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油脂碱炼脱酸工艺的新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铭 《中国油脂》1993,(1):13-18
通过对油脂碱炼脱酸工艺的一般分析,进一步运用普通化学中分子结构对分子间力的理论分析,来发现油脂脱酸中和反应生成的钠皂,也存在着力的作力。它包括了四种来源的力(即化学结合力、氢氧化钠溶液分子间极性吸引力、水分子间极性吸引力和钠皂分子间极性吸引力)。可以促进皂粒之间,在常温(25.0—30.0℃)下进行凝聚。并对中和反应生成的钠皂状态,和对皂脚中性油含量高低的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提出油脂在碱炼脱酸操作时具体条件。在试验的实践中得到酸值与炼耗比1∶0.85~1.0之间的较好结果。证实了这四种来源力的作用存在,同时得出油脂碱炼脱酸工艺的新理论,可以在生产上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植物油水化脱胶和碱炼脱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油脂脱酸处理过程一般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处理,在去除原料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磷脂的同时,也会形成产生大量的皂,如果皂不能被有效脱除,会增大油脂后续的加工难度。本文通过对油脂脱酸过程中碱炼的实验条件的研究和优化,确定了在碱反应温度为75℃、碱反应时间为20 min、水洗温度为92℃、水洗水添加量为8%、柠檬酸添加量为0.04%时,可以有效的将脱酸油的含磷量控制在5 mg/kg左右,含皂量控制在30 mg/kg内,为油脂后续的精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丁泓滨 《中国油脂》1992,(2):28-34,39
O 引言 油脂的各种脱胶与碱炼方法,对大多数炼油者来说是熟悉的。然而,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往往就难以决策。况且,脱胶和碱炼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又常常被低估。 这篇文章介绍了Alfa-Laval方法,重点阐述使用最低的操作费用而获得高质量产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牦牛酥油的品质,以青藏高原牦牛乳为原料制得牦牛酥油后,采用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法对其进行精炼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50%柠檬酸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脱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胶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脱酸温度、超碱量、碱液质量分数和脱酸时间对脱酸率的影响,同时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脱酸工艺。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精炼前后牦牛酥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最佳的脱胶工艺条件为50%柠檬酸添加量0.6%、脱胶温度60℃、脱胶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脱胶率可达94.12%;最佳的脱酸工艺条件为超碱量0.4%、碱液质量分数10%、脱酸温度60℃、脱酸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脱酸率达91.85%;经脱胶和脱酸处理后牦牛酥油磷脂含量、过氧化值和酸值均显著降低,色泽呈黄色且透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挥发性成分中醛类、酮类化合物含量均显著增加,酸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综上,经脱胶和脱酸精炼处理后,牦牛酥油色泽和风味明显改善,品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栀子毛油为原料,研究了栀子油精炼的碱炼脱酸工艺过程,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试验,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确定了适宜反应条件为:碱炼浓度为17%,超碱量为0.5%,碱炼时间35 min,碱炼温度73℃。采用上述脱酸条件,所得栀子油的酸价为0.15 mg NaOH/g,脱酸率为97.20%。  相似文献   

7.
