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给油莎豆油精炼过程的品质控制提供支持,对2个不同品质的油莎豆原油样品进行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和蒸馏脱臭,对精炼过程中油莎豆油质量指标,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原油品质和精炼过程对油莎豆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2个不同品质的油莎豆原油的酸价(KOH)有明显差异(分别为2.03、12.21 mg/g),但精炼后酸价(KOH)(分别为0.16、0.33 mg/g)和过氧化值(均为0.01 g/100 g)均显著优于LS/T 3259—2018《油莎豆油》中的指标要求;磷脂含量分别从6 874.10、312.29 mg/kg降至88.61、88.28 mg/kg,脱除率分别为98.71%和71.73%;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甘油酯组成中甘三酯含量有所增加(分别从98.46%、97.68%升高至98.74%、98.06%),但变化不显著;甾醇总量分别从220.21、253.44 mg/kg降至175.14、182.33 mg/kg;多酚含量分别从26.38、88.65 mg/kg降至8.45 mg/kg和未检出;维生素E总量分别从225.91、177.33 mg/kg降至180.01、13.09 mg/kg。品质不同的油莎豆原油经精炼后,质量指标都能达到行业要求,但酸价高的油莎豆原油精炼过程中有益伴随物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2.
旨在为提高油莎豆的贮藏稳定性,采用微波对油莎豆进行预处理,研究了冷藏(4 ℃)和常温(20~31 ℃)贮藏条件下油莎豆水分含量、脂肪酶活性及其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规律,同时测定了油莎豆油的脂肪酸组成和脂质伴随物含量。结果表明:在常温贮藏或冷藏过程中,油莎豆的水分含量、脂肪酶活性及油莎豆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均呈一定增长趋势,微波预处理显著降低了油莎豆的水分含量、脂肪酶活性和油莎豆油的酸值;常温贮藏和冷藏120 d后,704 W 处理270 s制备的油莎豆油的酸值(KOH)小于4 mg/100 g,显著低于未经微波预处理的油莎豆油,满足国标(GB 2716—2018)的要求;微波预处理对油莎豆油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油莎豆油中生育酚和总酚的含量,其分别在400 W处理270 s、704 W处理210 s时达到最高,为41.70 mg/100 g和10.21 mg/100 g;经微波预处理后,油莎豆油植物甾醇含量总体较空白组有所降低,但保留率在73.05%以上。综上,微波预处理对油莎豆的安全贮藏及其油脂中脂质伴随物的溶出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陕西靖边引种油莎豆的一般成分(水分、灰分、淀粉、粗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非还原糖和不溶性膳食纤维)、脂肪酸、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陕西靖边油莎豆富含淀粉、非还原糖和粗脂肪,约占78%;油莎豆油含有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16%,其中油酸含量高达74.20%,可作为生产油酸的原料;油莎豆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其矿质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Na>Mg>K>Ca>P>Fe>Zn>Mn>Cu。因此,陕西靖边油莎豆可以作为提取淀粉、糖和油脂的优良作物,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适宜在陕北毛乌素沙漠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在浓香型油脂的生产中油料烘烤温度是影响产品风味的重要因素,为了对浓香油莎豆油的产品开发和工艺条件优化提供支持,采用不同温度对油莎豆进行烘烤并压榨制取浓香油莎豆油,对油莎豆油的多个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明确烘烤温度对油莎豆油风味及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莎豆经140、150、160、170、180℃烘烤25 min后榨取的5个油样的酸值(KOH)为1.36~2.31 mg/g,过氧化值为1.60~2.24 mmol/kg,维生素E含量为177.82~207.14 mg/kg,甾醇含量为208.73~230.01 mg/100 g;烘烤温度对油莎豆油的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但随温度升高反式脂肪酸含量从未检出升高至0.029%,3,4-苯并\[a\]芘(BaP)含量从1.06 μg/kg升高至1.66 μg/kg,多环芳烃(PAH16)含量从63.67 μg/kg升高至72.50 μg/kg,3-氯丙醇酯均未检出;随烘烤温度升高,5个油样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分别为60种16.46 mg/kg、87种33.07 mg/kg、81种22.36 mg/kg、78种17.71 mg/kg、57种21.78 mg/kg;150℃烘烤时油莎豆油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最为丰富;赋予浓香油莎豆油烘焙坚果味等正面风味属性的主要为杂环类物质,包括2,5-二甲基吡嗪和2-正戊基呋喃,其中2,5-二甲基吡嗪在140℃时的油莎豆油中未检出,之后随烘烤温度升高,在杂环类物质中的占比从烘烤温度150℃时的24.16%升高至烘烤温度为180℃的34.06%。综合油莎豆油风味、安全品质、营养品质和质量指标,浓香油莎豆油生产中以烘烤温度不超过 160℃、烘烤时间不超过 25 min 为佳。  相似文献   

