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掌握蛀食性储粮害虫米象和玉米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生动态,可为避免其在粮粒内造成隐蔽性危害、控温储粮以及害虫早期监测、预测和检查提供指导。研究了在20℃、22.5℃、25℃、27.5℃、30℃、35℃和RH 70%条件下米象和玉米象分别在水分含量为12.5%和13.5%的小麦中的发育历期,计算了其发育始点温度。主要结果为:在水分含量为12.5%的小麦中,米象和玉米象的发育历期在27.5℃、25℃、22.5℃、20℃下分别为30 d和32 d、39 d和40 d、46 d和46 d、91 d和92 d;在水分含量为13.5%的小麦中,米象和玉米象在相应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7d和29 d、33 d和30 d、37 d和38 d、67 d和70 d。计算得出,在水分含量为12.5%的小麦中米象和玉米象的合理发育始点值分别为15.82℃和15.54℃;在水分含量为13.5%的小麦中米象和玉米象的合理发育始点值分别为14.45℃和14.79℃。结果表明,米象和玉米象的最适宜发育温度为27.5℃,低于和高于最适发育温度时害虫发育历期随温度降低和升高明显延长。在同样温度下,小麦水分含量增加可使害虫发育历期显著缩短。害虫发育始点温度和发育历期受温度和粮食水分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两种水分含量(13.80%、15.30%)玉米在4个储藏温度(15、20、25、30℃)进行180 d的模拟试验。研究表明:在相同储藏期内,水分含量越高、储藏温度越高,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菌落总数越高,发芽势和发芽率越低;粮食水分、储粮温度对玉米的储藏品质影响明显。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玉米籽粒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且水分含量15.30%的玉米籽粒在25℃、30℃时各指标的变化要比水分含量13.80%的更快,而在15℃、20℃时,两种水分玉米籽粒的变化趋势相对缓和。因此,玉米脂肪酸值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超标控制点不同,水分含量15.30%的玉米在20℃、水分含量13.80%的玉米在25℃下的安全储藏期为180 d。本研究为应用"表干内湿、控温保水"储粮新工艺保存偏高水分玉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粮食的吸湿特性和湿空气在粮堆中的扩散特性.结果表明:粮食在湿空气中吸湿速度较快,安全水分小麦直接暴露于RH80%条件下,4 d左右水分即可达到基本平衡.但如果没有外部力量推动,湿空气在粮堆中扩散速度很慢,维持小麦、玉米和稻谷的初始相对湿度与环境相对湿度差值超过10%的条件,30 d、0.5 m粮层的相对湿度升高值均小于4%.温差对湿空气在粮堆中的扩散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在温差20℃和RH85%的条件下,对局部粮食的增湿速度,湿空气影响粮堆的深度和粮食的增湿量均显著大于无温差条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将两种软质红皮小麦和两种硬质红皮小麦调节水分后置于相同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进行模拟储藏,以探讨不同硬度红皮小麦在储藏过程中的霉变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含量13.5%、28℃储藏条件下,硬质红皮小麦扬麦16和镇麦10中的霉菌的带菌量增加速率显著地高于软质小麦扬麦15和扬辐麦4号中的带菌量(P0.01),软质红皮小麦对灰绿曲霉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水分含量15.0%、28℃储藏条件下,软质小麦对储藏霉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带菌量增速仍明显低于硬质红皮小麦中的带菌量。将干燥小麦置于RH 80%潮湿环境下进行吸湿模拟储藏4周后,硬质红皮小麦中灰绿曲霉的带菌量比软质红皮小麦高出6倍以上。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麦籽粒表面发现,小麦中霉菌的生长主要集中在胚部,硬质小麦胚部的霉菌生长明显多于软质小麦胚部。因此,在相同储藏条件下硬质和软质的红皮小麦在储藏过程中霉变的发生具有显著差异,软质红皮小麦籽粒具有较强的抗霉变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稻谷储藏及加工中的损失,提高加工过程整精米率和白度,采用静态称重法在10~35℃、RH 11.3%~96%条件下测定了我国南方地区6个长粒稻谷和4个中粒稻谷品种的解吸等温线,并分析储粮安全水分和解吸等热。结果表明:10个品种解吸等温线的平均值拟合的MCPE方程系数A、B、C分别为725.445、34.61、0.249。采用该方程分析15、20、25℃对应的解吸平衡水分,平衡相对湿度(ERH)为65%时,解吸平衡水分分别为14.16%、13.77%、13.42%;ERH为70%时,解吸平衡水分分别为14.91%、14.53%、14.18%;ERH为75%时,解吸平衡水分分别为15.78%、15.39%、15.04%。不同类型稻谷(长粒、中粒)在相同条件下的解吸安全水分值是相似的。当稻谷水分含量低于15%,以MCPE方程分析的解吸等热从4 670 kJ/kg急剧减少,之后随水分含量增加则缓慢减少到2 500 kJ/kg。尤其是在25~35℃,稻谷解吸等热从水分含量15%开始降低速度要缓于10~20℃,水分含量为17%的稻谷水分解吸等热接近纯水的汽化潜热。结果表明,储藏温度为15~20℃,稻谷入仓的水分含量可以控制在15.4%~15.8%。  相似文献   

6.
