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绿色设计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类型的前沿,其结合环保与时尚的建筑设计理念为一体,以建筑实用理念为设计原则,营造景观与建筑的和谐共生设计理念。将建筑结构进行分解,地面、屋面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使建筑设计直观地归为大地景观的有机结构组分,借助建筑周边自然环境,形成具有城市典型建筑设计的典范。以建筑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利用有效建筑设计手段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生,以便将建筑设计融合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整个建筑与景观和谐共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读书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1,(6):139-139
书名:观看,书写建筑与文学的对话作者:〔法〕鲍赞巴克索莱尔斯译者:姜丹丹导读:陈嘉映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01月文字:中文92千字开本:880mm×1380mm,1/32页数:209页装帧:平装定价:$25.00元建筑对话文学读《观看,书写》有感这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家鲍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和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思想家索莱尔斯(Philippe Sollers)之间对话的全记录。两个不同领域的大师,就建筑、文化、音乐、哲学等等多种领域的话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与交流,让读者的思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杨杰 《四川建筑》2006,26(4):25-26
作为城市新区核心的标志性建筑与城市公园共生,使设计师必须摆脱单纯的建筑设计观而拓展到城市设计观,对于三者的交融对话,和谐共生予以更多考虑。  相似文献   

4.
朱宏宇 《城市建筑》2014,(10):78-82
本文结合两个具体案例的设计实践,探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一体化设计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指出城市设计师和建筑师在兼顾自身设计独立性以及相互连续性的同时,必须通过城市与建筑的“中间领域”实现城市、建筑、环境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建筑突出其安全性特征,而当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很强的开放性倾向,交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设计尝试着以一种新的建筑语言把这两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使之在建筑群体内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绿色规划设计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类型的前沿,其结合环保与时尚的建筑设计理念为一体,以规划的实用理念为设计原则,营造规划、景观与建筑的和谐共生设计理念。以建筑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利用有效的设计手段实现规划、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生,以便将建筑设计融合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整个规划、建筑与景观相互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受遗址保护和城市环境的制约,位于城市中心区的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南越王宫博物馆就是在城市环境中为保护和展示南越国宫署遗址而建设的大型博物馆,其建筑设计以保护为核心设计理念.在对遗址价值和特征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师不仅对空间布局、交通流线、展示方式等进行了合理设计,还对建筑与遗址文化内涵的关联性、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共生方面给予了诸多思考和关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深圳市中小学建筑进行调研,分析其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高密度城市环境、原生地形地貌环境、南方湿热气候环境三大典型外部环境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包括重视城市环境对项目的影响、校园景观与原生环境和谐共生、建筑手法与绿色技术兼顾达到低碳环保。旨在提供一种在中小学建筑设计时,处理好建筑与外部环境协调关系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两个不同尺度的景观设计案例,指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通过先期设计确立场地的限制性景观、环境体系,以实现建筑组群、建筑单体与景观、环境的共生和融合。  相似文献   

10.
南越王宫博物馆是为保护和展示南越国宫署遗址而建设的大型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以保护为核心设计理念,在对遗址价值和特征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不仅对空间布局、交通流线组织、遗址展示方式等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设计,还在建筑与遗址文化内涵的关联性、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共生方面给予了诸多思考和关照。南越王宫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会对城市中的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雷 《山西建筑》2011,37(28):22-23
以批判的历史意识讨论历史环境中的建筑设计问题,以郑州商城博物馆建筑设计为例,阐述了遗址建筑与城市环境共生的理念,将历史韵味表达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造型逻辑之中,即"突出遗址主题"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代建筑》2023,(3):114-115
<正>建筑九院(9+studio)是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八大设计综合院之一,也是最年轻的团队之一。作为公司创建一体化设计、开放性平台、国际化交流、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战略载体,拥有小城镇研究中心、建筑工业化研究所两大创新研究基地。其依托于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平衡建筑”的理论体系,以“人象共境”为设计目标,关注建筑对传统的传承和对时代的回应,关注人与建筑、与城市的“和合共生”。将纯粹的建筑创作与完善的技术服务结合,将物化的建筑与文化心理诉求结合,不断突破建筑的既有边界,力求实现作品在城市、建筑、环境、文化、使用者等各个方面的高完成度。  相似文献   

13.
自然建筑化设计手法将自然环境融入到建筑之中,使自然拥有建筑品质的同时赋予建筑自然属性。本文通过对几位著名建筑师作品的分析,对自然建筑化的设计手法进行初步的探讨。最后,结合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提出自然建筑化设计手法对其具有现实意义,以启发我国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做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工业建筑》2013,(10):170-173
城市综合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外的大城市中,由于种种原因其形式越来越趋于雷同。北京绿地中心是典型的城市综合体,在设计的过程中重视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探索,对于建筑的个性化取得了一些成效,不仅仅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还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为北京大望京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分别通过对城市设计、场地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三方面详尽分析,总结并介绍了北京绿地中心与环境和谐共生方面的设计实践,为城市综合体设计的个性化之路提供一个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杜娟 《城市建筑》2014,(6):37-37
本文首先提出了“建筑的建筑”、“城市的建筑”两个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当前城市建筑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从而提出与城市环境协调统一的建筑设计方法,明确了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相关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卞广萌  寒梅  李伟 《建造师》2011,(10):41-42
本文以和河北省唐山市规划展览馆设计理念为例,阐述了历史性建筑改造与城市宜居生活构建的良性互动关系,说明旧有的历史建筑与城市宜居之间存在的同一性和共生原则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的方法来在空间上实现这一共生状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实际案例分析,从城市设计、园区空间体系、建筑单体特征、绿化环境等角度,阐述在科技创新产业园设计中的思路与方法,以求在建筑设计中,通过与城市空间的关联、建筑有机围合、景观绿化营造,建设环境、人、建筑友好交融与和谐共生的科技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晋城国际会展中心设计为例,探讨城市公共建筑设计。基于生物学上的共生理念,笔者制定了审视过去,界定当前;扎根现存,持续共生两大设计策略,从共融、共通、共享三个层面建构城市共生单元的主旨参量,通过对片区规划和会展中心功能的分析,制定了该项目的用地规划、建筑规划和复合运营规划,认为基于共生共融的城市建筑设计理念或许是一个能够塑造健康城市、活跃城市氛围、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传统理解上的数据中心建筑突出强调其安全性的特征,这一特征是基于其工艺生产方面的要求,缺乏对其公建属性的认识。当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都表现出很强的公共性、开放性倾向,上饶云数据中心设计尝试着以一种崭新的建筑语言把这两方面的要求结合起来,使之在内容和形式上表达出和谐共生,行业文化与市民文化相互融合等多重含义。文章试图探索数据中心建筑设计中安全性与开放性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当代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日本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学习过程中,作者发现日本的建筑并没有被西方建筑所同化,仍保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其中所蕴含的日本建筑设计的精神主要是共生论.因此,文章通过研究日本共生论之中的整体共生、室内外共生、建筑和环境共生的实际设计案例,试图来探讨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