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无传感器双馈风力发电机的转速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馈电机系统所采用的定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采取了比较简便易行的PI自适应控制来估算转速,利用电机的状态方程计算转子位置角,并分别用于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速度闭环和坐标变换中,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直线度误差的相对坐标,基于最小二乘对坐标内的离散点进行曲线拟合,而后对其进行相似坐标变换,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得到坐标变换的一系列旋转因子(旋转参数)与满足最小条件的包容区域,最后通过比较法实现对直线度误差的数值判定.文中给出一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各种不平衡负载和非线性负载在实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三相四桥臂逆变器与其它的三相四线制逆变器相比具有突出的带不平衡负载的能力,但是三相不平衡电流会导致输出电压中含有负序分量和零序分量,为了使三相输出电压对称,文中提出了基于两组PI控制器的三相输出电压平衡控制策略:一组PI控制器在正序旋转坐标变换下用来控制正序分量,另一组PI控制器在负序的旋转坐标变换下用来控制负序分量,两组PI控制器均采用双闭环控制。并通过MATLAB/Simmulik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图形变换的矩阵运算导出偏斜曲线的坐标变换公式,并以实例说明了利用坐标变换公式进行坐标变换的计算方法和编程步骤。该变换方法及程序编写步骤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飞机姿态角、速度、高度对重叠率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了补偿方法。以图像目标直接地理定位方法为基础,给出了大倾斜成像重叠率的基于坐标变换分析方法;对飞行参数单变量影响给出了几何分析方法及计算公式,两种方法结果是一致的。对于载机姿态角综合作用影响,利用基于坐标变换的方法给出了载机姿态角波动在1°范围内,分析了图像目标区域与预期区域偏离的结果,同时提出了使用相机位角和俯角对飞机姿态角影响进行补偿的方法,并给出了基于坐标变换方法的相机位角和俯角补偿量计算公式;基于几何分析结果,提出了通过调整拍照周期对载机速度和载机高度波动影响进行补偿方法,并给出拍照周期的计算公式。仿真结果和实际飞行数据表明,使用相机位角和俯角进行载机姿态补偿,同时调整拍照周期,可以很好抑制航拍过程中飞机参数波动对重叠率影响,在小视场角0.88°时,在平坦地区重叠率均值与预期值偏差为1%。  相似文献   

6.
曲梁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吊钩、链环等,因此对曲梁进行力学分析和变形计算是机械设计的重要内容。采用传递函数方法对复杂曲梁进行分析,根据曲梁上的载荷和曲线的形状将曲梁分成不同的单元,建立单元的分布传递函数求解模型,并在单元之间连接处作了特殊处理,通过坐标变换后再组集成梁整体平衡方程。算例表明,此方法具有很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高峰 《机械设计》1991,8(3):20-24
本文提出了空间球面机构摆动力完全平衡的单位向量法。该方法的特点是不需进行坐标变换矩阵的运算,推导平衡方程的过程简单,平衡条件为标量形式。笔者详细地研究了球面开链机构、单闭环球面机构和多闭环球面机构的摆动力完全平衡、文中给出了若干实例。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球头刀五轴铣削过程中接触区域获取困难和难以调整主轴转速实现稳定性铣削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接触区域的姿态稳定性图获取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刀具姿态与螺旋角影响的动态切削力模型。通过NX二次开发提取刀具与工件接触区域的初始数据,并采用一种坐标变换法获得不同刀具姿态下的接触区域。然后,使用全离散法构建姿态稳定性图判断了在不同刀具姿态下的铣削稳定性。最后,通过实验案例在五轴加工中心中进行球头刀铣削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现场加工表明,实验结果与预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合理地实现坐标变换是数控机床电气调试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面向用户编程的基础。首先阐述了机床加工工件坐标系变换原理;结合西门子840Dsl数控系统,给出了坐标变换的实现方法;最后通过试验台模拟,验证了坐标变换原理的准确性和实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企业配电网系统中电压波形波动以及三相负荷不平稳等问题,以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偏差及负荷不平衡补偿的静止无功补偿器控制方法。采用Ziegler-Nichols方法,对SVC中电压控制器中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采用虚拟对称三相系统的同步参考旋转坐标变换的补偿电纳的计算方法,对三相负荷的不平衡进行了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实现简单、运用灵活,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速度及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扫描仪几何校正中的分区域算法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仪作为数字化图像的输入设备,关键在于尽可能真实再现图像原件的信息,通常对于有几何变形的图像校正方法是多项式坐标变换法,但这种方法对于局部变形修正没有针对性,而且当次数较高时运算量太大,为此采用半自动提取法获得所有控制点坐标,根据网格矩形变形程度将图像非均匀地划分成若干区域,对于不同的区域应用适合该区域的一次模型进行坐标变换,同时将校正过程有针对性地分布在扫描的不同阶段.校正结果保证了系统的几何精度要求,不仅大大减少了运算量,且算法易于实现,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志  陈海卫  孙震 《机械强度》2021,43(2):255-260
球式自动平衡装置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单个球式自动平衡装置且多为研究其平面运动.分析了一种用于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双平面球式自动平衡装置的抑振特性,建立了带有双偏心圆盘的双平面球式自动平衡装置平衡的数学模型,通过Lagrange方程推导出振动微分方程,运用旋转坐标变换得到其自治系统,通过李雅普诺夫一次近似方法分析其稳定性,然后...  相似文献   

