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2.
3.
4.
5.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显微硬度法,在Gleb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Q355D热轧H型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进行研究,并绘制了静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从CCT曲线可以看出,在冷速小于1℃/s时,组织是铁素体和珠光体,冷速在1~10℃/s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冷速在20~50℃/s时,组织为针状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Q355D热轧H型钢的硬度增大,硬度由171 HV0.2增大至301 HV0.2。依据CCT曲线来制定不同轧制试验方案,当总压下量为75%、应变速率0.3 s-1、变形温度1150℃时,试验钢铁素体晶粒尺寸为8.13μm,-20℃冲击吸收能量为146 J,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6.
7.
8.
针对低合金高强钢Q345E棒材低温冲击性能合格率低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终轧温度较高,轧后棒材组织晶粒粗大造成的,生产中需采用正火处理来改善组织晶粒度,提高其低温冲击韧性,但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为此,对φ50、φ40、φ35 mm规格Q345E棒材进行了终轧3段穿水冷却试验,通过穿水冷却来降低终轧温度,以解决晶粒粗大的问题。结果表明,与轧后态、正火态棒材组织对比,经过3段穿水冷却后的棒材组织明显细化,铁素体晶粒度达到9.4级以上,低温冲击性能明显提高,φ35 mm规格低温冲击性能合格率达到90%以上。同时,采用穿水冷却工艺,可以省去正火处理工序,节省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合金高强钢Q345E棒材低温冲击性能合格率低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终轧温度较高,轧后棒材组织晶粒粗大造成的,生产中需采用正火处理来改善组织晶粒度,提高其低温冲击韧性,但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为此,对φ50、φ40、φ35 mm规格Q345E棒材进行了终轧3段穿水冷却试验,通过穿水冷却来降低终轧温度,以解决晶粒粗大的问题。结果表明,与轧后态、正火态棒材组织对比,经过3段穿水冷却后的棒材组织明显细化,铁素体晶粒度达到9.4级以上,低温冲击性能明显提高,φ35 mm规格低温冲击性能合格率达到90%以上。同时,采用穿水冷却工艺,可以省去正火处理工序,节省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衣海龙孙明雪徐洋刘振宇 《材料热处理学报》2013,(10):34-37
以一种Q690工程机械用钢为对象,研究不同终轧温度和待温厚度对实验钢低温冲击功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或待温厚度的增加,实验钢的低温冲击功明显升高,当终轧温度低于850℃,待温厚度45 mm时,实验钢在-20℃时的冲击功达到200 J以上。冲击功较高的实验钢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及少量粒状贝氏体,而冲击功较低的实验钢组织为板条贝氏体及少量粒状贝氏体,组织中有效晶粒尺寸增加,大角度晶界比例降低及M/A岛尺寸变大均减弱对裂纹扩展的阻碍作用,导致实验钢低温冲击功降低。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厚板热连轧后出现伸长性能不合格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Q345D钢板金相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试验钢中A类硫化物规格为15~25μm,C类硅酸盐夹杂物规格为50~2 000μm。结果表明:伸长性能不合格的试样通常夹杂物超标或带状组织级别较高,冷弯断裂试样普遍存在分层现象,夹杂物类别主要为A类硫化物与C类硅酸盐夹杂。 相似文献
12.
针对普阳钢铁有限公司生产的6 mm厚钛微合金化S355JR薄规格钢板出现室温冲击不合的问题,对其化学成分、组织性能及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铸二冷强冷细化了TiN颗粒,使加热时更多的有效Ti溶解并于轧后析出,导致铁素体硬化是钢板常温冲击不合的原因。为此,在不便改变连铸工艺的前提下,调整了S355JR钢的化学成分,严格控制C、Ti含量,并将Mn质量分数由1.2%降至1.0%,有效地改善了6 mm厚S355JR钢板的常温冲击性能,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针对Q345E低合金结构钢板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钢板内部晶粒粗大和钢板残余应力集中是低温冲击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工艺和检验流程的优化,改善了Q345E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