mn-1Al退火后的组织及室温拉伸后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C含量的试验钢经660 ℃退火后的组织均为铁素体+奥氏体的双相组织。随着C含量的增加,试验钢中奥氏体的体积分数由19.34%增加到38.70%,且C含量的增加引起了配分到奥氏体中的C、Mn含量的增加,使奥氏体的稳定性得到了提升。C含量较高的试验钢变形过程中的TRIP效应更显著,使试验钢的加工硬化能力得到了提高,获得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C含量从0.06%增加至0.30%,试验钢的强塑积由28.0 GPa·%增加到51.4 G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