掌握谷蠹的发育历期和发育始点温度,可为监测、预测、科学检查及避免害虫危害提供指导。在22.5、25、27.5、30、32.5、35、37.5、40℃和相对湿度70%条件下,以水分含量为12.5%和13.5%的小麦为饲料,研究了谷蠹的发育历期及发育始点温度。试验结果为:在22.5、25、27.5、30、32.5、35、37.5、40℃下,谷蠹在水分含量为12.5%小麦中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05、83、66、57、43、41、43、48 d;在水分含量为13.5%小麦中的发育历期分别为93、71、55、48、38、34、36、40 d;谷蠹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5℃;在水分含量12.5%和13.5%的小麦中,谷蠹的发育始点温度分别为15.70℃和15.46℃。结果表明:谷蠹的发育历期受环境温度高低的影响差异显著,同样温度下粮食水分含量低时害虫的发育历期延长且计算所得发育始点温度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14个饲料样品在28±1℃、RH80%条件下储藏四周,原始水分超过11%的样品储藏两周后发生霉变。除浙江15~#样品外,余下13个样品在储藏四周后发生严重霉变,水分增加,干重、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灰分减少。蛋白质的变化不显著。测定了12个样品的氨基酸总量及其组成,氨基酸总量减少。在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亮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减少。在储藏四周后,黄曲霉毒素B_1仍然存在。黄曲霉毒素G_1未检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减少或未检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干热空气处理过程中,不同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小麦粮堆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成虫和幼虫的死亡情况.主要结果为:当粮温从25℃经20 min以上的时间升至50~60℃后,在保持至5 min时即有一定数量的害虫死亡.水分含量分别为12%、14%和16%的粮堆在保温50℃的情况下,成虫和幼虫死亡率达100%的时间均为60、80、100 min;在保温55℃的情况下,成虫死亡率达100%的时间为40、40、60 min,幼虫死亡率达100%的时间为40、60、60min;在保温60℃的情况下,成虫死亡率达100%的时间为5、20、25 min,幼虫死亡率达100%的时间均为20 min.说明粮食水分含量较低时,相应条件下的害虫死亡率升高,粮食水分升高时完全致死害虫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样处理温度下延长时间害虫死亡率显著提高,升高温度可以使完全致死粮堆内害虫的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9.