姚尧  仝宗兴  李诚  付刚 《食品科学》2014,35(24):86-90
采用实验室碱炼法脱除高酸值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研究碱液质量分数、超碱量、碱炼时间和碱炼初温对猪网油酸值和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猪网油实验室碱炼脱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佳碱炼脱酸条件:碱液质量分数21%、超碱量0.1%、碱炼时间70 min、碱炼初温45 ℃。采用上述脱酸条件,所得猪网油酸值为0.125 5 mg KOH/g、得率为78.89%,说明此方法可以有效脱除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大豆油脱胶脱酸新工艺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脂具有强烈的吸水性,随着磷脂吸水的增加,在水、温度和搅拌的作用下,胶体逐渐增大、合并,最终絮凝成大片胶体。本文作者根据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根据絮凝剂特性,把第二次水化的油脚,作为大豆毛油的脱胶脱酸诱导剂,从而增强了胶体物质的极性。这种胶体,具有强烈的吸附色素、胶溶物质、游离脂肪酸的能力,这样就降低了油脚中的中性油含量和毛油的酸价。该新工艺不仅减少了中性油的损失,还有利于操作。各油厂可在原有设备和操作条件下,略加改动(有的可不需改动)就可按该工艺进行操作,这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油莎豆毛油为原料,采用酸法脱胶和酯化脱酸法对其进行精炼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对脱胶和脱酸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油莎豆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主要官能团结构和热力学性质进行检测,以比较脱胶和脱酸对油莎豆油性质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脱胶条件为时间20 min,温度60℃,磷酸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0.10%,脱胶率为92.85%;最优的脱酸条件为:脱酸温度60℃,时间60 min,浓H2SO4添加量3%,醇油物质的量比10∶1,脱酸率为95.62%。脱胶和脱酸工艺对油莎豆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主要官能团结构和热力学性质无显著影响。油莎豆毛油经脱胶和脱酸处理后磷脂和酸价显著降低,品质提高,达到了食用油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高酸值米糠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一次碱炼脱酸和两次碱炼脱酸工艺,以油脂碱炼得率、脱色率、谷维素损失率、甾醇损失率为考察指标,研究碱液浓度对碱炼效果的影响,并对两种碱炼脱酸工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次碱炼脱酸与一次碱炼脱酸相比,相同碱液浓度条件下,油脂碱炼得率平均提高4.89%,谷维素损失率平均降低5.87%,甾醇损失率在碱液浓度较低(12°Bè~20°Bè)时,两次碱炼甾醇损失率明显比一次碱炼低(平均低12.64%),但在碱液浓度超过24°Bè之后,两次碱炼的甾醇损失率比一次碱炼高,也即在高浓度碱液条件下,减少碱炼次数对减少甾醇损失是有利的。米糠毛油两次碱炼脱酸时,一道碱炼的碱液浓度为28°Bè,二道碱炼的碱液浓度为12°Bè时谷维素损失率最低,16°Bè时甾醇损失率最低,碱液浓度对碱炼得率和脱色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大豆毛油为原料,采用酶法脱胶和物理脱酸法对其进行精炼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以获得合适的大豆油精炼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磷脂酶C酶法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5.4,酶添加量10.0 μL/kg,酶解温度45.0 ℃。在此条件下,大豆毛油磷含量可降低至7.3 mg/kg;最佳的脱酸工艺条件为保温时间40.0 min、加水温度90.0 ℃、加水量3.5%、絮凝剂量0.7%,此条件下大豆油酸值为0.08 mg/g,磷含量为5.5 mg/kg。大豆毛油经酶法脱胶和物理脱酸处理后的磷含量和酸价显著降低,品质提高。实验结果为大豆油的非化学精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秋冰 《中国油脂》2021,46(2):5-10
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温度、50%柠檬酸添加量、加水量4个因素对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浓香菜籽油水化脱胶的最优条件为超声时间15.5 min、超声温度45℃、50%柠檬酸添加量4%(以油质量计)、加水量4%(以油质量计),在此条件下脱胶后浓香菜籽油中磷脂含量为4.06 mg/100 g,脱磷率为92.11%,总酚含量为42.08 mg/100 g。在传统脱胶工艺条件下,即3%水(以油质量计),55℃下搅拌20 min后沉淀24 h,浓香菜籽油中磷脂含量为39.48 mg/100 g,脱磷率为23.31%,总酚含量为62.17 mg/100 g。经GC-MS分析,超声波辅助水化脱胶的浓香菜籽油中鉴定出27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主要呈味物质为硫甙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3.