5.
连四超 《中国油脂》2022,47(4):9-14
以油莎豆为原料,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油莎豆油。以油莎豆粕残油率为考察指标,在亚临界萃取压力0.5 MPa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亚临界丁烷萃取油莎豆油的工艺条件,并对亚临界丁烷萃取的油莎豆油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莎豆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度0.425 mm(40目)、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50 min、液固比8∶1,在此条件下萃取1次,油莎豆粕残油率为2.91%。所得油莎豆油酸值(KOH)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33 mg/g、0.074 g/100 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26%,甾醇和V_(E)总量分别为171.43 mg/100 g、201.81 mg/kg。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油莎豆油粕残油率低,产品质量达到LS/T 3259—2018《油莎豆油》质量指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油莎豆油生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6.
段帅 《中国油脂》2022,47(3):100-104
以内蒙古油莎豆主要栽培品种(圣漠1号、中油莎1号、丰产1号和达旗1号)为材料,对4个不同品种油莎豆的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VE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不同品种油莎豆的营养价值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4个不同品种油莎豆的基本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但均富含淀粉(21.15%~25.40%)、膳食纤维(20.15%~21.95%)、脂肪(23.35%~25.60%)和总糖(17.10%~17.95%),可作为提取淀粉、糖类和脂肪的优良原料;各品种油莎豆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以油酸(9.120 0~10.600 0 g/100 g)、亚油酸(0.051 8~1.515 0 g/100 g)和棕榈酸(0.037 8~1.995 0 g/100 g)为主,可作为生产油酸和优质食用油的原料;4个品种油莎豆均富含VE(4.39~559 mg/100 g),且均富含Ca(476~1 253 mg/kg)、Fe(142.5~216.5 mg/kg)、Zn(10.15~17.95 mg/kg)和Se(0053~0.072 mg/kg)。圣漠1号可以用来制作油莎豆面粉及其制品,中油莎1号适用于提取高品质的油莎豆油,达旗1号更适合提取高纯度的油酸,而丰产1号的各种营养物质比较均衡。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储藏条件对油莎豆及其油脂品质的影响,将油莎豆在不同的温度(15、35℃)和湿度(11%、97%)下储藏40 d,测定油莎豆的含水量和含油量,以及油莎豆油的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高湿(97%)条件下油莎豆含水量显著增加;低温低湿(15℃、11%)条件下油莎豆的含油量最高,为28.73%,高温高湿(35℃、97%)条件下最低,为26.82%;不同储藏条件下油莎豆油的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变化,但高温和低湿储藏条件导致油莎豆油中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油莎豆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171.34~183.80 mg/kg,主要成分为α-生育酚(117.70~126.12 mg/kg)和β-生育酚(40.55~45.38 mg/kg),相对于其他条件,高温低湿(35℃、11%)条件下油莎豆油中维生素E损失最严重;在试验考察范围内,储藏条件未对油莎豆油的官能团和结构产生明显影响。综上,选择适当的储藏条件有利于油莎豆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8.
油莎豆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莎豆原产于非洲和地中海沿岸,是一种油、粮、饲、肥兼用型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油莎豆产量大、块茎的含油率高,相同种植面积下油莎豆出油量远高于其它油料作物,被誉为"油料作物之王"。油莎豆油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3%以上,且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近年来,除了传统的压榨和浸出提油技术,学者针对油莎豆还研究了水酶法、超声波辅助、微生物发酵等油脂提取技术。综述了油莎豆的特性、油莎豆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为油莎豆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油莎豆油的得率且保证成品品质,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正己烷法对油莎豆油的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最优提取条件后对油莎豆油品质进行分析。在油的品质研究中,采用25℃(常温)、47℃(超声辅助提取最佳温度)、60℃(高温)三个温度对比超声作用对油样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皮油莎豆研磨后在料液比1:15 (g/mL)、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47℃、粉碎粒度70目时,油莎豆油的得率为25.01%±0.03%,油样为黄橙色微浊状态,具有豆类特有的香气。油莎豆油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超声可更好地溶出油莎豆中的营养物质,但对油莎豆中黄酮类物质的破坏效应相对较大,酚酸类物质在高温时含量显著(P<0.05)下降。在25~60℃间超声作用和温度的变化对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不大,油酸(C18:1)含量最高,约为73.81%~74.00%。本试验结果可以为油莎豆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陕西靖边油莎豆主要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靖边引种油莎豆的一般成分(水分、灰分、淀粉、粗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非还原糖和不溶性膳食纤维)、脂肪酸、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陕西靖边油莎豆富含淀粉、非还原糖和粗脂肪,约占78%;油莎豆油含有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16%,其中油酸含量高达74.20%,可作为生产油酸的原料;油莎豆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其矿质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NaMgKCaPFeZnMnCu。因此,陕西靖边油莎豆可以作为提取淀粉、糖和油脂的优良作物,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适宜在陕北毛乌素沙漠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Chufa (Cyperus esculentus var sativus Boeck) could be a new source of dietary fibre. The total dietary fibre content of chufa is very high: 19.0% (w/w) average (calculated on dry matter). The neutral sugar composition of the dietary fibre consists mainly of glucose and xylose. The average content of phytic acid is 724 mg per 100 g.  相似文献   