小麦临界水分附近微生物活动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储藏温度及不同品种的小麦在临界水分附近微生物活动的特点.结果表明:在低水分条件下,灰绿曲霉最早开始生长;水分含量为14%的小麦样品,30℃下储藏28 d后,灰绿曲霉占总带菌量的比例由27.72%增至96.78%.温度对小麦储藏过程中微生物活动的临界水分有重要影响,储藏温度每升高5℃,试验小麦微生物活动的临界水分降低0.5%.小麦品种对临界水分微生物活动也有一定影响,水分含量同为14.5%的"温6"和"矮丰68"小麦样品在25℃下经35 d储藏后总带菌量变化规律相似,但霉菌的菌相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蛋白资源,在储藏过程中易受害虫的感染与危害,印度谷螟是花生储藏过程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对花生储藏品质的影响值得关注与研究。在20、25、30℃下测定被虫口密度分别为0、2、6、12头/kg的印度谷螟幼虫感染的花生仁在不同时间的虫蚀粒率、酸值和含油量。花生仁在相同温度下被不同虫口密度的幼虫感染,其虫蚀粒率和酸值显著升高,含油量显著降低。30℃条件下,花生仁被12头/kg的幼虫感染20 d后,虫蚀粒率由0. 00%上升至19. 67%,酸值由0. 57 mg/g升至2. 25 mg/g,含油量由48. 71%降低至47. 31%。在不同环境温度中,花生仁感染相同虫口密度的幼虫,其虫蚀粒率、酸值和含油量变化显著不同。被12头/kg的幼虫感染的花生仁分别放置于20、25、30℃的环境中,感染30d后,虫蚀粒率分别为14. 00%、18. 33%、21. 33%,酸值分别为0. 82、2. 17、2. 60 mg/g,含油量分别为47. 60%、47. 09%、47. 01%。结果显示,随着害虫感染时间延长、龄期增长、虫口密度增加、温度升高,花生仁虫蚀粒率和酸值显著增加,含油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高水分城市生活垃圾干燥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马弗炉内对高水分城市生活垃圾(白菜茎和土豆块)进行干燥试验,分别获得了其在炉内的失重率曲线,结果显示:当干燥温度高于120℃时,白菜茎经过25 min,失重率已超过80%;对土豆块,经过相同的时间时,失重率仅为30%。同时根据试验结果拟合整理出了试验温度范围内两种高水分垃圾干燥过程的Arrhenius方程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高水分生活垃圾的活化能较低,其干燥过程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相似文献   

12.
以2013年驻马店产芝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储藏温度(20℃、25℃、30℃)、储藏方式(充氮、真空、常规密闭)下,不同水分含量(6.8%、8.2%、9.1%)芝麻的发芽率、发芽势、电导率和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80 d的储藏过程中,发芽率、发芽势、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呈下降趋势,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其上升和下降幅度与储藏条件有关;储藏温度、储藏方式、储藏时间和水分含量对芝麻发芽率、发芽势、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电导率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为储藏时间水分含量储藏温度储藏方式;芝麻的发芽率、发芽势与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水分含量低(6.8%)的芝麻在较低储藏温度(20℃)下,发芽率、发芽势、过氧化氢酶活动度高,电导率低,品质变化趋势小,能较好地保持芝麻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3.
充二氧化碳气调解除后大米储藏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中国典型储粮区域高温环境,并以常温储藏为对照,对大米的理化特性指标(水分、还原糖、脂肪酸值、降落数值、丙二醛、电导率)、酶和微生物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解除气调后大米在各模拟储藏条件下其脂肪酸值、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微生物活性都随储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常温(平均温度20℃)储藏75 d的大米品质变化相对缓慢,品质仍然新鲜.在35℃,80%RH和30℃,70%RH条件下变化较快,其中35℃,80%RH条件下储藏75 d后大米的脂肪酸值>25 mg/100g,已超出大米的安全储藏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胭脂萝卜的热风干燥过程进行了优化实验研究,发现恒速干燥期的出现与否与干燥条件有关,考察了在相对湿度RH=8.2%下,风温风速对干燥后胭脂红获得的影响,得出了在本实验范围内干燥过程的最佳干燥条件,风温40~50℃。风速2.27m/s.这一结论可直接或间接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臭氧防霉实验研究。25℃条件下,10~20ppm臭氧直接处理串珠镰刀菌、黄曲霉、黑曲霉、草酸青霉、圆弧青霉,每天处理8小时,明显抑制其生长发育,连续处理效果更佳。