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上海近郊2 420名居民的活动出行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社区土地利用对居民非工作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土地利用特征变量中,随着街区设计的提升、社区公共设施密度的增加、土地混合利用熵值的增加,居民非工作出行选择步行的概率将大幅度上升。购物和休闲娱乐受各类土地利用特征变量的影响都较为显著,而外出就餐、看医生等出行所受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改善社区土地利用模式,可以增加居民非工作活动的步行选择,有助于可持续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测度方法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水平对于 促进绿色健康的步行出行方式及提升居民 日常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步行性测度方 法的研究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 一。根据影响步行出行的主要因素,从步行 环境感知、步行空间可达性和社会文化因 素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步行性测度方法进 行总结和比较,认为3类方法各有优势和缺 陷。建议应针对国内城市建成环境和居民 行为特征,深入研究步行性测度计算方法 的改进和提升,细化研究人群,提高测度的 准确性。同时应考虑行人对步行环境的主 观感受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步行性测度的 影响,构建一个兼顾步行可达性、便捷性、 舒适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城市建成环境步 行性综合测度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使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步行作为日常的休闲健身活动。本文以上海市21个生活街区为案例,探析街区空间形态对居民休闲步行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街区空间形态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宽阔的硬质场地、混合的土地使用、沿街商业店面密度、步行路网的渗透性和安全整洁的社区环境等。另外,不同收入人群对休闲步行的选择与环境偏好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陈泳  曾智峰  吴昊  毛婕 《当代建筑》2021,(3):124-128
休闲和购物步行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生活街区是老年人步行的主要场所.以上海市21个生活街区为例,基于912份退休老年人的调查问卷,分析街区建成环境对于老年人休闲和购物步行的影响,并结合散点图分析进行适宜值估算,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形态角度提出老年友好型街区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摘要 研究地铁站点周边不同距离范围的建成环境如何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以哈尔滨地铁一号线为研究对象, 基于分层结构生活方式理论,对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和居民出行方式进行调查,采用多项Logit 回归和结构方程模 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站点周边三个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建成环境特征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模型;地铁站周边不同距 离范围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有差异,同时居民私家车拥有量在不同距离范围的中介效应也存在差异; 为提出地铁站点周边环境精细化优化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地铁站点周边不同距离范围的建成环境如何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以哈尔滨地铁一号线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层结构生活方式理论,对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和居民出行方式进行调查,采用多项Logit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站点周边三个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建成环境特征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模型;地铁站周边不同距离范围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有差异,同时居民私家车拥有量在不同距离范围的中介效应也存在差异;为提出地铁站点周边环境精细化优化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步行是住区中最基本最节能的出行方式,同时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文引入POD模式在住区中的发展目标,包括提高居民出行中的步行化程度,以及鼓励住区居民的步行生活;其次,以鲁能星城住区为实证研究对象,一方面基于提高步行化程度的目标,分析了居民步行化程度与住区形态中密度、混合使用的关系;另一方面,基于引导居民步行生活目标,分析了居民步行偏好特征与住区形态中环境设计的关系。最后,提出了面向POD模式的低碳城市住区形态。  相似文献   

8.
购物出行在老年人的日常出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此,拟探讨分析老年人步行购物时对商业设施选择的空间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步行购物出行质量提出措施建议。选取上海市中心区3个典型住区中的老年人作为调研对象,将老年人对周边商业设施的使用强度作为因变量,并将老年人购物出行时步行路径的空间特征、商业设施的空间特征等数据作为自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作用及其量级。结果显示:商业设施与社区的距离、无障碍设施的数量、步行过街次数等因素对老年人步行购物出行时选择商业设施具有重要影响,而商业设施室内外绿化配置面积、街道绿化面积、步行路面整洁度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由此得出老年人在步行出行购物时,更多地关注空间环境质量中的安全性、方便性与舒适性等因素。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从空间角度出发,为提高老年人步行购物出行质量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步行是老年人日常的主要出行和活动方 式。近年来,高度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环境和生活 方式发生转变,降低了老年人健康生活的质量。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优化社区环境 以提高步行次数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成为人 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山地城市贵阳市中心城 区老年人步行行为调查数据,利用梯度提升决策 树构建老年人步行次数模型,以探究建成环境 对老年人步行次数的非线性作用及阈值效应。研 究结果表明:第一,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次数具有重要影响,且非线性影响与阈值效应明显,15 min生活圈的适老化建设应结合建成环境的有 效范围;第二,山地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缺陷下,提高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混合度以及较平坦的地 形(0%~5%)反而与老年人步行次数负相关;第三,地形起伏>15%负向影响老年人步行次数,而在 5%~15%间影响微弱;第四,提高居住密度、避免环境过度机动化以及保障老年人休闲与购物的 小尺度社区有利于其步行次数增多。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山地城市15 min生活圈 的适老化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魏东  喻冰洁  杨林川 《新建筑》2024,(1):98-103
