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皖北任楼煤矿深层地下水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理解深层地下水稀土元素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机制,对皖北任楼煤矿深部3个含水层(四含、煤系和太灰水)的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任楼煤矿3个含水层均以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为特征,且均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以及普遍的负Ce异常,但三者在稀土分异、Eu和Ce异常程度上存在区别。其中,Ce异常主要与氧化还原程度有关,正Eu异常除与测试中BaO的干扰有关外,还原环境下Eu2+和Sr2+之间的交换、氧化状态下Eu3+的存在形态可能分别对太灰水和四含水存在影响,但煤系水中最高的正Eu异常可能主要与斜长石的溶解有关。除围岩成分、温度及酸碱度之外,稀土元素无机形态可能对地下水稀土分异程度存在重要影响。含水层之间稀土元素特征的差异为水源识别提供了可行性,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待证实。 相似文献
2.
3.
阜东矿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南煤田阜东矿区充水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离子组合比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等对"底含、二叠、太灰、奥灰"等4个含水层共75个水样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充水含水层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太灰中HCO_3~-含量较高,奥灰中SO_4~(2-)含量较高,水质类型以Cl-Na型、HCO_3-Na型、Cl·HCO_3-Na型为主;含水层中主要发生盐岩溶解与离子交换作用,其交换强度为二叠系砂岩含水层大于太灰与奥灰含水层,而"底含"最弱。 相似文献
4.
根据勘探及生产阶段的实测资料 ,对推覆体寒武系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 ,为矿区寒武系下13- 1煤的开采布局及开采防治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2008、2009及2012年相同时段内,对西藏驱龙铜矿区内及外围水系中重金属离子及水化学采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Cu、Zn离子含量较高,水化学类型为硫酸盐型,p H均值为5.57,硫化物的风化溶解造成水体中SO2-4异常,且与Cu2+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金属硫化物氧化释放出大量重金属离子,并随地下水、地表水迁移富集,其浓度变化趋势与矿床大小及赋存位置一致,Cu2+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铜矿床类型、规模等存在成因联系,其为寻找该类型矿床建立了良好的水文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土耳其乌古鲁卡锑矿区出露一套浅变质的碳酸盐岩及中-酸性火成岩,矿体产出于两者接触带内,矿床主要产出于这两种岩石类型之间的断裂耦合部位,矿石矿物以辉锑矿(Sb2S3)、锑华(Sb2O3)和黄锑矿(Sb2O4)为主.乌古鲁卡矿床成矿类型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充填成矿后经变质改造类型,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为变质前的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清陕北榆神矿区各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实现对井下出水点水源的快速准确判别,利用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和井下工作面顶板预疏放钻孔施工,开展了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分层研究,结果表明:榆神矿区延安组 2~#煤层顶板的各含水层之间没有稳定隔水层,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来源,形成了低矿化度和弱碱性为典型特征的地下水。 顶板导水裂隙带范围内共发育 3 段含水段,出水段Ⅰ中水样的矿化度在 655.9~830.6 mg/L,与出水段Ⅱ和出水段Ⅲ存在较明显差异,且 Na+,Cl-,SO42-,HCO3-离子浓度也显著高于上覆 2 层出水段,可以作为出水段Ⅰ的水源判别依据。 利用工作面回采前顶板预疏放钻孔施工过程中分层水化学特征分析,可以补充修正地质勘探和水文补勘期间未能对煤层顶板“两带”范围内进行精细刻画的不足,实现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的精细分层。 相似文献
8.
驼峰山矿床为一典型的潜火山热液型矿床 ,经过多年地质勘探及研究 ,取得了重要成果 ,获得Cu2 .89× 10 4t,Au2 .3t ,Cu远景储量 5× 10 4t。通过对钻孔原生晕元素分布规律、同位素、包裹体等特征参数研究 ,确定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 ,元素的演化规律以及矿床的成因 ,从而确定了矿床地球化学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查明鸳鸯湖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成因,给矿区内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对矿区内第四系、白垩系、直罗组、2~6煤间、6~18煤间、18煤以下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阳离子以K++Na+为主,阴离子以SO42-和Cl-为主,并且这4种离子也是TDS的主要来源;第四系含水层地下水主要受到岩石矿物的风化溶滤作用的控制,其他含水层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蒸发浓缩的作用;由地下水氯碱指数可知各含水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阳离子吸附作用,由深部18煤以下含水层至浅部第四系含水层氯碱指数逐渐减小,阳离子吸附作用不断加强,Ca2+和Mg2+含量不断下降,各含水层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脱硫酸作用的影响;通过离子比值分析,各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主要来自岩盐的溶解,其中Ca2+和Mg2+来自硅酸盐和蒸发岩的溶解;从同位素分析可以发现第四系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蒸发导致直罗组和2~6煤间延安组地... 相似文献
11.
