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毅皓 《中国油脂》2021,46(1):76-84
将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黄酥油组、白酥油组、黄酥油磷脂组和白酥油磷脂组,用牦牛酥油和牦牛酥油磷脂饲喂小鼠。饲喂1个月和5个月后分别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血糖浓度,并进行肝脏和腹腔脂肪病理观察及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长期饲喂牦牛酥油会使小鼠体重增加,而饲喂牦牛酥油磷脂小鼠体重增加较少。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均可提升小鼠血清HDL-C水平,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和血糖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酥油组、磷脂组、对照组。饲喂1个月后各组小鼠肝脏和腹腔脂肪结构正常完整,未见明显组织病变,而饲喂5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黄酥油组、白酥油组、黄酥油磷脂组、白酥油磷脂组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脂质沉积。与饲喂1个月相比,饲喂5个月牦牛酥油磷脂可使小鼠脂肪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饲喂牦牛酥油和牦牛酥油磷脂可极显著提高小鼠脂肪组织中支链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从牦牛酥油中纯化的支链脂肪酸对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生长抑制的影响,用牦牛酥油纯化的支链脂肪酸处理乳腺癌细胞24 h,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同时,采用流式细胞计数、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实验进行验证。转录组学分析结果发现,与癌症、脂肪酸以及细胞凋亡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FOS、FADS2、TP53等被下调,揭示支链脂肪酸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计数、MTT、DAPI染色实验结果证明,牦牛酥油中的支链脂肪酸具有一定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因此,牦牛酥油中的支链脂肪酸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牦牛酥油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对牦牛酥油中鞘磷脂提取工艺进行探索和优化,并分析鞘磷脂的脂肪酸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获得鞘磷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氯仿甲醇(2:1,V/V)与粗鞘磷脂的液料比为10:1m L/g、浸提温度为40℃和浸提时间为1 h。以提取到的鞘磷脂为原料,采用三氟化硼-甲醇对获得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er,GC-MS)检测分析鞘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鞘磷脂中含有82.79%饱和脂肪酸、75.70%长链脂肪酸,经过提纯后,鞘磷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由原来粗鞘磷脂中的7.98%降低为2.83%,长链脂肪酸含量由85.04%降为了75.70%,超长链脂肪酸由9.57%增加到23.15%,支链脂肪酸由原来的10.43%降为了8.69%,说明鞘磷脂主要由长链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4.
南极磷虾中含有丰富的磷脂资源,是磷脂的生物富集库。采用蛋白酶辅助Bligh & Dyer法提取南极磷虾磷脂技术,研究温度、pH值、时间以及酶的种类对南极磷虾磷脂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磷脂脂肪酸链结构组成,建立亲水色谱串联质谱法(HILIC-QTOF/MS)法对磷脂进行定量和鉴定。研究发现胰蛋白酶为最优提取酶,通过Box-Benhnken方法优化提取南极磷虾磷脂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41 ℃,pH 9,提取时间3 h。该条件下得到的磷脂提取量为(3.66 ± 0.03)%。经测定,本试验中提取的南极磷虾磷脂的脂肪酸链结构主要为C16:0(31.58%)、EPA(31.94%)、DHA(20.64%)等。采用酶辅助Bligh & Dyer法提取得到的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比较高,EPA和DHA达到52.58%。通过HILIC-QTOF/MS 脂质组学研究成功分离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三大类磷脂。对磷脂类中各磷脂分子实现离子源内分离后成功测定59种磷脂分子,经数据库比对和二级质谱佐证得到磷脂脂肪酸链结构信息:南极磷虾中存在大量含有EPA和DHA链的磷脂分子。本研究结果为南极磷虾磷脂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牦牛骨的利用率,实现高值化利用,本文采用GC-MS和IUPAC法测定了牦牛骨脂质组成和理化指标,并进行分析。脂质组学分析共检出20种脂肪酸,其中SFA(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41.75%,FA n:1(单不饱和脂肪酸)为53.01%,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1.46%,其他为3.79%。在负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出4种脂质:Car(乙酰左旋肉碱)、SM(鞘磷脂)、PC(磷脂酰胆碱)和TAG(三脂酰甘油及中性脂肪),含量依次是PC>SM>TAG>Car。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牦牛腿骨脂质的脂肪酸稳定性较好且饱和脂肪酸较多。从牦牛腿骨中检出了两种物质:α-三烯酚和γ-三烯酚。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显示,牦牛骨油脂的诱导时间为5.56 h,牦牛骨的油脂氧化稳定性比较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效果。脂肪酸与骨健康密不可分,而牦牛骨脂质脂肪酸含量丰富,因此,牦牛骨可以作为维护骨健康的潜在的营养剂。  相似文献   