步行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日常活动和交通方式,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步行时长这一重要的强度表征,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本尺度建成环境要素。文章利用成都市大规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单日步行时长,采用街景图像和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测算多种社区建成环境要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步行时长与社区建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人口密度、道路密度、NDBI、休闲设施数量和绿视率等社区建成环境指标对老年人步行时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从“生活圈”“公共空间”及“慢行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鼓励老年人步行活动的适老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适宜步行出行的城市建成环境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探讨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出行的影响要素、作用路径及规划干预,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影响老年人步行出行的建成环境要素。以重庆市江北区12个住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GIS空间分析和现场勘测获取社会属性、步行行为和建成环境空间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路网连通性维度中路网密度、街区边长、交叉口密度3个因子,土地利用布局维度中土地利用混合度、公共交通场站密度2个因子,绿地及开敞空间维度中公园绿地用地面积比、绿色开敞空间密度2个因子是影响老年人步行出行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路网连通性、土地利用布局、绿地及开敞空间3个维度的规划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哈尔滨城市中心区的两个案例的观察及调查问卷研究,总结出影响城市空间步行和公交出行适宜性的环境特征。根据对这些特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寒地城市中心区空间步行及公交出行适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街区尺度相关研究的梳理及对我国街区尺度特点的分析,指出街区尺度过大的弊端,并对小尺度居住街区与居民出行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公交站点的覆盖半径、居民的舒适步行距离、地块适宜的开发尺寸及交通技术要求等为依据,给出低碳出行导向的居住街区的适宜尺寸建议,并归纳了两种布局方式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城市商业区慢行系统的营造——以杭州市武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行交通为目前的交通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发展方向,它是把与生俱来的步行交通和大众化的自行车交通等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等不同的出行方式,来缓解城市中日益恶化的交通问题,慢行交通是一种绿色交通,也是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以杭州武林地区为例,着重探讨人车矛盾最为突出的商业区慢行系统的特征,以及营造城市商业区慢行系统关注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5.
郭亮  黄博 《华中建筑》2014,(11):134-139
该文基于对武汉八个典型街区的街区用地模式、交通设施配置、交通管理组织、周边房产信息等要素与街区居民出行特征的调查与比对,分析了不同街区环境要素对居民低碳出行的影响机理,为适合低碳出行的城市街区用地与交通环境构建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7,(2)
步行不仅在短距离出行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大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构建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文章以上海中心城区21个生活街区为研究对象,提取与居民步行通行活动相关的街区空间形态变量,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基础模型模拟和预测模型建立三种方法探索街区建设环境变量对各类步行通行活动的影响,并结合散点图分析进行适宜值估算,在此基础上从街区空间形态角度提出步行友好街区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夜间城市是夜间消费的空间载体,夜间步行是夜间消费的行为载体,城市的建成环境对人类步行出行的影响是客观且显著存在的。聚焦于夜间时段,依托于南京市居民出行的活动日志和GPS与GSM调查,根据不同出行目的将居民步行行为分为休闲型步行和功能型步行,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建成环境和城市灯光对居民夜间步行长度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夜间步行长度与年龄、灯光强度、POI职能丰富度、商业设施密度显著正相关;与住宅密度、交通设施密度、建筑密度显著负相关;(2)休闲型步行和功能型步行在路径时长、影响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对如何构建更加健康的夜间城市提出相关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居民以较低的距离成本完成工作日的多目的通勤是城市空间人性化发展的难题.对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的研究鲜有关注居民一整日的出行链.以居民工作日的通勤出行链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考虑不同地理背景建成环境与多目的通勤行为的研究框架;基于广州居民活动日志与POI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解析建成环境对居民多目的通勤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具有高密度、高混合度和小尺度街区设计特征的建威环境能显著提高居民工作日的活动强度并减少非通勤距离;不同地理背景下建成环境对多目的通勤行为的影响机制具有一定差异;考虑活动的多样性,不同类型的通勤出行链具有不同的时空弹性,建成环境对多目的通勤行为的影响会受到活动类型组合的约束.这些结论丰富了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研究的维度,也为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袁琦  陈泳 《南方建筑》2022,(5):64-72
认知衰退是人体老化最普遍的特征,步行活动对其具有干预作用,以上海市中心城区生活街道为例,探索基于认知衰退视角的老年人宜步行环境,从可达性、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等品质维度的13个环境要素指标,借助机器学习算法推测影响认知衰退老年人日常就医、购物步行路径,选择的关键环境变量。结果显示,认知衰退老年人步行活动范围较小,沿街界面透明度、人车隔离设施、消费店面密度、人行道宽度等街道环境要素对其生活型步行环境选择偏好有较强的影响,且其适宜值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在街区设施步行可达距离、沿街底层界面形态与步行设施品质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各类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特大城市尤为突出.老年人的个体需求与出行特征,正成为城乡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现选取上海市中心城的4个典型小区,结合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对当前老年人交通出行的目的、次数、时耗以及方式等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指出老年人出行呈现出由生存型转向生活型、出行次数与时耗下降、交通方式以步行为主等特征,其中跟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出行主要包括购物、休闲娱乐、就医、个人事务办理等,出行时耗多在l0-15min之间,主要出行方式是步行;进一步结合针对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探讨了老年人交通出行的发展趋势;从老年人自身属性、区位、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以及交通设施配置等四个方面对老年人交通出行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年龄是最核心的自身影响因素、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是否与老年人常用出行方式及其最佳出行范围一致是影响老年人出行的关键、公交系统与步行环境对出行的机动性与安全性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