黄芳丽 《中国油脂》2021,46(12):88-94
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蒜头果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固形物含量、乳化剂添加量、壁材比、芯壁比、进风温度、进料量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粒度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体外模拟消化等对蒜头果油微胶囊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蒜头果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1%、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4∶ 3、芯壁比1∶ 4、固形物含量16%、进风温度160 ℃、进料量4 mL/min,在最佳条件下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76.92%;蒜头果油微胶囊呈较光滑球形,其结构完整、粒径均一,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热稳定性、分散性;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微胶囊芯材几乎完全释放。蒜头果油微胶囊化有利于保护蒜头果油的有效成分,提高其消化吸收效果,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菜籽油磷脂酶C脱胶与水化脱胶条件优化及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籽毛油为原料,分别利用二次回归正交实验对菜籽毛油磷脂酶C(PLC)脱胶工艺和常规水化脱胶工艺进行优化,按照国标要求,对两种不同脱胶方式生产的菜籽油的磷脂含量、水分、过氧化值等基本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指标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PLC用于菜籽毛油脱胶的最优工艺参数为p H5.4、酶添加量10μL/kg、酶解温度42℃,经PLC脱胶后菜籽油磷脂含量为7.45mg/kg;水化脱胶最优工艺参数为作用时间4.8h、操作温度86℃、加水量为毛油磷脂含量的3.2倍,经水化脱胶后菜籽油磷脂含量为76.32mg/kg。且酶法脱胶油整体上比水化脱胶油品质更好,酶法脱胶油经常规精炼后可达到国家一级油标准,该研究可为菜籽油酶法脱胶工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从蒜头果油中分离出的神经酸含量的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4%乙酸水溶液-四氢呋喃(体积比80∶12∶5∶3),柱温26℃,检测波长205 nm,流速1.0 m L/min,进样量5μL。结果表明:神经酸在1.0~20.0 m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和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2%、1.61%;回收率为97.41%~104.89%,RSD为0.72%~3.22%;测得样品的RSD为0.90%~2.36%。实验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蒜头果油分离脂肪酸过程中神经酸含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米糠油物理精炼和化学精炼的脱酸损耗成因,指出无论是物理精炼还是化学精炼都是由必然损耗、物理损耗和化学损耗3种损耗构成的.在生产中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损耗,达到减少油脂损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闫亚鹏  马传国  景璐璐 《中国油脂》2022,47(9):26-29+58
为给玉米油的精准适度精炼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探究兼顾植物甾醇保留的玉米油水化脱胶工艺,以玉米原油为原料,以植物甾醇和磷脂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玉米油水化脱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水化脱胶条件为脱胶温度58℃、加水量4.38%、脱胶时间55 min,在此条件下脱胶油中的磷脂含量为0.76 mg/g,脱胶率为92.95%,植物甾醇含量为1 239.00 mg/100 g,植物甾醇保留率为83.35%。  相似文献   

18.
杨敏 《中国油脂》2020,45(4):24-27
采用粉碎、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提、硫酸铵沉淀、疏水色谱层析等分离手段,从蒜头果种仁中分离纯化蒜头果蛋白,并对其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中性糖含量、自由巯基含量、细胞活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蒜头果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含有18种氨基酸,等电点为4. 6,相对分子质量为61 875 Da,由A、B 2条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蒜头果蛋白对Hela和Vero细胞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蒜头果蛋白作为一种新的蛋白质,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旨在为油莎豆油精炼工艺提供参考,采用柠檬酸辅助水化脱胶对冷榨油莎豆原油进行脱胶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比脱胶前后油莎豆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和主要官能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柠檬酸辅助水化脱胶工艺条件为柠檬酸质量分数45%、柠檬酸添加量0.25%(以油莎豆油质量计)、水添加量3%(以油莎豆油质量计)、温度40℃、酸处理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脱胶率为71.49%;脱胶处理后油莎豆油酸值、过氧化值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标准的限量要求,亮度(L*)、黄色度(b*)上升,红色度(a*)下降;脱胶工艺未对油莎豆油的脂肪酸饱和度、脂肪酸组成和主要官能团结构产生明显影响。综上,柠檬酸辅助水化脱胶工艺可以较好地改善油莎豆油品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