13.
齿轮齿根过渡曲线是精确校核齿根弯曲强度和计算齿轮体积的重要计算依据,但是目前常用一个过渡圆弧近似的估算齿根过渡曲线,这就导致在用齿根过渡曲线做相关计算时引起较大的误差。通过分析范成法加工齿轮过程,建立了齿根过渡曲线的成形机理和数学模型,结合反转法和坐标变换推导出齿根过渡曲线的数学方程。把计算出的齿根过渡曲线与目前常用估算的齿根过渡曲线进行比较后,发现推导出的齿根过渡曲线与实际加工出的齿根过渡曲线相吻合,估算的齿根过渡曲线较多的去除了齿轮齿根部位的金属,与实际加工出来的齿根过渡曲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信号模型的自适应采样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用坐标变换推导出了自适应采样频率与信号瞬时频率之间的关系,利用二阶预测模型获得了信号瞬时频率的估算表达式,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模型的自适应采样方式: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自适应采样方式的可行性;同时针对其计算量、收敛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信号模型的自适应采样无论是计算量还是收敛速度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讨论无油工艺气螺杆压缩机是否需要增设平衡管,介绍平衡管压降原理以及估算公式;在需要增加平衡管的情况下,讨论平衡管在螺杆压缩机组上的安装位置,分析不同的架设方式的平衡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在实际运用中如何优化平衡管能给机组带来最优的效果,归纳出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架设方案,展望未来平衡管改良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运用理论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研究自由杆式扭杆弹簧铰链的工作原理及力学计算,给出自由杆式扭杆弹簧平衡机构的设计校核方法,通过分析行李箱盖开启的三种模式及其优缺点,给出一种改良行李箱盖平衡区域的方法。经过优化后可以有效避免行李箱盖越过平衡区域,保证行李箱盖可以保持在开启状态,避免在风力或斜坡上自动落下伤人发生。  相似文献   

17.
平面三自由度机械臂的轨迹规划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D-H坐标变换方法建立平面三自由度机械臂的齐次坐标变换矩阵,用代数方法建立逆运动学方程的数学模型;通过程实现对数学模型的求解,获得机械臂各关节的数据.通过对求解的数据进行处理导入到Adams软件中建模仿真,仿真结果验证数学建模计算数据正确,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8.
生物视觉系统具有对运动目标敏感、分辨率调节迅速等特点,能准确无误地识别目标。对数极坐标变换(log polar transformation,LPT)是生物视觉的基础。对已有的传统运动目标检测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仿生视觉认知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数极坐标变换和改进背景减算法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混合高斯背景建模,通过对对数极坐标变换后的图像进行柔和帧差法和背景建模的背景减算法,实现对运动目标的检测。通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目标的准确快速检测定位和跟踪。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利用仿生视觉中的碰撞时间参数实现主动避碰控制,对增强图像中心视目标物体区域进行了研究。首先,应用对数极坐标变换对视觉图像进行压缩变换,在变换中应用双三次插值对图像中心视区域进行亚像素增强;然后,对应用对数极坐标变换算法后图像的不同偏心率下的精度以及不同偏心率尺度下最小精度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变换算法后,图像数据得到了有效的压缩,中心视的目标物体图像仍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20.
在飞机交流配电系统中,三相负荷不对称将导致线路损耗增加。通过分析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不对称负荷引起的三相电流不平衡度以及三相不平衡线路的损耗,推导出线损与电流不平衡度的关系式,可用于在试验机配电系统设计时估算三相不平衡配电系统的线路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