12.
实验以乳化液粘度和包埋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借助显微拍照、粒径分布分析,优化了油莎豆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选用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麦芽糊精复配作为微胶囊化油莎豆油的壁材,油莎豆油微胶囊制备最优工艺为:壁材比(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麦芽糊精)为1∶1,载油量为20%,干物质含量为40%,在此条件下,油莎豆油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77.62%,平均粒径为46.78μm。贮藏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化油莎豆油的贮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油莎豆油的提取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柴油是利用生物质生产的能源,它是一种清洁燃料。通过对油莎豆油的提取试验和酯交换反应条件的正交试验的研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莎豆抽提时间控制在12 h左右,抽提效果好。油莎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1,催化剂用量1.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55min。  相似文献   

14.
段蕾 《中国油脂》2021,46(10):47-50
以油莎豆油为研究对象,以大豆油为对照,选择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共轭二烯含量、共轭三烯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高温煎炸条件下油莎豆油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高温煎炸后油莎豆油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比较煎炸次数与过氧化值的关系,油莎豆油的煎炸稳定性略优于大豆油;两种油脂的p-茴香胺值均随煎炸次数增加而增大,大豆油的p-茴香胺值高于油莎豆油,大豆油与油莎豆油的p-茴香胺值与煎炸次数呈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 8和0.988 2;随煎炸次数增加,大豆油中共轭二烯、共轭三烯含量均高于油莎豆油,因此油莎豆油的煎炸稳定性高于大豆油。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高温煎炸破坏了两种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结构。  相似文献   

15.
溶剂法提取油莎豆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油莎豆油的生产、开发与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油莎豆油,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时间、料液比、温度对油莎豆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油莎豆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石油醚(60~90℃)作溶剂,油莎豆油得率最高。提取2次以上,油莎豆油得率增加不大。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得率增加,超过3h后得率的增加趋势不明显。料液比为1:10(g/mL)时,得率较大。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油莎豆油得率增大,30~50℃之间增幅较大。各因素对油莎豆油得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次数。结论:石油醚(60~90℃)作溶剂时,油莎豆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h,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40℃,提取3次,该条件下,油莎豆油得率为27.20%  相似文献   

16.
油莎豆是一种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新兴油料植物,凭借着高油酸和淀粉含量,以及抗氧化、降血糖血脂、抗菌等生物活性,受到食品、营养保健和畜牧生产领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油莎豆在食品、保健品和畜牧生产等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系统研究油莎豆的营养特性及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括了近年来油莎豆主要营养成分(油脂、蛋白质及多糖等)及其生物活性(降低血糖血脂、抑菌和抗氧化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油莎豆在食品、畜牧养殖与医疗保健等领域的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油莎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油莎豆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14个不同地理来源的油莎豆品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油莎豆DNA快速提取方法;以SRAP反应体系中DNA模板量、Mg2+浓度和引物浓度3个因子分别设置3个水平,共配制27个反应体系,对油莎豆SRAP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可获得较高质量的DNA,参试材料的A260/A280介于1.70~1.98;在27个SRAP反应体系(15μL)中,最优反应体系为DNA模板25ng、Mg2+1.5mmol/L、引物浓度1μmol/L、dNTPs 0.3mmol/L和Taq酶1U,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条带。  相似文献   

18.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sting properties of Cyperus esculentus starch (CES) grown in Xinjiang,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potato starch (PS). The amylopectin (AP) content in CES was measured as of 83.82%. Most of the starch granules of Cyperus esculentus (CE) were round or elliptical while the granule diameter ranged from 3.41 to 12.12 µm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8.60 µm, and had a typical polarization cross. The X‐ray diffraction (XRD) data showed that CES was of A‐type crystals. The peak viscosity value of CES paste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PS, and the freeze–thaw stability of CES paste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S, but its light transmittance was lower.  相似文献   

19.
以油莎豆淀粉为原料,用压热法、酶法和压热-酶法制备油莎豆抗性淀粉(分别记为A-CRS、E-CRS和AD-CRS),研究其结构特征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油莎豆淀粉颗粒光滑饱满,形状不一,而抗性淀粉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结构不完整,外观粗糙。油莎豆淀粉为A型晶体结构,三种抗性淀粉为C+V型结构。与原淀粉相比,三种抗性淀粉的平均粒径增大,RS含量、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均显著提高,而平均聚合度降低, 其中AD-CRS的结构最紧密,结晶度最高。体外模拟消化显示A-CRS、E-CRS和AD-CRS的消化速率均小于原淀粉,其血糖指数(GI)分别为39.86、39.84、39.83,属于低GI食品(GI<55)。综上所述,油莎豆抗性淀粉的结构较紧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消化能力和调控血糖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