用臭氧保藏高水分玉米,接触臭氧玉米不霉变,但臭氧渗透差,必须辅以通风。20℃时向含水量23.42%玉米中通入10ppm臭氧,可向下渗透1米,1米处O_3为0.5ppm,交换次数约每5分钟一次,玉米保藏20天未发生霉变,加大O_3浓度,O_3可渗透至1.5米。2~10ppm臭氧25℃时处理水分21.05%的玉米,玉米过氧化值、脂肪酸值均无明显变化。较新鲜玉米香味略差,但仍较对照样品好。试验还证明受臭氧处理玉米发芽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普通喷雾法对小麦进行增湿,结果表明,水分在5h内迅速向籽粒内部扩散,并逐渐趋向于籽粒水分的均衡,增湿温度、增水量和小麦品种对水分扩散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常规储藏条件下,水分不超过12 4%的增湿小麦带菌量稳定;在低温储藏条件下,水分不超过13 9%的增湿小麦带菌量稳定.同时,采用着色法探讨了干、湿粮麦混合时水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干湿比对混合麦的水分传递速率有影响.混合麦的总带菌量变化在同一比例的干麦和湿麦之间无明显差异;在不同比例的混合麦之间,随干湿比减小、储藏温度升高带菌量增加,霉变速率加快,储藏期变短.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浴加热方法研究高温处理对玉米象成虫的致死作用和水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43℃、47℃、51℃、55℃恒温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试虫校正死亡率显著增加,虫体水分含量则呈下降趋势;50℃以上的高温对玉米象成虫致死作用显著,处理5.5 min试虫校正死亡率达到95%以上,与43℃、47℃处理相比,虫体水分含量变化幅度则较小;55℃高温处理玉米象成虫的时间低于70 s时,虫体水分含量变化不显著,处理时间为70110 s时虫体水分含量快速下降,校正死亡率则迅速增高.  相似文献   

18.
在5种温度(10~35℃)、3个相对湿度(RH 65%、86%、100%)组合环境中以静态称质量法测定初始低水分(8.09%~8.45%)、正常水分(13.26%~14.12%)、高水分(21.03%~21.75%)籼稻"刚优"和糯稻"尖尖糯"稻谷籽粒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修正的扩散方程描述水分吸附/解吸速率变化规律.在RH 65%~100%范围内,稻谷初始水分越低,10~35℃下的水分吸附速率越大,温度较高,吸附速率则较大.同样的初始水分样品,暴露的RH越高,它们的水分吸附/解吸速率越大.假定稻谷籽粒是均质的有限圆柱体,采用数值解法解偏微分水分扩散方程,并用斜率方法分析稻谷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两个正常水分稻谷品种样品在10~35℃范围吸附过程中,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4.318×10-9~1.546×10-8 m2·h-1.初始水分相同的稻谷籽粒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相同RH下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增加趋势,而在同一温度下随着RH增加则呈现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大豆充氮储藏中油脂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充氮气调储藏对大豆油脂品质的影响.在控制氮气体积分数为98%、90%和78%的条件下,比较了水分含量和储藏温度对大豆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藏温度是影响大豆油脂酸值最重要的因素,水分含量是影响大豆油脂过氧化值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相同氮气含量下,储藏温度、水分含量越高,大豆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增加越多.高水分(14.9%)大豆在30 ℃下充氮(98%)储藏180 d后,油脂酸值较对照组低20.2%;低水分(12.2%)大豆在20℃下充氮(98%)储藏180 d后,油脂过氧化值较对照组低26.1%.因此,充氮气调储藏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大豆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增高.  相似文献   

20.
玉米储藏期霉菌活动及玉米主要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个玉米品种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进行模拟储藏,定期测定玉米中脂肪酸、蛋白质的变化及微生物活动情况.结果表明:低水分玉米微生物代谢活动弱,水分含量15%以上的高水分玉米中微生物活性值在第10天开始明显上升,在50 d时,活性值高出低水分玉米10倍以上.储藏期玉米脂肪酸值呈上升趋势,水分越高,上升越快,水分含量15.4%的玉米脂肪酸值在第20天时上升趋势开始加快.水分含量15.4%的玉米水溶性蛋白含量在储藏期变化明显,而盐溶蛋白含量相对稳定,当水分含量升高至18%以上时,两种蛋白含量都会发生较大变化.低水分玉米中醇溶蛋白含量变化不大,而水分含量为18.5%的玉米在储藏20 d醇溶蛋的含量开始迅速下降,60 d后其含量下降了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