6.
罗鑫  孙万成  罗毅皓 《食品科学》2022,43(3):161-168
研究牦牛酥油鞘磷脂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和肝脏组织炎症的调节作用.选取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低脂组、高脂组、鞘磷脂高剂量组(鞘磷脂添加量为1.20g/100g)、鞘磷脂中剂量组(鞘磷脂添加量为0.60g/100g)和鞘磷脂低剂量组(鞘磷脂添加量为0.30g/100g).采用酶联免疫和荧光...  相似文献   

7.
虾头中磷脂提取与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虾头中磷脂的提取制备方法,并分别利用气相色谱法和多维度串联质谱法对样品磷脂的脂肪酸链结构进行脂质组学分析。利用乙醇浸提法制备得到虾头中的磷脂,并从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得到较优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0?min,磷脂的提取效果最佳,实际提取量可达到(11.58±0.03)mg/g,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83.8%。磷脂样品经甲酯化反应后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链组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经负离子全扫描对磷脂分子实现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磷脂的脂肪酸链中主要含有棕榈酸链、亚油酸链、二十碳五烯酸和硬脂酸链等23?种脂肪酸链,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链占9.51%,多不饱和脂肪酸链占35.33%;磷脂样品中共检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4?类共28?种磷脂分子,该提取方法所得各种类磷脂的脂肪酸链中存在许多不饱和度较高的脂肪酸链,如40∶8、36∶7、38∶7、O-40∶7、40∶7、34∶6、O-36∶6、36∶6、O-38∶6、38∶6、40∶6等。虾头中磷脂含量丰富,其脂肪酸链不饱和度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在牦牛酥油中检测到14种主要的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31.0%,共轭亚油酸为(0.437±0.044)mg/g.饲喂牦牛酥油能显著增加小鼠的体重和腹脂的质量.饲料中添加10%的酥油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脂蛋白脂酶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但变化幅度在总体上低于添加10%的猪油.本研究表明,牦牛酥油脂肪酸组成与普通牛乳有一定差异;与猪油相比,牦牛酥油对小鼠血脂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溶剂法提取微拟球藻脂质的工艺,对比了氯仿-甲醇(体积比1∶?1)、氯仿、异丙醇、石油醚、正己烷-乙醇(体积比1∶?1)、正己烷、乙醇7种溶剂对微拟球藻脂质得率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的影响,确定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微拟球藻脂质提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后采用UPLC-Q-TOF-MS对所得微拟球藻脂质进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微拟球藻脂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7.5、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2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微拟球藻脂质得率为(1587±0.21)%,EPA含量为(14.49±0.14)g/100 g。微拟球藻脂质中检出17种脂质,其中12种脂质含有EPA,含有EPA的脂质占总脂质的45.24%。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摄食不同来源磷脂对大鼠脂质代谢及其脑内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大豆油对照组(添加9%)、牛乳磷脂组(添加5%)、大豆磷脂组(添加5%)、蛋黄磷脂组(添加5%),喂食3周。检测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及肝脏TC、TG、磷脂(PL)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脑内磷脂脂肪酸的组成变化。结果显示:与大豆油对照组相比,3种磷脂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大鼠体重、脏器指数,蛋黄磷脂效果显著;3种磷脂不同程度降低了血清TC、TG和FFA含量,牛乳磷脂降低血清FFA显著,大豆磷脂降低血清TC、TG显著,蛋黄磷脂降低FFA显著,大豆磷脂显著提升了血清HDL-C含量;3种磷脂不同程度降低了肝脏TC、TG、PL含量,牛乳磷脂与大豆磷脂降低肝脏TG、TC显著,而蛋黄磷脂降低肝脏TG显著;3种磷脂对脑内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各不相同,牛乳磷脂显著提高了脑内磷脂饱和脂肪酸含量,而大豆磷脂和蛋黄磷脂提高了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研究表明,3种磷脂均有降血脂、肝脂作用,以大豆磷脂作用尤为明显,大豆磷脂和蛋黄磷脂的益智作用可能优于牛乳磷脂。  相似文献   

