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张菊 《中州煤炭》2021,(10):28-33
针对已有评价方法未能对煤田火区危险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可信度偏低,评价耗时上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法的煤田火区危险性综合评价方法,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获取诱导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各个因素的危险等级进行评定,同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利用煤田火区危险性分析结果编制火区危险事故树,获取导致危险发生的最小割集,将各个因素的结构重要度进行排序,获取最为危险的基本事件。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模糊数学法对影响煤田火区危险的因素进行分级评价,通过所组建的评价模型,获取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获取高精度、高可信度以及低耗时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邓强  刘锋  王刚 《采矿技术》2022,22(1):95-98
煤田火灾严重威胁火区周边环境和煤矿安全生产.我国受煤田火区灾害严重影响的煤矿主要集中在新疆、宁夏、内蒙古、甘肃,煤田火区精准探测技术难度大.阐述了几种主要的煤田火区探测方法的原理,并对测汞法探测煤田火区的机理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煤田火区探测新方法,应用于煤田火区探测,实现煤田火区高温异常区域的超前预测预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灭煤田火灾火源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新疆煤田火区所发生的地质灾害问题,分析了新疆煤田火区治理的前、中、后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地质灾害原因,建立了煤田火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机制,提出了煤田火区地质灾害的预防手段,并研究了煤田火区治理的前、中、后各个阶段的治理方法,为解决新疆煤田火区的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了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万鹏  李松营  姚小帅  赵红利 《中州煤炭》2022,(2):145-149,156
为了建立针对义马煤田地质条件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借鉴综合指数法原理,分析确定了义马煤田冲击地压的8个主控地质因素,并对地质因素进行归一化分级、赋值,引入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地质因素权重,建立了基于义马煤田地质条件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指数计算模型。通过计算198个地质勘探钻孔的综合指数,并对比分析以往发生冲击事件区域的地质条件,确定了分区评级指标,并将义马煤田划分为无冲击危险区、弱冲击危险区、中等冲击危险区和强冲击危险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了验证。基于AHP优化的冲击地压危险性地质因素指数评价模型针对性强,为义马煤田各矿从地质条件科学评价冲击地压危险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为其他地区的冲击地压矿井建立针对自身条件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赵波 《云南煤炭》2009,(3):8-10
煤矿安全评价是以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合理选择评价方法,对煤矿存在和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把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作业场所的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云南的煤矿安全评价的内容,安全评价的实施,以及安全评价的过程;分析云南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对云南煤矿安全评价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评价煤矿安全状态、提高煤矿安全水平,提出了基于突变理论的煤矿安全状态评价方法。通过分析煤矿安全状态的影响因素,从人员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方面构建了煤矿安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该评价指标体系,在突变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煤矿安全状态评价的突变模型及评价过程;通过对评价方法进行优化,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评价模型及过程,针对实例煤矿进行安全状态评价分析,评价结果与该煤矿实际安全状态相符,证实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可行性。该方法可用于煤矿安全状态评价,为制订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朱静 《煤矿安全》2014,(4):226-228
尽管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煤矿的安全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因此需要对我国煤矿的安全风险水平进行评价。首先分析了人、机、环、管各要素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影响,根据安全事故、人员素质、技术装备、综合管理以及自然条件与煤矿安全风险之间的联系选取了百万吨死亡率、人员文化水平、5大灾害的技术措施和瓦斯级别等指标,作为评价煤矿安全风险水平的依据;然后,结合具体的案例,基于专家打分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出模糊评价矩阵,产生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分,最终界定煤矿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8.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的AHP数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判断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优劣,根据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设计了用于评价煤矿安全生产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数学模型,依据煤矿企业的特点选择6个准则层、21个指标作为评价等级.评定级别为4级:本质安全型矿井Ⅰ、本质安全型矿井Ⅱ、本质安全型矿井Ⅲ和非本质安全型矿井.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综合安全性评价,可以将定性的问题进行定量评价,合理地反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现状,便于各个煤矿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鹏 《陕西煤炭》2011,30(6):24-25
矿井自然火灾危险性是衡量煤矿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矿井自然火灾危险性与煤矿安全管理的工作模式,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的方法提出了矿井自然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实例。  相似文献   

10.
