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田维兵 《轧钢》2007,37(2):69-72
热轧极薄规格产品是热轧生产的重要产品之一,更是实现“以热代冷”,降低用户成本的关键。在极薄规格产品的轧制过程中,由于带钢厚度极薄、轧制力大、轧制速度快,导致带钢的平直度和凸度控制难度很大,轧制稳定性差,带钢在轧机内极易产生跑偏、轧烂等现象。计算机二级模型是轧制极薄规格产品的关键控制技术,通过优化自学习参数,合理配置活套角度及张力,以及优化弯辊力和延时轧机升速等措施,提高了极薄规格产品在精轧机组的轧制稳定性,确保了极薄规格产品的顺利轧制。  相似文献   

2.
薄规格带钢轧制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华  彭军明  唐彬桂 《轧钢》2014,31(3):57-60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热轧厂根据热轧薄规格带钢生产的难点,分析了影响轧制稳定性的因素,通过采用优化轧制工艺参数及控制参数、完善轧辊设备管理等办法,有效提高了薄规格产品的轧制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涟钢酸洗冷连轧联合机组(PL-TCM)采用四机架UCM轧机开发极薄规格产品(≤0.35 mm)工艺技术流程等。重点阐述冷轧极薄规格产品的板形控制、以及厚度精度控制等技术。生产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优化工作辊、中间辊弯辊力的设定,调整模型控制以及优化乳化液浓度等工艺参数,从而改善极薄规格轧制技术,已取得大批量稳定生产冷轧极薄规格产品的实绩。  相似文献   

4.
热轧薄规格带钢代表着热轧机组轧制薄规格产品的能力。文章分析了本钢热连轧厂提高出炉温度、优化轧制工艺、提高轧机设备精度,改善本钢FTSR产线生产薄规格产品的稳定性,促进了1.2 mm厚度的产品产量提升。通过减少过渡材,进一步增加了1.2 mm厚度的产品产量。本钢FTSR产线生产薄规格产品单周期生产770 t左右,厚度为1.2 mm的产品比例占65%以上,单轧制周期最佳产量比例77.11%,1.2 mm厚度产品月产能力提升至5000 t。  相似文献   

5.
张青树  徐烨明 《轧钢》2023,(1):59-64
针对酸轧机组在IF钢轧制过程中出现轧制力波动及对应位置成品带钢减薄的问题,结合酸轧机组的设备及工艺特点,通过对比轧制力波动位置与对应热轧来料位置的厚度,分析了厚度与轧制力波动的关系;并通过常温酸洗和高温酸洗试验,研究了JM钢与IF钢氧化铁皮厚度对酸洗速度和酸洗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酸轧模型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IF钢轧制力波动与热轧来料厚度无关,主要是因为IF钢表面氧化铁皮厚度较大,酸洗时系统的酸轧模型不能调节酸洗工艺与轧制工艺的速度匹配造成的;将调节酸轧模型的变形阻抗和张力设定值的优化措施应用到现场生产实际,有效解决了酸轧机组出现的轧制力波动现象及成品带钢厚度减薄缺陷,提高了生产稳定性,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热轧带钢轧制的最新技术——无头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芳  白云阶 《轧钢》1997,(6):37-42
介绍了热轧带钢轧机的无头轧制技术.在传统热带生产线上,采用成熟的热卷箱轧制技术,进而实现热轧带钢中间坯头尾对爆后的无头轧制,可提高傅带钢轧制的稳定性,提高带钢头尾部的尺寸精度.该技术是热带生产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胡亮  王俊银  徐芳 《轧钢》2018,35(6):77-79
薄规格带钢不仅可降低成本,同时也可替代部分冷轧产品。对某厂2 250mm热连轧机组薄规格高强钢生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对加热制度、过程温降、中间坯镰刀弯及精轧轧制稳定性控制等方面进行优化,并提高设备精度,使薄规格高强热轧带钢的轧制稳定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8.
由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全套设计的第一条国产热轧薄规格窄带钢生产线,于1997年3月在无锡新大薄带钢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投产前的试运行期间,已成功地轧制出厚度为1.2mm、宽度为170mm的带钢成品。我国现有的窄带钢生产线,产品的厚度范围一般在2.5mm以上,而热轧宽钢轧机从产量、效益、技术难度等多方面考虑,也很少生产20mm以下的产品。目前市场上需要厚度在(1.0~1.5)mm的带钢,多用冷轧产品代替,其生产成本比热轧产品高得多。无锡新大薄带钢有限公司新建的这条热轧薄规格窄带钢生产线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0.18mm极薄规格巧料的振动纹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带钢厚度、轧制速度、辊缝中摩擦系数、带钢张力以及轧制润滑条件对冷轧过程自激垂直振动的影响。通过优化轧制工艺参数和调整乳化液性能指标,成功解决了1420mm冷连轧机900m/min左右高速轧制T5料时第5机架的振动问题,抑制了带钢表面振动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为在某三菱日立1 420mm五机架冷连轧机组上实现0.09mm极薄规格带钢的批量稳定轧制,基于轧机最小可轧厚度原理,简要分析了极薄规格带钢冷连轧的5个技术难点,即大压下率下的负荷分配,轧辊压靠情况下目标厚度的控制,轧制润滑控制,板形控制及轧制过程中的断带问题,连续轧制过程中带钢头尾稳定剪切过渡的问题。基于此,对轧机负荷分配控制进行了优化,增加F1、F2机架负荷,尽可能减小F4、F5机架负荷;提出了改善乳化液控制的措施;选用辊径φ385~φ390mm的工作辊及辊径φ480~φ490mm的中间辊进行合理配辊;采用大张力轧制模式;同时,开发了带头尾任意厚度自动切换虚拟FGC技术,实现了最薄0.09mm带钢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1.
李贺 《轧钢》2020,37(3):84-89
介绍了山钢日照 2 050 mm热连轧生产线概况。针对供冷轧QP980高强钢用热轧薄规格原料生产中存在中间坯温降快、轧制过程稳定性差、易甩尾、板形难以控制、轧机振动等问题,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进行了工艺优化,提出了轧制计划编排、铸坯尺寸及加热制度优化以及粗轧提速、精轧负荷分配、水系统控制、精轧温度控制、侧导板开口度设定、卷取冷却控制及张力设定等的具体措施,实现了薄规格QP980高强钢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2.
李贺 《轧钢》2007,37(3):84-89
介绍了山钢日照 2 050 mm热连轧生产线概况。针对供冷轧QP980高强钢用热轧薄规格原料生产中存在中间坯温降快、轧制过程稳定性差、易甩尾、板形难以控制、轧机振动等问题,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进行了工艺优化,提出了轧制计划编排、铸坯尺寸及加热制度优化以及粗轧提速、精轧负荷分配、水系统控制、精轧温度控制、侧导板开口度设定、卷取冷却控制及张力设定等的具体措施,实现了薄规格QP980高强钢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3.
杨志刚  郭德福  徐浩森 《轧钢》2007,37(4):81-85
针对2 250 mm宽带钢热连轧机生产高强薄规格过程中出现的精轧活套起落套控制不稳定、穿带头部瓢曲或折叠、机架间起大浪、尾部轧破或甩尾、轧机振动等轧制不稳定性问题,从工艺、设备、控制系统及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出精轧活套稳定起落套控制技术、防甩尾与尾部轧破技术以及抑制精轧机振动的方法,成功实现了高强薄规格带钢的稳定轧制。  相似文献   