11.
从甘肃省天祝牧区牦牛乳酥油中分离筛选产脂肪酶微生物。经初筛、复筛后得菌株S122产脂肪酶活力较高;形态学观察和26SrDNA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菌为Geotrichum sp·S122。对菌株Geotrichum sp·S122发酵产酶条件进行研究表明,其最适的发酵培养基组成成分(%):蔗糖1·0、蛋白胨2·0、硫酸镁0·1、磷酸氢二钾1·0、橄榄油乳化液1·0;最适发酵产酶条件:培养基初始pH8·0,培养温度28℃,接种量4%,装液量60mL/250mL,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周期96h,优化后脂肪酶活力最高达59U/mL。   相似文献   

12.
分析比较了西藏地区不同海拔高度(2500~2800,3500~4000 m以及4300 m以上)的牦牛酥油的脂肪酸组成、挥发性组分、流变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脂肪酸组成、挥发性组分、流变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P<0.05)。海拔2500~2800 m的牦牛酥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最高;海拔4300 m以上的牦牛酥油的气味纯正,风味品质最佳;海拔3500~4000 m的牦牛酥油具有最好的流动性。不同海拔的牦牛酥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海拔2500~2800 m的牦牛酥油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66.99 mmol/100 g Trolox)、羟基自由(26.71 mmol/100 g Trolox)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22.85%),以及铁离子螯合抗氧化能力(1.41%)。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黑种草籽总皂苷,再以黑种草籽总皂苷含量为标准,研究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选用L9(33)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黑种草籽总皂苷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70℃.超声功率80%,超声时间50min.验证试验测得瘤果黑种草籽总皂苷含量为5.65%.  相似文献   

14.
西藏牦牛酥油脂肪酸成分分析及功能特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喻峰  熊华  吕培蕾 《中国油脂》2006,31(11):35-38
通过脂肪酸组成分析来评价国产牛乳乳脂和西藏牦牛酥油的营养功能特性。结果表明,藏酥油与国产奶粉和纯奶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大,但酥油中的功能性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国产纯奶和奶粉。藏酥油共轭亚油酸约为国产奶粉的3倍,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仅存在于藏酥油中;国产奶粉和纯奶脂肪中的α-亚麻酸(LNA)仅为藏酥油的1/7~1/4;花生四烯酸(AA)国产奶粉和纯奶也仅有藏酥油的约1/2。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对虾加工副产物资源,采用溶剂提取法,探讨以对虾虾头为原料提取磷脂的最佳工艺和影响因素。以磷脂纯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考察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磷脂提取的影响,制定出虾头磷脂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虾头磷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采用9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液提取虾头2次,每次提取6 h。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虾头提取物中磷脂纯度为45.81%。该提取工艺简单、污染少、提取效率高,为低附加值海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Texture of butter from cows with different milk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lk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of butter are known to be affected by the cows' diets. We examined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milk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mong cows fed the same diet to see if the variation was sufficient to produce butter with different textural properties. Ten cows were selected that tested higher (n = 5) or lower (n = 5) in their proportion of milk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il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 week after testing, and butter was prepared from the individual samples. Milk and butter samples were again analyzed for fatty acid composition. Butter at 5 degrees C was evaluated by a sensory panel for spreadability and by a texture analyzer at both 5 and 23 degrees C for hardness and adhesiveness. Milk and butter samples from cows with a more unsaturated milk fatty acid composition had a lower atherogenic index, and the butter samples were more spreadable, softer, and less adhesive. Thus,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milk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mong cows fed the same diet is sufficient to produce butter with different textur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品种花生酱的品质差异及筛选出适宜加工花生酱的优良品种,本实验选取6个花生品种,对其制备花生酱的感官品质、理化营养品质及稳定性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各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生酱中,感官总体得分差异较小,其分值最高的品种为山花9号(7.53分);营养品质中脂肪、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达48.75%和24.58%,品种间差异较小;稳定性值差异较大,其中过氧化值变异系数最高(73.64%),其值最低的品种为四粒红。花生酱的硬度和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2);色泽中L*(明亮度)值与C*(色角饱和度)值和H(色度)值呈显著相关性(r=-0.921,r=0.996)。最后根据感官品质、理化营养品质和稳定性等指标,筛选出适合制备花生酱的花生品种为四粒红,其感官评分6.30分;色泽的L*为50.61;硬度和粘度分别为138.53 g和97.91 g;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分别为27.29%和48.19%;稳定性中过氧化值和酸值最低分别为0.004 g/100 g和0.17 g[KO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