顾桂矿区位于淮南煤田中部S形转折端位置,区内主要发育NW向、NE向和EW向3组断裂系统,其中NW向与NE向断层系统共同组成X形共轭状,并呈现出明显的走滑构造特征,自西向东该构造带发育程度具有减弱的趋势。根据矿井资料揭示,NE向断层多被限制在NW向断层之间或被其错断,显示其为NW向断层的派生断层。通过对平、剖面断层几何学特征分析,NE向断层多表现为右行张扭性,NW向断层多表现为左行张扭性,局部为左行压扭性活动特征,在2组走滑断裂交汇部位常形成古隆起或古洼陷。结合区域构造应力演化背景,顾桂矿区内走滑断裂系统分别经历了印支期NW向横断层形成阶段、燕山运动早期压扭性活动阶段、燕山晚期至喜山期伸展改造阶段3个演化过程。通过对顾桂矿区走滑构造的详细研究,对认识该地区地下水流场、地温场、地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及构造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矿井水水化学特征决定着其处理工艺及其成本。以神东矿区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2组矿井水样品进行测试,采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各离子间相关关系,确定了其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矿井水样品的pH值为7.64~8.48,TDS为275.13~3 090.14 mg/L,F-浓度最高为6.75 mg/L,绝大部分矿井水为高氟、高矿化度水;在空间上呈现了西北高、东南低,随埋深增大,TDS和F-浓度逐渐升高的趋势;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l)-Na及HCO3·SO4·(Cl)-Na·Ca。煤层埋深较浅,易接受补给的矿井水主要受岩石风化控制,反之,主要受浓缩作用控制。同时矿井水还发生了阳离子反交换作用。其用于灌溉的盐碱害较严重,综合EC值、SAR以及钠百分含量指标,判定矿井水大部分为不适合灌溉用水。研究为后期制定矿井水处理工艺及高效利用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帅 ' target='_blank'> 白楠 ' target='_blank'> 王云鹏 ' target='_blank'> 李建东 ' target='_blank'> 《中州煤炭》2021,(12):146-153
研究了成家山矿区铁矿预查区地质特征,主要为预查区地层、岩浆岩、构造、矿化点分布、矿化点矿石特征等,主要研究了使用装备及主要技术参数、测地工作、直流激电工作等,通过在剖面上开展激电中梯及激电测深等物探方法,在物探剖面控制范围内,分析了剖面上极化和电阻率异常分布范围和异常特征。研究得出,在Ⅰ号剖面发现高阻高极化异常带4处,在Ⅱ号剖面发现高阻高极化异常带1处,在Ⅲ号剖面发现高阻高极化异常带2处,在Ⅳ号剖面发现高阻高极化异常带1处,该异常带可能是石英脉性磁铁矿引起。研究为下一步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青龙沟金矿床已发现多处金矿(化)点,其矿床规模和资源储量具有一定规模。以青龙沟矿区地质特征为背景,得出,变质作用是金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变质作用对区内金乃至多金属成矿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区内先后发现了3个金矿带,分别为青龙沟金矿Ⅰ矿带、Ⅱ矿带及Ⅲ矿带;研究了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控矿因素主要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矿床成因主要与构造和闪长岩脉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绿色矿山建设目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绿色矿山建设是大方向、大原则、大逻辑,永煤公司要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矿山也是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城矿区自2012年起开始矿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从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等方面全面贯彻落实绿色矿山的目标,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了永煤公司安全生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与矿区经济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截至目前,3对生产矿井已获得绿色矿山称号,剩余2对生产矿井已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正在申请评估验收,争取2019年底全部通过国家绿色矿山验收,建成河南省第一批永城矿区绿色矿山示范区。 相似文献
16.
17.
18.
煤岩体是一种多孔介质,地下开挖使岩体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导致岩体的力学性质和渗透性质发生改变,围岩应力状态和渗流场特性是获取储层瓦斯气、评价或计算矿井涌水量、防突水危害等具体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通过对淮南矿区煤岩进行三轴压缩全过程渗透性试验,分析了煤岩变形破坏全过程以及不同围压和瓦斯压力下的瓦斯渗透特性。得出煤岩全应力—应变曲线与煤岩瓦斯渗透率—全应力应变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微型裂隙闭合和弹性变形阶段,煤样渗透率随应力增大而减小,进入屈服阶段后,渗透率达到最小值并在峰值后呈持续增大之势;固定瓦斯压力作用下,煤样应力峰值随着围压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煤样渗透性与围压关系呈指数函数变化规律,且表现出应变滞后的特点;固定围压作用下,渗透率与瓦斯压力关系呈“V”字型走势,即在扩容阶段煤岩样渗透性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