14.
杨志刚  郭德福  徐浩森 《轧钢》2020,37(4):81-85
针对2 250 mm宽带钢热连轧机生产高强薄规格过程中出现的精轧活套起落套控制不稳定、穿带头部瓢曲或折叠、机架间起大浪、尾部轧破或甩尾、轧机振动等轧制不稳定性问题,从工艺、设备、控制系统及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出精轧活套稳定起落套控制技术、防甩尾与尾部轧破技术以及抑制精轧机振动的方法,成功实现了高强薄规格带钢的稳定轧制。  相似文献   

15.
关注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其安 《轧钢》2004,21(6):20-22
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中当前的几个热点技术 ,即薄及超薄规格产品的轧制、表面质量、薄及超薄规格产品的力学性能、钢种和技术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 ,并指出 ,“以热代冷”直接取代普通冷轧冷成型薄板和汽车外部冲压件用冷轧薄板的基板生产是该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1 200 MPa级冷轧先进高强钢轧制不稳定问题,对热轧原料组织性能均匀性、冷轧压缩比、冷连轧机组轧制策略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轧工序投入边部加热器,采用分段冷却等手段,可有效降低热轧原料头尾部组织性能差异,保证通卷性能均匀,进而保证通卷轧制过程稳定;通过优化冷连轧机组压缩比,可有效降低材料本身的加工硬化强度,进而避免连轧机组后面机架的轧制超负荷情况;通过优化冷连轧机组轧制策略,可保证轧制过程中各机架均匀变形,避免出现轧制力差异较大的情况,进而保证轧制过程稳定。采用上述措施,1 200 MPa级冷轧先进高强钢轧制力控制在约15 000 kN,厚度精度控制在±0.06 mm以内,可保证该级别高强钢的稳定轧制。  相似文献   

17.
康永林 《轧钢》2015,32(1):7-11
在简要介绍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我国热轧薄规格板带的市场及应用现状, 分析了CSP线生产超薄规格高强板带的工艺、FTSR线生产超薄规格板带的进展、半无头轧制技术生产超薄规格板带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高质量薄规格板带技术开发生产应用情况。最后指出: 薄规格、超薄规格热轧板带在节能减排、"以热代冷"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但需要主动积极开拓市场; 需要解决相关工艺机理及工艺控制上的关键技术, 并进行全面技术集成与创新, 才能大批量稳定生产薄规格、超薄规格板带。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双机架平整机组生产极薄规格退火板时出现羽痕缺陷的问题,分析认为羽痕缺陷的产生是带钢在平整过程中出现不均匀延伸产生明显分界线而导致的。为此,对平整工艺进行了分析,发现设定张力偏小,CVC辊弯辊力、轴向横移量设定不当,以及轧制力和弯辊力的变化不匹配等因素是造成带钢宽度方向不均匀变形而导致羽痕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平整入口、出口张力较原设定增加20%~30%,开发轧制力、弯辊力前馈程序,优化平整机CVC辊轴向横移量设定,并依据带钢厚度规格将目标板形曲线由0 IU优化为0.5~4 IU边浪等措施,极薄规格带钢羽痕缺陷带出品量从206 t/月降低至51 t/月,其表面质量满足了国内外多家高端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秦红波  滕洪宝  陈彤  徐芳 《轧钢》2017,34(6):62-65
卷取温度是影响带钢组织性能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受头尾板形、速度变化等因素影响,薄规格带钢卷取温度控制较为困难。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1 580 mm热轧生产线采用优化钢种族、差异化的目标卷取温度策略和干头温度补偿等手段,较好地提高了薄规格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和头尾温度控制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