主成分分析法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煤矿安全评价中的打分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煤矿安全评价的综合数学函数评价模型,确定了矿井生产的项目指标安全风险值,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程度定量化目标评价。因此降低各项目指标类型之间的信息重叠,建立起随机变量(评价指标变量)与煤矿安全之间的线性关系,简化了采用层次分析对于安全风险层次划分的负担,大大减少煤矿安全评价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可为安全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方煤矿安全生产火灾风险管理评估的问题,选取东林矿火灾事故(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Ⅱ类)为分析对象。列出了矿井火灾事故风险目录并采集煤矿火灾事故风险信息;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人、机、环、管耦合的事故模拟情景,计算矿井火灾事故风险损害后果和风险可能性,绘制矿井火灾事故风险矩阵图,得出事故风险等级值;根据矿井火灾事故风险评估的结果,形成动态事故风险监测机制,提出火灾事故风险的管理标准、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煤矿安全风险评价信息化手段不足的问题,采用AHP与Delphi法,结合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案,充分识别我国煤矿安全风险因素,研究煤矿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及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科学分析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基于SOA技术架构和数据仓库,采用C#语言开发,实现煤矿风险分析系统,量化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科学、客观、系统地分析煤矿安全风险状况,针对性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减少煤矿的安全生产隐患,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3.
基建煤矿安全管理较生产矿井具有危险性高、人员流动性大、生产系统不完善、风险因素不断变化等特点,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为提高基建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对所属基建煤矿安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评价,通过审查资料、现场调查、井下勘查和专家访谈等形式,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源、有害因素进行了全面地辨识,研究确定安全检查表和评价方法。并对影响矿井当前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提出了在基建矿井建立安全风险预警预控管理体系的方法与措施,使基建煤矿在施工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确保煤炭建设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段军  王录苹  赵阳  刘瑞  冯纬 《煤》2013,(3):3-5,29
煤炭自然发火是井下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预防采煤工作面的自燃火灾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文章基于AHP的理论基础,考虑影响葛亭煤矿采煤工作面安全性的指标因素,建立了采煤工作面煤炭自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预防措施,从而为矿井防火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安全风险状况,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结合煤矿掘进作业的流程、工序、作业环境,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识别出煤矿掘进区域的危险因素及事故类型,运用风险矩阵对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引入未知有理数的置信度概念消除数值的累积性误差。依据评价结果绘制了某煤矿掘进作业区域风险比较图和区域风险分布图,提出了风险防控策略。通过对煤矿掘进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的评价,可为煤矿生产作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减少掘进工作面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实现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提高掘进效率。  相似文献   

16.
王永胜 《中州煤炭》2018,(4):108-111
煤炭开采的安全问题关系到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现代化煤矿的安全管理模式有待创新、完善。开展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增强煤矿企业的竞争力,是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有效途径。介绍了本质安全的定义、内涵和特征,并总结提出本质安全型煤矿建设的目标和原则,重点阐述了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的具体措施,从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为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工程角度为切入点,基于对煤矿安全管理的认识,构建了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层次模型,借助于层次分析法进行模型求解,确定了相关因素的影响力排序。结果显示,安全技术措施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检查、安全机构和安全救护救援。此影响力排序基本上反映了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技术与安全装备水平;注重安全培训教育,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同时配备高专业素质的安全技术人员,是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定量地综合评价煤矿安全状况,使矿山技术和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矿山安全生产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根据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建立了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评价案例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煤矿安全评价的有效性及精确度,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9.
煤的化学成分决定了煤矿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具有自然发火倾向,需要采取必要的、正确的治理瓦斯、煤自燃的防治等技术措施,从而降低隐患发生的概率。为探究综放工作面的着火原因,基于层次分析法,联系特定矿井或煤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自开采之后发生自燃现象的时间长短、燃烧剧烈程度等只占矿井发生着火事故时对安全的危险程度的一部分;煤自身性质、煤层开掘方式、采煤方法和矿井通风防范等外部条件也都是矿井火灾危害评定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与标准。综合分析与评判得到的矿井、煤层或工作面的火灾危险程度,在及时判断与预测火灾的发生、矿井安全管理和火灾防治等方面的操作实施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何福胜  毕建乙 《中州煤炭》2018,(1):27-30,35
煤矿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提高其安全意识减少危险行为,综合行为安全理论与安全管理学方法,阐明了行为安全管理的概念与作用机理。简要介绍了煤矿安全生产中忽视对人员行为管理的现象,深入诠释了行为安全“2-4”模型的功能、特点与事故预防中的重要意义,突出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运用该模型对斜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详细剖析事故原因,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表明,行为安全“2-4”模型对煤矿行为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性作用,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来预防事故发生,进一步提升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